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百泉街道工委、办事处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成立于2009年10月。办事处辖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东至京银路,西至汇川街和延康路,南至东姜路、百泉街和姜家台村南侧,北至妫水湖中心线。办事处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万户,3.3万人。8个社区为振兴北、振兴南、颖泽洲、湖南、燕水佳园、莲花苑、舜泽园、国润家园社区。6个行政村为司家营、民主村、南辛堡、莲花池、东杏园和姜家台村。6个村暂未划入百泉街道管理。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位于延庆妫水南街6号的4楼和5楼。街道工委、办事处共设14个科室,其中在编5个,内设6个,外派3个,有10个党总(支)部,党员630员。 |
香水园街道是中国北京市延庆县下辖的一个街道,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楼房306栋,街巷16条,共有街道一角常住人口1.4万户,4.3万人。香水园街道工委、办事处共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并按照一居一支部的要求,成立8个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71人。机关内设3个行政和4个事业科室,以及3个外派站所。共有机关和社区事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110人。街道以“打造宜居、低碳、魅力香水园”为目标,多措并举激活社区党员的潜在动力,紧扣社情民意,八仙过海解民忧,各显神通促和谐。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北京示范区"和"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垃圾分类试点、物业服务试点,以及特色社区创建等工作,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积极动员广大离退休党员和社区居民认领绿地、开展节能降耗、社区清洁日等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生活理念,培养文明生活新风尚。近年来,广大社区党员、志愿者、学生、驻区单位职工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建设,形成了绿地有人认养,花草有人管护,环境有人清扫的生动局面,为社区居民营造出了洁净、优美、靓丽的居住环境。 - 社区建设
街道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新水平,积极推进县级示范社区、社区服务中心续建工作,做好恒安、新兴西试点小区物业服务企业选聘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社区服务功能上新水平。发放“一刻钟服务圈”便民手册,推行上门、预约、延时、提醒等服务模式,实行便民服务“一人一卡”联系制社区汇报会度。构建平安社区工作上新水平。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发挥离退休党员和志愿者作用,做好重点人帮扶工作。优化社区环境工作上新水平。开展绿色社区、花园式社区创建活动,做好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社区文明程度上新水平。利用“三校一室”、“社区大讲堂”等教育平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文明礼仪、职业技能等培训活动。细化社区服务保民生。完善基础设施解民忧。及时为5268户居民安装了新式邮箱。新建了4处健身园、美化4条街巷。为下岗职工组织各类培训10次,培训1200余人次。推介就业岗位信息980个,实现就业626人次。并解决了213户居民无房产证难题。二是扶贫助困应急暖民心。“完善一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街头楼院开展环保宣传、防诈骗宣传、生态文明等教育活动;“建立一张爱心卡”,为社区每一个低保、困难家庭建立一张卡,在居民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或重要节日,送去生活慰问品;“开通一条民情热线”,规范社区干部值班制度,通过民情热线,解决居民的问题和需求;“组建一个服务网络”,由社区党支部、党小组、楼门长和志愿者组成的工作网,做到社区每户居民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 - 街道管理
街道将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协调市政、建委,对老旧小区进行规范化改造。一是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全力推进“345”工程。即:继续完成新兴西、北高塔、恒安3个老旧小区的后续改造工作;全力推环境管理进高塔、川北东、新兴东、泰安4个社区的重点改造工作;扎实做好东外、石河营东、石河营西、双路、川北西5个社区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在改造过程中,针对各社区停车位少、停车难的现状,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将绿地面积进行适当的“缩减”,划出停车位,解决了乱停车的现象。二是加大投资力度对社区进行绿化美化。借社区改造之机,将原有绿地内的草全部铲除,重新栽种草皮,种植连翘、月季等鲜花,安置石桌、石凳。并与园林联系,将遮光严重的高大树木“锯头”,现在走在社区内,处处鲜花绿草、蝶飞蜜舞、生机盎然,为居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彩色环境”。一是筹建、规范业主委员会。指导监督新建8个业委会和3个业委会的换届工作,协助社区“两委”班子,解决居民最关心的物业服务与收费、公用维修基金使用等热难点问题,促使物业公司及时调整了收费标准,共向业主退还物业费近50万元。二是设立“小巷总理论坛”和建立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已解决了8个社区物业保安服务不规范的问题,并为56户居民家接通了天然气。 - 文化建设
