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西吉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西吉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代初期,今葫芦河上游先后被赐为朱元璋第十四子朱校、养子黔宁王沐英之牧地,并于今西吉县城设置牧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在今西吉县城始筑城,取名曰“沐家营”。

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原城池倾圮,沐徽与陕西都司正千户赵嵩再次督修城垣,“周围二里,高、厚各三丈五尺”,并改营为堡。

民国时,设穆营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民国政府选址穆家营设立西吉县。

1949年10月,设沐营乡,并设城关区。

1956年9月,设立穆营镇,仍属城关区。

1958年1月,城关区被撤销,穆营镇改为县直属镇。

1958年10月,撤销穆营镇,设街道大队,属城关公社。

1981年12月,从城关公社划出县城区域和团结村,设立城关镇,并改名城郊公社。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分别设立城关镇、城郊乡和夏寨乡。

2004年,撤销城关镇、城郊乡和夏寨乡,合并为吉强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设兴山区,属隆德县,辖兴隆、公易、张程、杨茂、杨河等乡。

1953年12月,将隆德县兴山区划归西吉县辖,改设兴隆区(第九区);同时,将静宁县属单民区划归西吉,改为第十区。

1956年9月,西吉县所属区乡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单民区被撤销,兴隆、新店乡合并为兴隆乡,杨河、玉河合并为杨河乡,单民、杨茂乡合并为单民乡,河东、河西、高城乡合并为团结乡。

1958年3月,什字区被撤销后,所辖什字、官堡、北台3个乡划归兴隆区辖。

1958年,公社化时,区、乡建制被撤销,原兴隆区所辖杨河、张程、官堡3个乡划归隆德县;同时,设立兴隆公社。

1961年5月,析置公易公社。

1962年5月,析置玉桥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设立兴隆区。

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兴隆乡。

1985年12月,兴隆乡撤乡建镇。

2004年,撤销公易、玉桥两乡,并入兴隆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西吉建县时从静宁县划出,设平峰乡公所。

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设平峰区(四区),辖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陈滩、兴平、关川、王民8乡。

1952年7月,划出平峰区的兴平、王民、关川3乡,重新组建了新的区划。

1956年9月,撤销平峰区,平峰、金塘、民和、高洼、陈滩等乡合并为平峰乡,改属兴平区。

1958年10月,设立平峰公社。

1963年至1969年,属苏堡区。

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乡。

2004年,撤销三合乡和平峰乡,合并组成平峰镇。

唐代,称之为西瓦亭。

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年),在火家集修筑牧隆城。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置隆德寨。

金代,升寨为隆德县。

元代,隆德县治迁至笼竿城(今隆德县城)。

清代,设将台堡。

民国时,设将台乡公所。

1949年10月,设将台区(六区),辖将台、东坡、牟谢、贯泰、隆堡、硝河、新堡、张堡燎、马莲9个乡。

1952年7月,隆堡、新堡、硝河改属硝河区。

1956年9月,张堡塬、马莲合并为马莲乡;撤销东坡、牟谢乡,其地并入将台乡;以马莲乡所属南城、北坡、朱家湾等村庄新设海原乡;同时撤销硝河区,所辖乡改属将台区,此时将台区辖将台、贯泰、马莲、海原、硝河、新堡、隆堡、大庄、姚庄9个乡。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与马莲合并,设立将台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属兴隆区。

1983年12月,由将台公社改为将台乡。

2017年2月,撤销将台乡建制,以原将台乡行政区域设立将台堡镇。

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置新营堡。

民国时,置新营镇。

1949年10月,设新营区,辖新营、新克、白城、二府营、红耀、硷滩6个乡;白城乡址设在大窑滩。

1956年9月,新营、硷滩乡合并为新营乡,仍属新营区。

1958年,迁今址新营村上川。

1958年10月,公社化时,区乡建制被撤销,设立新营公社,撤销白城乡,并入新营公社。

1981年6月,划出北部白城、石砚等8个生产大队增设白城公社。

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乡时,分别设白城乡、新营乡。

2004年,撤销白城乡,划归新营乡管辖。

民国时,分属三合镇、新营镇。

1949年10月至1958年,设红耀乡,乡址设在红耀土。

1958年10月,与田坪乡合并,属田坪公社。

1962年5月,社队规模调整时,从田坪、新营两公社划出7个生产大队增设红耀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属苏堡区。

