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新平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新平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桂山街道成立于2011年3月,属新平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街道位于新平县境东北部,地处五桂山南麓,因建于五桂山下而得名,含“五桂联芳”之意,界于北纬24°04′,东经101°59′之间,是新平县城所在地和全县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信息中心。东与扬武镇大开门社区和峨山县化念镇相连,南接古城街道锦秀社区,西与古城街道纳溪社区接壤,北靠平甸乡北鹤、费贾、者甸三个村委会。境内地势南北高、东西低,最高海拔照壁山2182米,最低海拔亚尼社区亚尼河小组1150米。气候属温带,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8.1℃,年降雨量876.3毫米。辖区土地面积76.4平方千米,有风景秀丽、环境幽静的龙泉公园、桂山公园、河滨公园、小花园。大新公路横穿街道东西,有集贸市场7个,是新平县商贸集散地和中转站,市场繁荣活跃。

行政区划桂山街道下辖五桂、凤凰、青龙、太平、亚尼5个社区,40个小组,53个自然村,102个驻社区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51个。

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镇总人口51298人,其中:男125621人,女25677人;少数民族人口26438人,占总人口的51.5%。城镇人口43087人,乡村人口82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14‰。

经济概貌2017年末,实现生产总值25.71亿元,比上年增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0万元,比上年增4%;第二产业增加值7.77亿元,比上年增9.6%;第三产业增加值17.28亿元,比上年增10.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完成县级下达任务的100.1%。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比上年增7%。向上争取资金3809万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00%。农村经济总收入4.01亿元,比上年增10%;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所得1.45万元,比上年增15%。

古城街道于2011年3月30日成立,位于县城西南部,东邻桂山街道青龙社区,南连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平甸乡红星村,北以平甸河为界,土地面积145.8平方千米。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1280米,气候属温带,日照充足。主要山脉有磨盘山、照壁山、文笔山、大龙箐山;主要河流有他拉河、清水河、平甸河;小一型水库有他拉河水库、团结水库、纳溪水库。辖区内有世界最长的彝族浮雕文化长廊,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广场,天人合一的错峰调节池,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五彩云楼(大钟楼),风景秀丽的团结水库。

行政区划 全街道下辖古城、纳溪、昌源、他拉、锦秀5个社区,75个自然村,53个居民小组。

经济概貌 2017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现价)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6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比上年增49.2%;农村经济总收入2.44亿元,比上年增20%;农村居民人均所得14463元,比上年增15.4%。

农 业 2017年末,全街道有常用耕地面积1.16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8万亩。粮食总产量456.9万千克,比上年减0.3%;烤烟总产41.8万千克,比上年增54.8%;油料总产0.12万千克,比上年减90%。年末,生猪出栏4.08万头,比上年增12.1%;生猪存栏1.78万头,比上年增8.2%。大牲畜出栏1217头,比上年增8.2%;大牲畜存栏2583头,比上年增7.1%。蔬菜总产1597万千克;畜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年内,完成去冬今春沟道岁修40件,改善4个社区灌溉面积2800亩;完成他拉社区孙家寨水库出水沟三面光支砌防渗、团结水库出水沟水毁修复、古城街道小(二)型水库移民安置区扶贫项目工程等,共投资233.54万元。至年末,共有库坝4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小坝塘35座,水库及坝塘蓄水量为661.24万立方米。

保 险 2017年,全街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94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455人,续保率96.39%,发放养老保险2.3万人次、181.6万元;建档立卡户参保率、续保率均为100%。城乡居民门诊减免3033人,医疗总费用8.35万元,补偿金额4.42万元,门诊受益率为19.25%(仅包含街道4个卫生所发生的费用)。养老金待遇领取1.91万人次,150.81万元,一次性丧葬补助56人次、3.36万元。累计发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6830人次、59万元,其中,死亡12人,兑现死亡补偿金9.1万元。

交通·电力 2017年末,全街道5个社区53个居民小组全部通公路、通电,协调配合推进昌源、纳溪等4个社区农网改造升级建设。

科 技 2017年,全年开办稻田养鱼、核桃栽培管理技术、烤烟栽培技术管理、畜牧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蔬菜种植培训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1500余人次。继续抓好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促进烟农增收致富,采取政府补贴、农户自筹的方式将果蔬烘干机入驻他拉社区,成功采用果蔬烘干机烘烤烤烟,能够节约能源、省时、环保,实现烤烟提质增效。

教 育 2017年,教育优先发展得到保障,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严格落实“三免一补”和各项优师优教政策,积极开展“三生”教育,确保学生营养餐工作全面推进。街道辖区内有小学2所,即新平县第四小学和新平县第五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有学生1452人,教职工119人。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08%以内,初中达114%以上,控制在1.62%以内。

