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一座寺庙名为“文昌宫”,社区借寺名,故名。自2001年成立得名,沿用至今。 文昌宫社区地处江、梓、绵三县交界,交通便利,商贸发达,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五仠余人。辖四个居民小组,现有常职干部四人,正式党员四十五人,预备党员三人。 |
该地有一山名为藏鹅山,社区以山名为名,故名。自2012年2月成立得名,梓潼县人民政府同意设立仙鹅乡藏鹅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藏鹅社区位于梓潼县西北角,与金龙镇,双板镇相邻,幅原面积0.5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565户,1649人,辖1个居民小组,党员21人,常职干部3人。位于梓潼县西北角,与金龙镇,双板镇相邻,幅原面积0.5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565户,1649人,辖1个居民小组,党员21人,常职干部3人。 |
以前该村许多成片的竹子,村民以编织竹货为生,竹子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故名。1941年属于梓潼县黎雅镇第一保,1955年农业合作社建社时更名为长林社,1958年公社化时取序数名为1区队。 1981年10月经政府批准更名为竹林大队,1983年为竹林村,沿用至今。 黎雅镇竹林村地处黎雅镇场镇周边,现有耕地面积3136亩,林地3400余亩,人口2083人,共有八个社,全村有党员63人,党小组8个。 |
根据兰花埝得名,故名。兰花村得名于兰花埝,该村1941年属黎雅乡第十三保。 1955年农业合作化办社时,取名自平社。 1958年公社化为三区队。 1961年四清时取名兰花大队。 1983年为兰花村,沿用至今。 兰花村位于梓潼县以西,属黎雅镇东面,距离场镇3公里,。 |
以境内的寺庙“西安寺”,村借庙名,故名。该村1941年,属黎雅镇第七保。 1955年农村合作化办社时,取名西安社。 1958年公社化为八区队。 1961年四清时更名西安大队。 1983年为西安村,沿用至今。 西安村是江油、梓潼、游仙三线交界处,现有耕地面积2278亩,林地2420亩,人口2525人,共有九个社,全村有党员88人,党小组9个。常年水稻制种在1300亩左右。 |
寓意清静,平顺之意。该村1941年属黎雅乡第五保。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叫清平社、永兴社、三星社等。 1958年公社化时为11区队。 1961年四清时取名清平大队。 1983年为清平村,沿用至今。 清平村位于镇政府西南角,全村总人口2422人,户数768户。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867亩,林地面积4460亩。全村共有塘堰108口。全村共有8个党小组,共有中共党员68人。常年水稻制种750左右。 |
因该村地形像马背上的鞍子,故取名马安村。该村1941年属黎雅乡第五保。 1955年农业合作化办社时名莲花社。 1958年公社化时叫十区队。 1961年四清时更名为马鞍大队。 1983年全县大队改村,现名马鞍村。 2008年5月12日地震后进行了灾后选址改建。 后梓府办函[2015]63号更名为马安村,沿用至今。 马安村地处黎雅镇西北方,与江油战旗镇游仙区仙鹤镇接壤;离场镇4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村民小组九个,现有人口2523人,778户,总耕地面积3591亩(其中水田2574亩、地1017亩),林地1375亩;小二型水库4座,塘堰132口;主要以水稻制种为主,新发展鲈鱼养殖、蚕桑养殖及中药材。 |
黎雅镇双高村位于镇政府以东南方,总人口1639人,户数551户;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耕地1780余亩,林地2540余亩;种植水稻制种210余亩;现有果树面积470余亩,种植蔬菜及海椒种植180余亩;有塘堰145口,水库(原高安村)一座90余亩;村社硬化道路14.5公里;精准扶贫38户,共112人;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人饮水安全覆盖100%,天燃气覆盖率达到80%。 |
胜天村位于镇政府以东北方,总人口1763人,户数562户;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耕地2453余亩,林地3293余亩;种植水稻制种320余亩;现有果树面积70余亩,种植蔬菜及海椒种植750余亩;有塘堰86口,水库(原胜天村)一座80余亩;村社硬化道路14.5公里;精准扶贫41户,共123人;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100%,人饮水安全覆盖100%,天燃气覆盖率达到40%。 |
境内有一大元包山,村借山名为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原民兴村、裕华村、五四村合并更名为青元村,村委会设在民兴村。 大元包村大元包村位于梓潼县西北部,与双板镇,许州镇,东安相领,幅原面积10.6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891户,2546人村民小组10个,共有党员127名,常职干部6人。 |
以其地理位置位于仙鹅场,故名。该村建国前属于江油县辖,1953年划归梓潼县仙鹅乡。 1955年农业合作化办社时,为先锋、红岭、高安3个小社。 1958年公社化时属黎雅乡十三大队。 1961年为仙鹅乡先锋大队。 因重名,于1981年10月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仙鹅大队。 1983年为仙鹅村,沿用至今。 仙鹅村,位于梓潼县西北部22公里处,距离镇人民政府驻地7.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41平方公里,现有9个合作社,全村总人口2249人,768户,有劳动能力1589个,有耕地面积2510.31亩,人均耕地1.24亩。 |
向阳河经此有7个回水湾,故名。该村建国前系剑阁县五连乡十二保。 1953年行政区划调整,划归梓潼县辖。 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取名菊花社,1958年公社化时,又名胜利大队,1981年10月,因重名,报经县政府批准,更名回水大队,1983年全县大队改村,现名回水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与红花村合并更名洄水村。 黎雅镇洄水村在国道347沿线边,全村人口2886人,共有886户。党员89人。有10个社。 |
将因九林村和玉龙村合并、各取一字故名九龙村,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原九林村、玉龙村合并更名为九龙村,村委会设在玉龙村。 九龙村面积8.3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068.9亩,林地4201亩,人口2639人,共有十个社,全村有党员88人,党小组十个。常年水稻制种在200亩,生姜种植400余亩。 |
从文村位于距黎雅场镇2.5公里处,全村辖区幅员面积11.13千米,共有23个社945户3035人,党员112人,精准扶贫63户197人,低保56人,五保12人,优抚16人,残疾117人,耕地面积4263亩,林地面积4500亩,水泥路23000米,土路18700米,水渠16070米,塘埝236口,天然气安装400余户,自来水安装320余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