1983年12月,由公社改为红耀乡。

民国时,北部属新营镇,南部属蒙宣乡公所。

1949年11月至1958年10月,境内设田坪、赵坪两乡,属蒙宣辖区。

1958年10月,与赵坪、红耀合并,设立田坪公社。

1962年5月,社队规模调整时,划出东北部增设红耀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属苏堡区。

1983年12月,由田坪公社改为田坪乡。

1949年11月,设马建、羊路和大坪乡,隶属蒙宣区。

1952年7月,大坪乡改属兴平区。

1958年10月,马建、羊路、大坪合并,设立大坪公社,社址在土窝村。

1959年春,将公社驻地迁至马建堡村。

1963年3月至1969年,隶属苏堡区。

1983年6月,因公社名称与驻地名称不符,更名为马建公社;同年12月,由马建公社改为马建乡。

民国时,设蒙宣乡公所。

1949年10月,设蒙宣区(三区),驻地党家岔,辖全合、蒙集、赵坪、田坪、马建、苏堡、羊路、三合8个乡。

1956年9月,全合、蒙集、苏堡3个乡合并为全合乡,蒙宣区辖全合、赵坪、田坪、马建、羊路、三合6个乡。

1958年10月,撤销区乡建制,设立蒙宣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隶属苏堡区,辖蒙宣、田坪、大坪、平峰、三合、红耀6个公社。

1966年秋,将社址由党家岔迁至苏堡。

因公社名称与驻地名称不一致。

1983年6月,更名为苏堡公社;同年12月,由苏堡公社改为苏堡乡。

2010年4月,更名为震湖乡。

清代,设韩狗儿堡,又称韩葛堡或韩个堡。

民国时,设兴平乡公所。

1949年11月,设乡,隶属平峰区。

1952年7月,增设兴平区,辖兴平、王民、关川、西滩、大岔、大坪6个乡。

1956年9月,兴平、关川合并为兴平乡,仍属兴平区。

1958年10月,设兴平公社。

1983年12月,由兴平公社改为兴平乡。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曾设张春堡,属硝河城分州。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县时雅称西吉滩,后简称西滩。

1949年11月,设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7月至于1958年10月,改属兴平区。

1958年10月,设立西滩公社。

1983年12月,由西滩公社改为西滩乡。

1949年11月,设立王明乡,隶属平峰区。

1952年7月,改属兴平区。

1958年10月,设立王民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隶属于兴隆区。

1983年12月,由王民公社改为王民乡。

宋代,设中安堡。

清代,设新店堡、店子堡。

民国时,属固原县张易镇。

1949年10月,设什字乡,属张易区。

1954年5月,由固原划归西吉县辖,设立什字区(十一区),辖什字、官堡、北台。

1958年3月,撤销什字区,什字、官堡、北台3个乡划归兴隆区辖。

1958年10月,设立什字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属兴隆区辖。

1983年12月,由什字公社改为什字乡。

宋代,设中安堡。

明代,设马莲川堡,属固原卫。

清代,仍置堡,属硝河城分州。

民国时,属将台乡公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西吉建县后划归西吉,设马莲乡。

1949年11月,境内设马莲、张堡塬乡,隶属将台区。

1956年9月,张堡塬并入马莲乡,仍属将台区。

1958年10月,与将台合并,属将台公社。

1961年5月,增设马莲公社。

1963年3月至1969年,属兴隆区。

1983年12月,由马莲公社改为马莲乡。

硝河古城始建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赐名得胜寨,属德顺军。

明成化四年(1468年),元后裔满俊起兵反明,自称招贤王,曾置王府于硝河城,并建有宫殿。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固原州升为甘肃省直隶州,并设立硝河城分州,辖高园、马昌、马莲川、张春、在城5个堡,分州驻硝河城,隶属固原直隶州。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归西吉县。

1949年11月,属将台区。

1952年7月,增设硝河区,辖硝河、隆堡、新堡、夏寨、大庄、姚庄6个乡。

1956年9月,硝河区被撤销,夏寨乡改属城关区。

1958年10月,成立硝河公社,驻地设在硝河城。

1969年,将社址迁至半个堡。

1983年12月,由硝河公社改为硝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