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昔阳县三都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昔阳县三都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属清沿明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乐平县志》记载,三都乡隶属于文苑乡郭庄都和石马都,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乐平县志》记述,全县6都210村,三都乡隶属于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7年,山西实行“村本政治”,三都乡为杜庄二区。

三都公社共19个生产大队7个自然村。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三都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2001年3月,撤销小嘴龙底、米家园、花峪、山掌、井庄5个村民委员会。

年末,辖14个村民委员会。

由三都乡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三都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从杜庄人民公社、赵壁人民公社分出三都、李家河、罗庄、旮旯口、葫芦拐、路家峪、韩家沟(庄沟、八亩地、水清岩)、花峪、郭家庄、井沟、翟絮、小嘴龙底、西峪(庙沟)、黑洼、米家园(康家城)、延家沟(瓮家沟)、山掌(白道岭)、吕二岩、井庄会19个生产大队,设立三都人民公社,驻三都村。

1968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8月,撤销三都人民公社,设立三都乡,属三都乡。

驻三都乡,管辖至今。

《乐平县誌》记载,乐平原冀州之域,后分为并州之地,即晋地,后入赵,秦属尚党郡,沾县也。

又置乐平县。

隋废郡设州属辽州乐平县,元三年又入平定州。

乐平县分“四乡十都”即“乡都制”,罗庄村隶属“文苑乡郭庄都”,民国初,全县一镇三乡,隶属沾城镇,民国六六年,山西实施“村本政治”,推行5户为邻,5邻为闾,300户为一村,次年改“一镇三乡”分为“四区”,罗庄属二区。

抗日战争时期,又分为昔东县和昔西县,罗庄属昔东县。

1953年全县又为分七区80乡,罗庄划在二区三都乡。

1956年取消区制,全县分为46个乡,罗庄仍属三都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全县置7社,罗庄杜庄公社,1961年又定为20个人民公社,罗庄又为三都公社。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韩家沟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53年-1955年属三都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韩家沟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韩家沟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7年属翟絮乡管辖,驻翟絮。

1958年属赵壁公社管辖,驻地赵壁。

1959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53年7月,区下设乡,辖内设三都乡、韩家沟乡、翟絮乡,其中三都乡辖7村、韩家沟乡辖8村、翟絮乡辖6村。

1955年属三都乡管辖。

1956年4月,区级建制撤销,乡级建制重新划分,辖内设路家峪乡、翟絮乡,其中路家峪乡辖15村、翟絮乡辖7村。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8月,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全县设7个人民公社,分属杜庄人民公社、赵壁人民公社。

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2001年3月,共有14个村民委员会。

由三都乡管辖至今。

2013年搬迁至村西2千米的上马石处。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三区管辖,驻地赵壁。

1953年-1957年属翟絮乡管辖,驻翟絮。

1958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59年-1960年属赵壁公社管辖,驻地赵壁。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2001年3月,共有14个村民委员会。

由三都乡管辖至今。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三区管辖,驻地赵壁。

1953年7月-1957年属翟絮乡管辖,驻翟絮。

1958年-1960年属赵壁公社管辖,驻地赵壁。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明属乐平文苑乡郭庄都。

清沿明置。

民国初年属乐平沾城镇,驻西大街。

1914年,属昔阳沾城镇。

191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分4个区,属一区。

1938年5月,属昔东县。

1945年9月,全县分14个区,属昔阳五区,驻西峪。

1946年6月,调整为8个区,分属二区、三区,其中二区驻杜庄、三区驻赵壁。

1949年-1952年属二区管辖,驻地麻汇。

1953年-1955年属韩家沟乡管辖。

1956年-1957年属路家峪乡管辖,驻路家峪。

1958年-1960年属杜庄公社管辖,驻地杜庄。

1961年-1983年属三都公社管辖,驻三都。

1984年属三都乡管辖,驻三都。

昔政发(2018)98号昔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毛家山等18个行政村的批复。

黑洼村、吕二岩村合并为众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