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小湘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小湘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内朗水出水窦随堤围同时建成。

后来在窦头的顶上建成一条曲尺形长210米,宽3米,两旁是砖瓦或木料结构的铺店,称窦头圩。

又称窦头街。

1963年水利建设需要,印迁窦而拆旧圩建新街,街道逐年向内(西面)延伸,1981年开始,又逐渐向横南面拓展开发区,1983年改为圩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55年,建立农业社,称湘洞农业社;1957年,称新星高级社;1958年,属东风公社,称新星大队;1958年,属小湘公社,人称新星大队;1977年,改称联星大队;1983年,称联星乡;1987年,称联星村委会;1989年,称联星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为村委会,2013年,撤村委会,改称联星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属保平乡。

解放初属大湾乡,1955年属窦头乡,1958年10月1日,属东风公社,称杨梅大队,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杨梅大队,1983年称杨梅乡,1987年称杨梅村委会,1989年称杨梅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属保平乡。

解放初1955年属窦头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称上围大队,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上围大队,1983年称上围乡,1987年称上围村委会,1989年称上围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75年前,属汉塘大队的一自然村;1975年,成立爱村大队,属小湘公社;1983年,称爱村乡;1987年,称爱村村委会;1989年,称爱村管理区;1998年,改称爱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属大湘乡,解放初属大湾区。

1955年时归属窦头区,1958年底撤区设乡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底大湾与小湘分离,属小湘人民公社,称汉塘大队,1983年政改改称汉塘乡,1987年撤区建镇属小湘镇,改称汉塘村民委员会,1989年称汉塘管理区。

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有三股东合办一间三股学校,利国利民,群众崇敬。

1958年建大队,村民以三股为名,称三股大队,属东风公社,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三股大队,1983年称三股乡,1987年称三股村委会,1989年称三股管理区。

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58年属东风公社,称三稔大队,大队办事处设在稔田村,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三稔大队,1983年称三稔乡,乡址由稔田村迁至黎源村。

名称不变,1987年撤乡设村委会,1989年撤村委会设管理区。

1998年撤管理区为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58年,属东风公社,称脉源大队;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脉源大队;1960年至1964年,脉源大队分为两个大队(东生口、脉源);1964年,又合并为脉源大队;1983年,称脉源乡;1987年,称脉源村委会;1989年,称脉源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解放前,西一称西约。

1955成立农业社,1958年属东风公社,称西一大队,1959年属小湘公社,仍称西一大队,1983年称西一乡,1987年称西一村委会,1989年称西一管理区,1998年由管理区改为村委会,i沿用至今。

[详细]

1975年以前属禄步公社径口大队一自然村,1975年后属笋围公社,仍属径口大队一自然村,1977年成立孔湾大队,1983年称孔湾乡,1986年称孔湾村委会,1989年称孔湾管理区。

1998年孔湾村管理区改为孔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75年以前属禄步公社,称迳口大队,1975年后,属笋围公社,仍称迳口大队,1983年称迳口乡,1986年称迳口村委会,1989年称迳口管理区。

1998年撤管理区,改称为迳口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75年成立居委会;1998年撤管理区为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75年以前属禄步公社,称太平围大队,1975年后属笋围公社,仍称太平围大队,1983年称太平围乡,1986年称太平围村委会,1989年称太平围管理区。

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沿用至今。

[详细]

1998年设立桔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