文化·体育 2017年末,全街道建有文化站图书室1间,藏书3213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电子阅览室)1间,农家书屋5个,有各类图书1.14万册,农家书屋管理员5名;农村业余文艺队26支332人,其中:星级文艺队4支,市级优秀文艺队2支;组建舞蹈队、合唱队等5支110人;开展文艺演出共11场,参加演出人员1200余人,观众1.12万余人次;“十•一”黄金周啊波左乡村旅游摄影及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共征集到文学作品17篇,摄影作品60张;舞蹈培训及下村文艺辅导18期1226人次。开展体育竞赛活动7场次,参加人员1200人次,观众6000人次;开展趣味文体活动1场次,参加人员40人。利用资源共享室、农民网培学校、综合辅导教室,共举办培训17期,受训1122人次。收集、整理民间手技艺、彝族民歌、小调、古彝文等4位传承人的申报材料。开展文化旅游市场联合专项检查8次,共检查45家次,发放通知文件30份;开展日常督查2次,共督查17家次。

广播·电视 2017年末,全街道53个居民小组均可接收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卫 生 2017年,做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从规范卫生室管理、加强村医培训入手,不断提高村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加强社区卫生室管理,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对社区卫生室实行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完善参合群众医药费用监控制度,定期向社会公示辖区参保群众的住院报销情况。街道共有卫生机构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村级卫生所4个,有病床18张,卫生技术人员21人,其中村医12人;辖区内个体开诊所3户,从业人员12人。住院分娩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均达100%,传染病发病率为8.75%,计划免疫覆盖率为100%。

民政福利 2017年,发放农村低保金41.42万元,城市居民低保金153.59万元,优抚对象生活补助金、老年人补助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208.64万元,抓好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工作。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补贴共234.78万元,“贷免扶补”3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9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46万元、农村小额信贷畜牧业发展贴息贷款600万元。推进古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深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殡葬管理进一步规范,明确管理职责,发放惠民殡葬补助58人11.9万元。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适龄青年兵役登记139名,青年应征入伍4名。年内,办理失业证333人,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2302人,其中省外913人,并按时完成劳动力转移信息登记和系统录入工作;精准扶贫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2期180余人,在纳溪社区举办脱贫攻坚厨师技能及脱贫攻坚建筑工技能培训班,并发放技能培训证书。

精神文明建设 2017年,强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建好用好微信公众号《琅琊古城》《新平新闻网•古城直通车》《锦上添花锦秀社区》等新媒体,共编发《新平新闻网•古城直通车》图、文新闻250条,《古城简讯》354期、微信公众号《琅琊古城》编发《新闻高铁》37期518条、《玉溪日报》刊登古城新闻13条,新平电视台播出古城新闻60余条,精心编排《十九大精神传古街》《精准扶贫创新风》《共筑中国梦》等花灯小戏、小品,组织街道舞蹈合唱队、各社区、小组文艺队,以九九重阳敬老节、乡村大舞台等为契机,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宣讲活动。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在街道机关大院、啊波左小组、溪湖小镇及各社区建成“感党恩•跟党走”“八德”“二十四孝”浮雕文化墙及走廊4处、主题公园1个、“善行义举榜”宣传栏6个;在街道机关、社区、学校开展以“孝老爱亲”“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活动23场;举办“书香锦秀读书会”9期,会员80余人;开展创建党建+省级文明县城、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关爱自然•建设美丽乡村”等志愿服务活动53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民主法制建设 2017年,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工作,法律服务不断优化。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包案制,开展现场接访下访,持续深化调解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批25人次,已答复办理16件21人次,无民转刑案件和越级-案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81件,调解成功374件,成功率98.1%;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52名。深入开展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年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审批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及时调整公布权责清单。整合政府网站和信息公开网站,推进政务公开。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梳理政府权责清单59项、行政审批42项。

扬武镇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新平县东南部,磨盘山东麓,龟枢河西岸,东临石屏县、南接元江县、北邻峨山县、西连新平县城,玉元高速昆曼国际大通道公路、213线横穿集镇,最高海拔鲁奎山2389米,最低海拔玉租河510米,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全镇土地面积487平方千米,是玉溪、红河、普洱三地州(市)四县五乡(镇)物资集散地和八方商贾云集之地,是省、市、县三级文明窗口,也是全国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重镇和玉溪市25个小城镇试点建设镇之一。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镇总户数7462户,总人口21772人,其中男10917人,女10855人;少数民族人口17869人,占总人口的82.1%;乡村人口16830人,城镇人口4942人;农村劳动力15035人,其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6903人,占总劳动力的45.9%。人口自然增长率12.00‰,人口密度为44.7人/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全镇辖扬武、大开门2个社区和写莫村、丕且莫村、赵米克村、尼鲊村、丁苴村、老白甸村、顺水村、马鹿寨村8个村,102个自然村,107个村民小组。