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社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成立了包括太极拳、合唱、舞蹈、书法、花键、抖空竹、腰鼓、风筝等29支文体队伍,组织包括乒乓球比赛、扑克牌比赛、象棋比赛、舞蹈比赛、秧歌比赛、合唱比赛等文体竞赛活动28次,3000余人参加。组织包括春节送春联、正月十五文艺演出猜灯谜、端午文化节、书法笔会、巧手大比拼等各类文体活动86场,5000余名居民参加。开展“夏日文化广场”演出25场,8000多人次观看了演出。二是建立场地搭建平台。街道建成益民科普图书室3家,文化活动室8个,社区晨晚健身点7处,健身场地4处,租用3处活动室供居民使用。并且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0余万元,分别建设了街道文化活动室、双路社区和恒安社区活动站,这三处活动场所共计1000余平米。丰富的活动让居民们每天都心情舒畅、愉悦,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社区的和谐。开展“唱红色歌曲、跳红色舞蹈、奏红色乐曲、讲红色故事,书写红色诗词,绣红色党旗等13项活动掀起了居民红-旅热潮,唱响颂党主旋律。游园活动现场,-,到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先后举办和开展了"魅力香水园暨社区文化节"、"千人书法笔会"、"千人太极拳表演"、"和谐杯"乒乓球赛、春节文艺汇演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80余场次,直接参与居民6000余人次,间接参与8万余人次。还通过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公德人物的评选。 |
北京市延庆县儒林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于2009年10月成立。东至妫水北街、广兴街和规划建设的江佑街;南至妫水湖中心线;西至西丁路和北靳路;北至规划建设的龙兴街和高塔街。辖区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下辖康安、永安、胜芳园、温泉东、温泉西、儒林苑和温泉馨苑7个社区居委会;还包括将来建成区后的11个行政村(胜利街、自由街、民主街、西关、北关、上水磨、下水磨、三里河、新白庙、东屯、中屯),驻区企事业单位77个;1个社区党总支,9个社区党支部;常住人口为0.96万户,2.63万人,城区流动人口360余户,1800余人。街道办公地址位于康安社区16号楼,玉皇阁大街路西。 街道成立伊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着力打造“一居一景”,创品牌、创特色,力争使每个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创出自己的特色。从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统一思想,团结一心,立足实际,强化服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儒林街道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
延庆镇是延庆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离八达岭长城、龙庆峡、野鸭湖、康西草原等著名景区10公里左右。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共有45个行政街村,14个物业管理小区。镇域耕地面积4.2万亩,川区林地和山场面积5万亩。镇辖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城镇居民人口2.4万,流动人口2万。
延庆镇是县域交通枢纽,110国道、大秦铁路穿境而过,919汽车总站,米家堡火车站、城际铁路起始站座落境内。40多条县级、村级道路纵横交错,构建了十分便利的交通路网。
几年来,经过旧村拆迁改造,延庆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了尚书苑小区、儒林苑小区、格兰山水一期、舜泽园小区、悦泽园小区、金锣湾商业中心等一批现代化居民小区和商业中心,完善了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精心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延庆县荣获了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延庆的母亲河——妫水河,穿越了镇域10多个村庄,妫河两岸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森林、河流、农田交错,村庄恬静自然,凝聚了迷人的田园风光。镇域有妫川广场、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江水泉公园、百泉公园、城西公园、体育公园、万亩滨河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居民出小区就可以进公园,信步山水之间。
借助农业扶持新政,延庆镇的设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拥有设施农业面积4500亩,占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建有日光温室2750亩,春秋棚1750亩。并形成了葡萄园、彩椒园、草莓园、果蔬综合园、香菇园五大主产区。其中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1600余亩。各种葡萄品种上百个,并实现了“周年生产,月月有果”的目标,将成为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设施葡萄的主产地。
|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康庄镇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距市中心73公里,镇域面积106.4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4.2万人口。康庄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大气、水质均达国家一类标准,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康庄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各项文件精神,以加快城市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三大产业支柱为主线,顺应时代的要求,紧紧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以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端一流标准,全面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和谐的新康庄。
