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黟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39年,县城二个联保合并,称碧阳镇;1940年,改称临漳镇;1943年,复称碧阳镇;建国后,县城还称碧阳镇;1952年9月,成立碧阳区四联镇;1955年,改称城关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为城关管理区;1961年改称碧阳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3月,从城关公社划出成立碧阳镇;1966年8月,碧阳镇更名为向阳镇;1983年4月,复称碧阳镇至今,1992年1月红旗乡并入碧阳镇,2005年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西武乡、碧山乡并入碧阳镇,沿用至今。

宋元时期,分属会昌乡、顺仁乡;明清时期,属二都、九都、十都、十一都。

民国时期属际村乡、碧芙乡。

1956年2月,撤区并乡,设立际联乡、泗溪乡、和平乡。

1961年4月,黟县恢复建制,仍为际联公社。

1961年7月设立龙江公社,1962年易名阳光公社。

1992年1月际联乡与泗溪乡合并建立际联镇。

2002年际联镇更名宏村镇,沿用至今。

1912年至1949年,设区乡建制,成立渔亭乡;1956年2月撤区并乡,恢复渔亭乡;1958年3月,属黟城人民公社;1959年6月,黟县并入祁门县,渔亭属祁门金字牌公社;1961年4月,恢复黟县,设立渔亭人民公社,属黟县;1983年4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渔亭乡;1984年11月,撤销渔亭乡设立渔亭镇。

因村西1.5公里处是古时驿站,又称“铺递所”;1956年4月,设立东源乡;1961年4月成立东源人民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东源乡;1998年撤销东源乡,设立西递镇,沿用至今。

1950年4月,设立江柯乡、翠宝乡、三合乡。

1956年7月三乡合并成立团结乡。

1958年6月,撤乡设人民公社,属美溪公社。

1961年8月与美溪公社分设,以原团结乡行政区域成立柯村公社。

1983年6月撤销柯村公社,设立柯村乡。

2014年12月改为柯村镇,沿用至今。

1912年至1949年期间,宏翠乡公所自宏潭迁至美溪,至此,美溪始有行政机构设置。

1950年8月设立美蓝乡、黄姑乡,属黟县美溪区公所。

1956年6月,美蓝、黄姑二乡合并成立美黄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美溪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撤销美溪公社设立美溪乡至今。

宏潭建制起于宋;明清时期,宏潭曾划建为镇,设有巡检司宏潭分司;1950年成立宏潭乡;1956年撤区划乡建制,宏潭乡、竹溪乡、联合乡合并成立高潮乡;1958年4月人民公社化,高潮乡属美溪人民公社,1959年设立宏潭管理区;1961年8月从美溪公社划出,设立宏潭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销公社,设立宏潭乡,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设立洪星乡。

1958年6月并属美溪公社。

1961年为洪星公社。

1967年5月为红星公社,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洪星公社。

1983年8月撤销红星公社设立洪星乡,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