经济概貌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8亿元,增10%;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2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01.6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24.66万元,比上年增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比上年增9.04%;农村经济总收入5.32亿元,比上年增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9元,比上年增15.6%。

漠沙镇位于新平县西南部,地处哀牢山东麓,红河中上游,处于东经101°35.5′— 101°54.8′,北纬23°43.4′— 23°58.8′之间。东与平甸乡和扬武镇接壤,南与元江县的东峨镇连接,西与建兴乡和平掌乡相邻,北与戛洒镇和新化乡毗邻。镇政府驻地托竜街距昆明市243千米,距新平县城64千米,省道218线、新漠公路、元漠公路及新三公路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全镇土地面积684平方千米。镇域内既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又有500米以下的低海拔河谷热坝。受海拔高差影响,呈明显立体气侯,坝区温暖湿润,半山云雾缭绕,山头寒气袭人,自古便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漠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盛产水稻、玉米、甘蔗、苦瓜、荔枝、西瓜、香蕉、芒果等粮经作物,苦瓜、荔枝、西瓜、西尼红糖等特色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镇总人口46605人,其中男23822人,女22783人;少数民族人口41669人,占总人口的89.4%。人口自然增长率5.51‰。乡村从业人员数29570人。

行政区划 2017年末,全镇辖西尼、双河、坡头、峨德、平安、胜利、和平、仁和、黎明、鱼塘、团结、关圣、曼线、曼蚌、小坝多15个村委会和龙河、曼竜、曼勒3个社区,284个村民小组,303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 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26亿元,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亿元,增6.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亿元,增18.9%;第三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增1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万元,减36%;一般预算支出7829.88万元,增2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增23.7%;农村经济总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16.2%;农民人均所得14246元,比上年增15%。

戛洒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红河上游的戛洒江畔,是三州市(玉溪、楚雄、普洱)五县(新平、双柏、镇沅、墨江、元江)的交通交汇处和商贸集散地,东与新化乡、老厂乡接壤,南与漠沙镇连接,西与镇沅县和平乡相邻,北同水塘镇毗邻,红河上游的戛洒江自东北向西南穿境而过。全镇有土地面积415.6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戛洒街,地处东经101°34′,北纬24°03′,境内居住着傣族、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11个,是省道218线的必经之地,距县城72千米。镇域内地形复杂,既有2000余米海拔的高寒山区,又有510米的低海拔河谷热坝,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镇域内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众多,盛产稻谷、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竹子、烤烟等粮经作物,境内大红山储有丰富的大型磁铁矿和铜矿。

人口·民族2017年,全镇总人口35723人,其中男18310人,女17413人;总户数10508户。少数民族人口28943人,占总人口的81%。人口自然增长率8.58‰。乡村从业人员22052人。

行政区划全镇辖达哈、平田、耀南、冬瓜林、发启、大田、新寨、竹园、腊戛底、米尺莫、纸厂、磨刀12个村(居)民委员会,戛洒、南蚌、平寨、大红山和青树5个社区,227个村(居)民小组,236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2017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5.08亿元,比上年增9.6 %。农村经济总收入5.01亿元,比上年增10.8%;农民人均所得11820元,比上年增12.7%。年内,实现GDP40.5亿元,占全县的29%;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占全县的33.6%;固定资产投资29.7亿元,占全县的20.6%。

水塘镇位于新平县境西北部,哀牢山中段东麓,东经101°19′41″—101°34′33″,北纬24°01′59″—24°14′55″之间,距县城86千米。东至戛洒江与老厂乡、戛洒镇隔江相望,南连戛洒镇,西邻镇沅县,西北与者竜乡接壤。地势西高东低,东为戛洒江,西靠哀牢山,呈峡山形河谷兼半山区地带。最低海拔530米,最高海拔3137米,全镇土地面积302平方千米。辖区内地形复杂,气温差异大,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5.7℃。镇政府所在地位于省道226线(万马—元江)K570+030处,海拔800米。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镇总户数6193户,总人口22150人,其中:男11312人,女10838人,乡村人口21104人;少数民族人口14426人,占总人口的65.1%;乡村劳动力137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7‰。