康庄镇在浩荡的洪流中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历经沧海,广袤的康庄大地上开出农、工、商、旅、学绚丽、旖旎的花朵。设施农业获得成功,拥有2850亩设施农业和300亩有机菜园。成为京郊连片发展基础配套设施最完备的设施农业园区。工业开发区涉及房地产开发、拉链、服装、空气压缩机、生物质燃料、太阳能设备制造和废旧玻璃钢加工利用等。旅游“金三角”(妫河生态走廊,康西草原,阳光时代马术俱乐部)成为假期游玩的新地标。生态走廊带动民俗旅游大力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人文大学以其强大的办学背景、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培养莘莘学子的知识沃土。
未来几年发展中,康庄镇将按照延庆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朝着都市型现代农业,友好型工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模式,全力打造京郊综合产业发展城镇,即:“一个核心、三个产业带、四个增长极”。
在城镇发展上主要推出:一个核心区——按照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绿色低碳、交通便捷、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标准,建设宜居新城,打造区域现代综合服务核心区。
在产业上主要推出:三个产业带——着力打造以小丰营为中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带;以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为中心的友好型工业产业带;以康西草原为主的马文化主题休闲区和以妫河走廊、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旅游休闲观光产业带,逐步实现功能区域化、区域特色化。
在增长方式上主要推出:四个增长极——着力打造科技和设施农业区、康西草原马文化主题休闲区、新型住宅综合开发区、友好型工业区等四个新的战略增长极。通过四个增长极集聚城镇人口,带动和促进产业发展。
康庄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激流勇进,经过历史变迁的磨砺,正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康庄人求实的品格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康庄镇的明天更加朝气蓬勃、熠熠闪烁。
地址:延庆县康庄镇政通路2号
电话:6913100769132007 |
八达岭镇下辖15个行政村,共4045户,7841人,其中农业人口2706户,6168人。2013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4亿元,人均劳动所得2.1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090万元,共接待游客7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59万元。 2013年,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以推进10项重点工程及26件为民拟办实事为切入点,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名镇”,努力开创全镇各项工作新局面。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北京市五好乡镇党委、延庆县先进乡镇等国家级和市县级荣誉称号。 在《八达岭镇域总体规划》中八达岭的功能定位是国际交往的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旅游胜地、京北绿色生态屏障,区域功能非常重要。 生态环境优良。镇域总面积96平方公里,70%为山区,30%为平原和丘陵。镇域内有建设用地14062亩,耕地9388亩,基本农田2315亩。林地面积6.4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77.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资源,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生态优良,地势险峻,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镇域范围内。目前,我镇拥有市县级生态文明村14个,市县级环境优秀村13个,15个行政村全部为市县级绿色村庄。
产业特色鲜明。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古长城、土边长城、岔道城、石佛寺、石峡关等自然景观和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八达岭滑雪场等人文景观,有长城脚下的公社、清凉盛景第二居所、吉润高尔夫球场等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全镇有近7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业,是延庆乃至首都重要的旅游休闲重镇。农业产业方面,始终坚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方向,有小浮坨、里炮2个设施农业园区,有里炮、帮水峪、东曹营等果园3000余亩。
基础设施完善。京张高速路、京包铁路穿境而过,与京延快速路、村镇间公路连接成网。规划一路、规划九路顺利完工,东岔路、西新路升级改造完成,给八达岭地区的旅游和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拥有镇污水处理厂1座、村级智能化污水处理站8座,建成了全县唯一的镇级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实现了全镇垃圾的统一清理、收集、销纳。 社会和谐发展。抓住城乡统筹的机遇,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明显加强,镇域内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社区服务站齐备。建成11个老年活动中心、14个数字影院、15个益民书屋、2处老年餐桌,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信息网络村村通。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近年来,区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首都文明村4个。
