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巍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巍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巍山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是南诏(蒙舍诏)的发祥地,有不少南诏遗迹和历史传说。

始建于元代,公元1390年扩建。

西汉时期在此设邪龙县,又名蒙化。

是云南省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

因县城东有巍宝山得名巍山。

唐公元737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以巍山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诏国,传王位十三代,历时253年。

明清两代,巍山实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袭18世。

明代称蒙化府,是云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两个土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

1954年设镇,名巍城镇。

1988年复名文华镇。

2003年5月,更名为南诏镇。

民国元年(1912年),庙街镇为添泽约、南庄约、盟石约和蒙城乡部分地。

民国十二年(1923年),属第一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设盟石乡和润泽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设盟石、润泽2分区。

1950年,分属第2区。

1956年,设盟石区,其中部分地划属巍宝区。

1958年,先分设营盘、盟石2乡,后合并为金星公社。

1961年,分设庙街、营盘、添泽3小公社。

1963年,合并为庙街区。

1970年,改庙街公社。

1984年,复改庙街区。

1988年3月,改庙街乡。

2000年6月,撤乡建镇,成立庙街镇。

1954年,与永建镇合并为永建回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永建回族自治县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改称大仓公社。

1984年,改大仓区。

1988年,改大仓乡。

1996年2月1日,撤乡建大仓镇。

唐代时期,设置阳瓜州,以六诏之一。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派兵在大围埂、小围埂、回辉登驻屯,大围埂、小围埂、回辉登是永建最早形成的回族村落,属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明初,永建是明朝的一个军事重地。

清咸丰六年(1856年),建立大理政权。

民国时期,设为永济乡。

1956年11月13日,蒙化北部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南部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

永建回族自治县属楚雄州。

1959年,巍山、永建合并为巍山县。

1960年9月13日,设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72年,永建镇从大仓公社划出永建公社。

1984年,改永建区。

1985年,改永建永建乡。

2000年,撤乡设永建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称巍宝乡。

1949年前,沿袭巍宝旧制隶蒙化县。

1956年,改巍宝区(一区)。

1958年,改巍宝公社。

1963年,公社改区。

1970年,区改公社。

1988年,改巍宝乡。

2003年3月,将辖区的8村民委员会划归文华镇(今南诏镇),更名巍宝山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属卫西乡,后属第3区。

1954年,属第8区。

1956年,成立马鞍山管理区。

1970年,设马鞍民公社。

1984年,改马鞍山区。

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马鞍山乡。

2005年12月,原庙街镇辖五里巷村民委员会并入马鞍山乡。

1988年前,属马鞍山区,分为紫金、民建、新建、新合4小乡。

1988年,4个乡分别改村民委员会,并从马鞍山区划出,合并为紫金乡。

1950—1954年,龙街乡先后属五印区、第二区、印江区。

1958年,从印江区分出成立龙街等乡。

1961年,龙街乡改龙街公社。

1963年,合并成立五印区。

1970年,五印区改五印公社,属五印公社。

1984年,复为五印区,下设龙街、鼠街等乡。

1988年,撤销五印区,龙街、蒙新、白池、新街4乡合并为龙街乡,鼠街、新民、白乃、岩子脚4乡合并为鼠街乡。

2005年12月,鼠街乡和龙街乡合并为五印乡。

1950年,先后属五印区、第二区、第七区和印江区。

1958年,从印江区分离出来成立鸡鸣乡,后改为牛街公社。

1963年,合并属五印区,先后属五印公社和五印区。

1988年,从五印区分离出来,成立牛街乡。

1949年,成立西窑分区,后与南涧碧溪、浪沧分区合并成立第七区。

1954年,属印江区。

1958年,青华分设新山、青华2公社。

1984年,设青华区。

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青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