行政区划全镇辖水塘社区1个和现刀、波村、大口、南达、旧哈、拉博、邦迈、金厂8个村民委员会,108个自然村,86个村(居)民小组。

经济概貌201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8亿元,比上年增11.4%;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29.8%;农业总产值3.11亿元,比上年增9.57%;地方财政收入251万元,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比上年增12%;农村经济总收入3.58亿元,比上年增14.6%;农民人均所得9877元,比上年增17.6%。

平甸乡位于新平县城城郊,分别与桂山和古城两个街道接壤,地处省道218线、国道213线中间。东与峨山县塔甸镇及桂山和古城两个街道毗邻;南与扬武镇的顺水村委会接壤;西与漠沙镇的西尼和峨德村委会相连;北与新化乡甸末、者渣村委会相连。乡政府办公驻地为古城街道办事处花山公园山麓。土地面积435.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磨盘山主峰2614米,最低海拔小石缸村的底刹莫山脚700米,由于受漠沙坝子热空气和高山森林植被的双项调节,呈明显垂直立体气候,年日照2230小时,年平均气温17.9℃,最高气温33℃,年降雨量1151.9毫米,无霜期320天以上。全乡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烤烟、甘蔗等农作物,其中:烤烟、畜牧、林果、甘蔗、蔬菜是全乡的经济支柱产业。

人口·民族2017年年末,全乡总户数3851户,总人口14673人,其中男7600人,女7073人;乡村人口14673人,非农业人口0人(注:自2015年末开始,平甸乡人口全部划归农业人口);少数民族人口11731人,占总人口的79.9%。人口自然增长率7.95‰。

行政区划全乡辖小石缸、弥勒、宁河、梭克、红星、磨皮、桃孔、费贾、白鹤、者甸10个村民委员会,97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

经济概况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3.44亿元,比上年增10%;农业总产值2.62亿元,上年增6.9%;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所得10460元,比上年增28.2%;地方财政收入1715.6万元,比上年增0.4%;地方财政支出9592万元,上年增5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上年增125%。

新化乡位于新平县境正北,绿汁江南岸,东北与峨山县富良棚乡相邻,东南连平甸乡,西连戛洒镇、漠沙镇,西北与老厂乡交界,北与楚雄双柏县以绿汁江为界。全乡土地面积490平方千米。乡政府所在地北纬24°06′32″、东经101°51′22″,海拔1903米,距县城31千米。区域地形为连绵起伏的山地,最高海拔大绿凹子山为2555米,最低海拔阿宝小组为680米;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坝区炎热,半山区温暖,高山区冷凉,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属十年九旱的山区乡;风多西南风,冰雹是最大的自然灾害,时有霜冻灾害发生;林木以针叶和阔叶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9.37%。全乡有两条河流,依施河发源于大绿凹子山南麓,流经新化、甸末、六竜、者渣、鲁一尼5个村民委员会,从西向东转北注入绿汁江,全长约50千米;曼干河发源于大绿凹子山西麓,流经海外、白达莫、大寨3个村民委员会,从东向西流入戛洒江,全长约60千米。全乡以农业为主,主产烤烟、稻谷、玉米、小麦、苦荞、蚕豆、豌豆等农作物。其中烤烟、畜牧业是新化乡的主要经济支柱。土特产有木耳、笋丝、羊肝菌、松茸、香菇、木材等,名贵药材有三七、当归、杜仲等。

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乡总人口6538户24156人,其中:男12609人,女11547人。少数民族人口18711人,占总人口的77.5%。人口自然增长率7.79‰。乡村从业人员16112人。

行政区划全乡辖新化社区1个和新甸、甸末、者渣、六竜、鲁一尼、海外、白达莫、布者、大寨、老五斗、代味、阿宝12个村民委员会,157个村(居)民小组、182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2017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12亿元,比上年增12.6%;地方财政收入2132万元,比上年减27.8%;地方财政支出3.45亿元,比上年减0.56%;农村经济总收入34512万元,比上年增15%;农民人均纯收入9912元,比上年增1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比县级下达任务数1.01亿元增10.6%。

建兴乡地处哀牢山主峰南沿,位于新平县城西南部,乡政府驻地马鹿集镇距新平县城102千米,西南与普洱市墨江县接壤,东北与漠沙镇相接,西北与平掌乡相邻,东南与元江县曼莱镇毗邻,218省道线横贯乡境,土地面积205平方千米。乡域内最高海拔河头寨嘹望台2422米,最低海拔挖窖村110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均降水量1848毫米,年平均气温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乡总户数5157户,总人口17797人,其中男9451人,女8346人。乡村人口17397人;少数民族人口13461人,占总人口的75.6%,人口自然增长率11.8‰。