八达岭镇今后将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抓住全县绿色发展大事的契机,加快“国际旅游休闲名镇”建设,统筹推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美丽八达岭而努力奋斗。
地址:延庆县八达岭镇政府 邮编:102102 电话:69120395。 |
一、自然概况: 1、位置:永宁镇位于延庆县中部,距县城17公里,距市区德胜门90公里,是延庆县第二大镇。永宁北依香营乡、刘斌堡乡,东临四海镇,西部由北至南分别与旧县镇、沈家营镇、井庄镇接壤,南与大-庄科乡及怀柔县交界,辖区面积158.7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24.18公里,东西长19.76公里。2、地质地貌:地形:永宁镇位于延庆盆地东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为山区及半山区,中部为平原,海拔在490.6—800米之间。新华营河(妫水河的上游)流经镇域西部,白河南干渠、北干渠从镇区穿过。工程地质:永宁镇东部为山区,不适于进行工程建设,中部为平原,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Ⅱ类区,适宜进行各类建设,东北、西北及南部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Ⅲ类区,需经适当工程处理后方可进行建设。地震地质:永宁镇域范围内没有地震断裂带。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永宁镇域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水文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显示,永宁镇为地下水富水区,单井出水量2000—3000吨/昼夜。且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清纯,含氟量低,适于发展饮料业。3、气候、气象:永宁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7.3℃,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372.6毫米。 二、基本情况:1、历史沿革:永宁镇政府所在地—永宁城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民国初年划为延庆县管辖。1949年6月成立永宁镇,后改为区、人民公社、乡,直至1990年又改为镇。1997年9月根据北京市民政局颁发的《关于调整延庆县七个边远山区乡行政区划的批复》将清泉铺乡撤消并入永宁镇,合并之后仍称永宁镇。2、行政区划:永宁镇辖区内有36个行政村,其中平原村18个,半山区村8个,山区村10个。3、人口及土地利用情况:人口:2003年底全镇总户数9643户,人口约2.7万,其中农业户数8502户,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2924人。劳动力:全镇劳动力9845人。劳动力按从事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劳动力4569;第二产业,劳动力1693人;第三产业,劳动力1753人;外出务工183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4、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状况:2003年永宁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471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670万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516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315万元。人均劳动所得4229。 |
旧县镇位于延庆县城东北15公里处,距离北京市区(德胜门)90公里,东邻香营乡,南接沈家营镇,西连张山营镇,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界,辖域呈不规则三角形,总面积109.7平方公里。旧县镇下辖22个行政村,29个基层党组织,总人口2.3万人。全镇村址海拔均在500到865米之间,地势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耕地、坡地和滩地,其面积各占三分之一,俗称:“北靠山,南连川,五万亩山,五万亩滩,五万亩良田”。 据可查资料显示:自公元前2世纪起,旧县为西汉置夷舆县,属上谷郡,县治在今古城村。唐朝天宝年间设为妫川县,是延庆地区重新设县之始。公元10世纪初(唐末)设儒州,并以缙阳山为名设缙山县,为儒州治。缙山县存在了400多年,“旧县”之名即由此而来。 旧县镇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全年降水在4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8.4℃,比北京城区低3—5℃。景色优美、空气清新,2005年荣膺北京市园林式小城镇称号,是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中最宜居的乡镇之一。 旧县镇共有林地10万亩,其中生态林8.7万亩,果林1.3万亩,森林覆盖率51%。水域面积6300多亩,主要河流有古城河和龙湾河,均属于妫河流域,龙湾河为妫河主要源头之一。八峪路、旧小路、香龙路横向贯穿全镇,双龙路、龙湾河路纵向连接重要旅游景点,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我镇农副产品运输、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镇域内生活便利,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邮政局、农商行、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均位于镇区中心地带。