> 重点推荐 > 汪屯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汪屯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北宋末年太尉高俅卒后葬此,并建有楼房,住人看管墓地,渐成村,延至清乾隆五年(1740),仍称高家楼。后简称今名。另一说一高姓官员居此建楼成村,故称高家楼,后简称高楼。
明代此为熊家花园,建楼房,称熊家楼。明末花园毁于河患,仅存楼房,后形成村落,村以楼称熊家楼。清末简称熊楼,后为免别人误译“熊”字之意,谐音称松楼。
据北宋《退朝录》记载:“太宗时,东太乙宫於苏村”即此。后其西北建小苏村,此地称大苏村。一说五代时期有苏姓兄弟二人分家后来此地居住,兄长居住东南,弟居住西北。后随着居民的增多,发展为村落,兄长居住地命名为大苏村,弟弟居住地命名为小苏村。
据《洪洞县志》:“明洪武八年(1375)和永乐十五年(1417)有向河南祥符移民事”。当时有汪姓从山西移此定居成村,屯垦为业。称汪家屯,后取简称名汪屯。
传明末有李姓居民在此定居,逐渐成村,村以姓命名为李庄,后此村西南方向又建一村,称小李庄。为区别更名为大李庄。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河患,有张姓从横船湾迁此定居,初名张家庄,后简称张庄。
北宋时期有唐姓移此定居、成村,初称唐家,后村落扩大,改称唐村。
初称武村,形成时间已不可考证,清代村内碑文仍称武村,后谐音称伍村。原来和前伍村一个村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河患,伍村分为南、北两片,本片在北,称后伍村。
传村北有一土冢,为战国时期魏人朱亥墓。朱亥是战国时期大梁人,以屠宰为业,曾助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窃符救赵”,侠义为后人所道,卒后葬于此。后附近聚居成村,称屠夫坟。清代谐音雅称屠府坟。
传宋代,村西北有河曰“蔡河”,在村西北拐弯,《行水金鉴》称红沙湾。明代黄河多次决口,流经的蔡河在此沉积有淤泥,河身变浅。有木船在到此拐弯处被卡搁浅。河水渐小,无法开船,行人以船为桥,河湾遂又名横船湾,以后附近有人家定居,成村,村以湾名命名,称横船湾。
传此处原为王庄,始建未详。据《行水金鉴》记载,明弘治二年(1489)黄河决口,洪水经此东流,形成大河,截断南北通向的大路,为通行方便,故在此设渡口,置建马头,俗称王庄马头。后大水来时,居民一部分留原村附近,大部分迁居村北1里许。形成两个村落。靠南的为前马头,靠北的为后马头。
道光年间翰林仓景湉在此购地置业,在村内建楼,称为仓楼,后谐音及多年演变为“苍楼”。
清初,有丁姓人家来此定居,后逐渐形成村落,称丁庄。该社区为原丁庄整体搬迁后形成的新社区,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