行政区划全乡辖马鹿社区1个和建兴、中寨、盘龙、挖窖、帽盒、磨味6个村民委员会,78个村民小组、88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 2017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3.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2.57万元,比上年增35.8%;地方财政支出4539万元,增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6亿元,比上年增16.9%;农民人均所得7674元,比上年增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90万元,比上年增12.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9亿元。

老厂乡位于新平县境西北,绿汁江南岸,东及东南与新化乡接壤,南与戛洒镇相连,西至戛洒江与水塘镇隔江相望,西北至东北与楚雄州双柏县以绿汁江为界,全乡土地面积442.21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地老厂街,距县城83千米,距省会昆明263千米。乡域内最高点为维白拉梁子顶的肥拉莫白克山,海拔2461米,最低点为马房村比里河,海拔549.3米。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常年干旱少雨,流水稀少,有“十年九旱”之说,属干旱山区。乡域内森林、竹子和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8.6%。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和甘蔗,经济林木主要以竹子、核桃为主。土特产有笋丝、木耳、香菌等。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乡人口4919户16814人,其中男8683人,女8131人,少数民族人口12484人,占总人口的74.2%。人口自然增长率0.65‰。

行政区划 全乡辖苛苴社区1个和太桥、太和、马家坝、罗柴冲、保和、哈科底、勐炳、转马都、黑查莫、马房村民委员会10个,177个自然村,153个村(居)民小组。

经济概貌 2017年,全乡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53亿元,比上年增9.69%。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9亿元,比上年增12.4%。农村经济总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0.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8元,比上年增18.13%。全乡地方财政收入1557.16万元,比上年下降30%。财政支出5810.94万元,比上年增16%。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比上年增71.7%。

者竜乡地处哀牢山脉中段东麓,位于新平县城西北部,石羊江西岸,东至石羊江与楚雄州双柏县爱尼山乡隔江相望,南连水塘镇,西连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镇沅县九甲乡背靠而座,北与双柏县鄂嘉镇接壤。土地面积306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地大荒地海拔1460米,距县城134千米。辖区内最高海拔3165米,最低海拔825米,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18℃;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逐渐形成以烤烟、畜牧、林果、甘蔗为优势产业的经济结构,特产核桃、茶叶、皱皮黄果;境内有河流7条,其中以竹箐河为主流,流经全乡7个村。乡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西北方向有玉溪市内海拔最高(2785米)、人工土石构造、原始植被保留最完整的“高山天池”邱家坝水库。者竜素有“核桃之乡”、“茶叶之乡”的美称。

人口·民族2017年末,全乡总户数3848户,总人口12436人,其中:男6318人,女6118人;少数民族人口6944人,占总人口的55.8%;城镇人口72人,乡村人口12364人;乡村从业人员76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45‰。

行政区划全乡辖向阳、竹箐、者竜、渔科、春元、腰村、峨毛7个村和庆丰社区,61个村(居)民小组、84个自然村,其中50户以上的自然村24个。

平掌乡位于新平县西南部,北纬23°48′30″—23°50′23″,东经101°31′50″—101°35′18″。东北邻哀牢山自然保护区,东南邻建兴乡,西南与墨江县接壤,西部接镇沅县。乡域内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800米。乡人民政府驻地平掌街海拔1800米,距新平县城150千米。乡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具有明显的寒温—暖温—亚热带立体气候特征。平掌、柏枝、梭山、联合、仓房、库独木6个村(社区)地处冷凉山区,海拔在1500—2600米之间,适宜种植茶叶、核桃、杉木、思茅松等寒温带作物;富库、曼干、丫口、瓦寺4个村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适宜种植竹子、甘蔗、芒果、香蕉、咖啡等亚热带作物。全乡土地面积244平方千米。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铬、镍、钴、金、铜、铁、石棉、石灰石、蛇纹石、滑石等矿种。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全乡总户数5032户,总人口14508人,其中男8017人,女6888人;少数民族人口11602人,占总人口的80%。乡村从业人员9037人,比上年增0.5%。人口自然增长率5.32‰。

行政区划 全乡辖平掌社区1个和梭山、联合、仓房、库独木、丫口、曼干、瓦寺、柏枝、富库9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居)民小组,147个自然村。

经济概貌2017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6亿元,比上年增15.23%。地方财政收入287.5万元,比上年增65.3%;地方财政支出3791.9万元,比上年增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比上年减10.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比上年增15.4%。农村经济总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17.8%;农民人均所得6349元,比上年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