旧县中学、旧县小学、大柏老小学、镇中心幼儿园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良好,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旧县镇山清水秀,景观多样,森林茂密,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拥有延庆古八景其中之三:“古城烟树”、“神峰列翠”、“独山夜月”。 著名风景区龙庆峡古称“古城九曲”,有着“小三峡”、“小漓江”的美誉。景区内有许多名胜佳迹:神仙院、玉皇顶、棋盘石、魔王树、天池、金刚寺等。从一九八七年开始,已连续举办26届冰灯艺术节。 市级自然保护区太安山西距龙庆峡景区1公里,总面积5000余亩,与松山、玉渡山、白河堡、大滩等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共同形成了北部山区自然保护带。保护区内拥有党参、桔梗、柴胡等30多种中药材,狐狸、山羊、山鸡等10多种野生动物。 云瀑沟西距龙庆峡景区3公里,总面积4000多亩,紧邻香龙路。沟中有多条溪水、瀑布,故名“云瀑沟”。此处是登山休闲的好去处,观光之余可以体验真人cs。 烧窑峪的“摩崖造像”西距龙庆峡景区5公里,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以道教为题材的明代石佛像群。此处海拔635m,崖壁上有3座石刻佛殿,东殿有花岗岩质佛像3座,中殿崖壁上刻有11尊佛像,西殿刻有10尊佛像。现仍隐约可见“万历”等字样。 龙湾河湿地是我县两大湿地资源之一,湿地、林地总面积1万余亩,俗称“千亩湿地万亩林带”,是建设湿地公园和生态走廊项目的极佳场所。今后我镇将依据规划把这里发展成为滨水休闲、观光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古城民俗村1999年被列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1987年至今依托龙庆峡景区经过25年的发展,拥有市级挂牌民俗接待户60户,具有三证一照民俗户124户,有接待能力的民俗户300多户,高峰期日住宿3000余人。 常里营牡丹生态观光园规划面积500亩,园内种植反季节牡丹2500株,室外应季牡丹1.5万余株,主要直销中石化北京公司,年销售额150万元。目前已经与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等国内牡丹培育领域顶尖学术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共建中国牡丹种质资源圃、牡丹研发和深加工基地。 米粮屯阳光果园占地200亩,种植了梨、桃、杏、苹果、葡萄五大系列100多个国内外名、特、优、新的品种,年产量30万公斤,年产值300万元,是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的好去处。2004年该园五久香梨、艾宕梨获得延庆县首届金秋果品擂台赛优质奖和梨王称号。2006年市农委授牌为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 镇内还分布着多家采摘园:黄峪口村700亩苹果采摘园、5亩樱桃采摘园、三里庄3000多亩鲜杏和仁用杏以及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1000亩白羊峪国光苹果基地,目前是延庆最大的国光苹果基地。 |
张山营镇位于延庆县西北部,西与河北省怀来县接壤,是晋、冀、蒙等省区进入北京的第一门户,素有京西北第一镇之称。镇域面积267.2平方公里,人口2.3万,下辖32个行政村。镇内交通便利,道路发达,110国道、古龙路、康张路,使北线景区与八达岭长城、康西草原相连接,形成了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和环型旅游带。
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镇域内有龙庆峡、古崖居、松山、玉渡山和18000亩的官厅水库库滨带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也有山戎古墓群(陈列馆)、石京龙滑雪场等人造景观和玉皇庙水豆腐宴、西大庄科药膳宴、西羊坊蘑菇宴等民俗品牌。近年来,该镇开展了大规模的拆违拆旧、绿化美化工程,绿化率达到了82%,镇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村村都有小景观,全镇如同大园林”的格局。
自然条件优越,果品产业发达。张山营镇地处延怀盆地山前暖带,土壤、气候、水质条件适宜果品种植,该镇目前拥有优质果品30000余亩,有机果品4000余亩,观光采摘园6个,以苹果、葡萄、大桃、李子为主,国光苹果和玫瑰红苹果早在1985年和1988年就在国家农牧渔业部举办的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会上获得优质产品奖进入国宴,国光苹果和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该镇生产的葡萄誉甲京郊,其中红地球、美人指、黑奥林、里扎马特、无核白鸡心获得了六块全国金奖,张山营镇2010年还被誉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示范基地”。
借助龙头企业,循环农业初见成效。张山营镇充分发挥现代企业优势,利用坐落于本镇的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养鸡场“德青源生态养殖园”,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施沼气发电工程,德青源养殖场沼气发电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利用鸡粪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每年可生产沼气650万立方,发电1400万度,并入华北电网;将沼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水峪新村为其提供炊事、取暖用气,并研究沼气压缩利用项目,将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解决本镇8000余户炊事用气问题;德青源生态养殖园每年生产沼渣6600吨,沼液7万多吨,可满足5万亩以上的土地生产用肥。张山营镇与德青源合作成立了有机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广沼渣沼液还田项目,通过管道将其输送到周边5000亩观光果园,用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品的品质,打造有机果品品牌。
事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张山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阪泉之野古战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北山八大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山戎墓葬群陈列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千古之谜古崖居为代表的崖居文化和以应梦寺等辽金统治时期留下的遗迹为代表的辽金文化都为古镇添姿增色。近年来,该镇以“文化兴镇”为目标,新建了村级数字影厅、益民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乡镇文艺协会,扶持六支文艺团体,组建了60人的镇级合唱团,连续六年在延庆县歌咏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张山营因此被誉为“合唱之乡”;选树了农民漫画家刘春茹、农民诗人田继海、农民专业司仪刘香林等一批文化带头人,为其出版漫画集和诗集,设置了乡土艺人创作津贴,进一步激发了文化艺人的创作热情,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设置了困难家庭独生子女助学励志金、独生子女考学奖励金和尊老敬老金,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实施低保优抚对象、困难党员安居工程和启动困难群体分类救助模式,建设综治维稳、社会事业和文化创意三个服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便捷服务。
聚焦发展,迎接盛会。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将在延庆召开,作为主会场张山营镇提出了“环境立镇,果业富民,建设北山国际会议休闲度假名区”的发展思路和“两园—两区—三带--一谷”的发展目标,将建设葡萄主题公园,世界葡萄大会主会场,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古龙路为轴线的北山葡萄酒庄产业带,龙聚山庄、黄柏寺、韩郝庄民俗旅游产业带,“九曲花溪,多彩森林”的蔡家河流域骑游观光带和以西大庄科森林氧吧、松山、海坨山开发为依托的养生山谷,加快聚政策、聚资源、聚人气的聚焦式发展! 张山营欢迎各界朋友们来旅游观光,更热切地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来投资合作。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地址: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政府 邮编:102115 电话:69111088。 |
四海镇位于延庆县城东46公里处,北京中轴线正北,全镇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东、南两面与怀柔区接壤,东北临千家店镇、珍珠泉乡,西北靠刘斌堡乡,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共计2490户,总人口6880人,其中:农业人口6001人,农村劳动力2784人,耕地面积14278亩,山场面积14.3万亩。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延琉路、安四路、四宝路三级公路穿越境内。四海镇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为79.42%。全镇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在550—700毫米之间,无霜期155天左右,光照充足,属温带大陆型气候,2003年,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休闲旅游胜地。
辖区内基础设施完善,设有35千伏变电站、电信支局、手机信号接收塔,通讯便捷。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延四路、琉四路、安四路、四沙路4条三级公路穿越四海镇境内,2003年,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矿产资源有钼、铜、铁、硫磺等;水利资源丰富,1994年“龙庆峡”牌矿泉水通过国家级鉴定,水品质优,名誉四方。
四海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有明代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修筑的四海城遗址,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的“九眼楼”长城、西沟里自然风景区以及天门关“摩崖石刻”,结合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发展了西沟里、石窑、大胜岭等六个民俗旅游村,民俗户达到45户,2008年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
近年来,四海镇紧紧围绕“山水为本,繁荣城镇,生态富民,旅游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确立了“巩固两个基础产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两个特色产业——花木花卉、食用菌,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民俗休闲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打造花木花卉乡镇,2008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8亿元,人均劳动所得7400元,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四海镇以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欢迎各界朋友到这里旅游投资。 |
千家店镇位于延庆县东部山区,距县城60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镇域面积371平方公里,占延庆县域面积的1/6,生态林面积47.6万亩,占延庆县生态林面积的1/4,是延庆乃至北京最边远的山区大镇。东与怀柔县毗邻,北与河北省(赤城县)接壤,西南、东南分别与香营、刘斌堡、珍珠泉三个乡相连。滦赤、花千、花沙公路穿镇而过自成环线,交通便利,排全市自驾游最佳线路之首。全镇辖19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4069户,人口10421人,属全市人口密度最低区域。
千家店镇域地处白河、黑河、红旗甸河谷地,境内山峦重叠,地质景观移步换景,地势西高东低,中间形成东、西开口的带状盆地。三个流域相连相通,纵深空间较大。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镇域内生态优良,林木绿化率为85.3%,四季景色变幻如画,空气负氧离子丰富,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477.2毫米,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和绿色氧吧。白河从西向东流经镇域,最大支流为红旗甸河,另有茨沟泉、红石湾泉、白龙潭水补入白河。黑河从北部进入镇域,在镇域东部与白河交汇,形成黑白分明的奇特景观。镇域内湖、泉、瀑、溪等水景众多。
2008年起,结合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千家店镇重点打造百里山水画廊沟域经济。百里山水画廊规划为一环三区十二个空间节点。百里山水画廊建设以“保护生态,涵养水源”为刚性原则,以大尺度田园风光和众多地质景观为基调,根据镇域内空间布局的实际情况,对滨河环线1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并通过12个空间节点,合理安排“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以每个节点的不同功能实现“一村一品”。2010年9月,百里山水画廊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和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批,成为全国第一个涵盖全镇域范围的“镇景合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百里山水画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共有六处售票景点,分别是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滴水壶景点、乌龙峡谷景点、朝阳寺、龙王庙和关帝庙。 |
沈家营镇位于延庆县城东4公里处,地处滨河路、延龙路、双龙路和龙湾河路围成的“金三角”区域内,南依妫水河,北靠龙庆峡,西邻县城,东与古城永宁接壤,是距离延庆县城最近的建制镇之一,素有出城第一镇之称。镇域面积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5397亩,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共4401户、11599口人,有流动人口1752人。 镇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滨河路、延琉路、延龙路、八峪路、双龙路、龙湾河路等市、县、镇三级公路穿境而过、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依托龙庆峡郊野森林公园和妫河万亩森林公园,具有优质的生态资源。 几年来,沈家营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以北老君堂为中心的千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以西王化营为中心的千亩甘薯种植基地,以前吕庄为中心的千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和滨河路花卉科技展示园的产业格局。截止2011年年底,全镇实现财政收入475.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9667万元、人均劳动所得13088元。 以延庆县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北京示范区”为契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打造“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文明和谐沈家营”为目标,2011年,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生态建镇、农业兴镇、旅游强镇、科技富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沈家营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一区、一园、三廊带、四基地”的发展思路,即住宅开发区、都市农业示范园、妫河文化生态走廊、延龙路假日休闲走廊、龙湾河生态旅游走廊、千亩生态果品基地、千亩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千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千亩甘薯生产基地,创新“廊带”经济发展模式。 未来五年,紧紧围绕生态涵养产业区的功能定位,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以农业景观化为目标,以“金三角”为平台,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镇域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推进“一区、一园、三廊带、四基地”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以住宅开发区为中心,以妫河文化生态走廊、延龙路假日休闲走廊、龙湾河生态旅游走廊围成金三角,以都市农业示范园、千亩生态果品基地、千亩有机杂粮生产基地、千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千亩甘薯生产基地为重要节点的发展格局,实现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
延庆县辖乡。1945年属延庆县,1956年置大榆树乡,1958年属灯塔(延庆)公社,1961年设大榆树公社,1966年改高庙屯公社,1983年复置大榆村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5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1万。大秦铁路、京张公路在境内交会。辖姜家台、陈家营、杨户庄、阜高营、奚官营、下辛庄、上辛庄、东桑园、大泥河、宗家营、大榆树、高庙屯、刘家堡、北红门、南红门、小泥河、小张家口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纺织、服装、食品厂等。农业主产玉米、小麦。 |
井庄镇是延庆县辖镇,位于县域中南部,距县城5公里。东与大-庄科乡为邻,北与永宁镇相连,西与大榆树镇临。南与昌平区接壤。镇域面积125.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4346户,11943人,耕地面积2.8万亩,山场面积11万亩。全镇地处延庆盆地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依妫水河,由北向南是平原、半山区、山区。110国道和永西路穿越井庄镇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井庄镇为典型的山区内镇,山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形成一个绿色生态自然风景区和民俗旅游与休闲娱乐区。如碓臼石环保民俗游、果树园村猎场、柳沟凤凰古城等,形成了现今的旅游规模,使旅游业成为镇一主导产业。井庄镇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全镇调整了种植结构。辖区内果林面积7000亩,以澳黑14号李子、红富士、杏为主,1996年该镇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环保司对本地区的大气监控,井庄镇果品被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评为绿色食品,并获得了绿色证书。全镇2000亩蔬菜基地,年产各种蔬菜4000多吨。近几年来工副业发展较快,镇域内多家企业,总产值6478万元,总收入11297万元,利润921万元,重点企业包括:北京夏都蜂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蜜蜂饲养,蜂产品科研、加工、销售的新型经济实体企业,收购蜂蜜年300吨,直接出口多个国家,并拥有一定的国内市场。北京井庄纸箱厂主要产品是纸箱、纸盒,年产包装纸箱100万平方米,年实现产值、收入140万元。北京井庄李武奶牛养殖中心以饲养奶牛、销售鲜奶为主,养殖中心占地井庄镇是延庆县辖镇,位于县域中南部,距县城5公里。东与大-庄科乡为邻,北与永宁镇相连,西与大榆树镇临。南与昌平区接壤。镇域面积125.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4346户,11943人,耕地面积2.8万亩,山场面积11万亩。全镇地处延庆盆地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依妫水河,由北向南是平原、半山区、山区。110国道和永西路穿越井庄镇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井庄镇为典型的山区内镇,山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形成一个绿色生态自然风景区和民俗旅游与休闲娱乐区。如碓臼石环保民俗游、果树园村猎场、柳沟凤凰古城等,形成了现今的旅游规模,使旅游业成为镇一主导产业。 |
大庄科乡地处延庆县城东南部深山区,距县城40公里,距北京70公里,南与昌平接壤,东与怀柔毗邻,昌赤公路穿乡而过,大秦铁路跨乡而行,西铁路贯穿乡域西部。全乡辖区总面积125.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2亩。下辖29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937户,5414人。人口密度为43人/平方公里。全乡共28个农村支部,党员总数745人。
大庄科乡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9℃左右,是延庆县暖湿区域,无霜期为155至165天。正常年份降水600毫米左右,是县内降水较多的地区。水源极为丰富,怀九河向东流入怀柔西水峪水库,北运河向东注入十三陵水库。林业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为98%。果品品种多,盛产板栗、核桃、红果等,年产量5000多吨,有“果品之乡”的美誉。
大庄科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众多的红色遗迹,在0创建和建立平北抗日根据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八路军最早在该地区发展0员,最早建立农村党支部,最早建立游击队,最早建立自卫队(民兵)组织。近年来,我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相继修复了沙塘沟“平北红色第一村”战斗遗址和霹破石村昌延联合县政府革命旧址,并先后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此吸引了大批社会团体和个人来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大庄科乡进一步理清资源优势,蜂蜜酒、王浆、花粉等空中蜜蜂养殖业纵深发展,板栗、核桃、红果、香椿、山杏等中间特色林果业持续发展,栗蘑、中药材、五彩甘薯、花生、杂粮等特色林下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符合大庄科实际、具有本乡特色的“三层立体循环”的产业发展模式。同时,民俗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大庄科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环境质量和档次。乡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莲花山、旺龙峡谷、残长城、石缝山等多处景点错落分布,吸引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度假,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大庄科乡今后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百姓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造“冰川绿谷”品牌,将大庄科建设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的美丽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