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宜城市王集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宜城市王集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现在的王集社区就是原来的上王家集和下王家集的组合,这两个王家集存在的时间都很长,他们大致都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以后就建立了集镇。

原来这两个集镇相隔不过1千米的样子,但他们因为辈派不同,并不是一家子,这两个集镇至于哪个先建,哪个后建,现在已无文字可考,但事实却是很明显地摆在那里,这两个集镇并存,且相隔不远,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

这两个集镇同属襄阳县,明清两代都是这样。

民国时期,同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一个是上王集保,一个是下王集保。

其中上王集保是属于鹿门乡第八保,下王集保是属于第十一保)。

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都属于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一乡。

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王集乡(上王集村、下王集村)。

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上王家集村、下王家集村。

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二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为宜城县南营公社王集管理区方阁大队。

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方阁大队。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方阁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方阁大队。

1979年2月撤社建场,为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方阁大队。

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为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方阁大队。

1984年2月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方阁村。

1988年2月撤乡建镇,为宜城县王集镇(农场)方阁村。

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方阁村。

2005年10月社区建立,住在上王集的七组、下王集的八组、九组、十组均属社区和方阁村至今。

解放前分属宜城县南营乡两个保,即第第十一保(新屋场保)和第十三保(杨家营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八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一保(新屋场保)和第十三保(杨家营保);1947年5月,名襄河乡,属襄枣宜县南营区;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襄河乡,属宜城县南营区;1956年2月,合作化时,名一社,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襄江大队,属于宜城县南营公社王集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名襄江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1968年5月文化革命时,社队成立革命委员会,名襄江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襄江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建场,名襄江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襄江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建乡,名襄江村,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建镇,名襄江村,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撤县建市,名襄江村,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解放前属襄阳县鹿门乡(下王家集祠堂)第八保第九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一乡;1947年5月解放,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王集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王集管理区;1961年2月,名方阁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方阁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方阁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建场,名方阁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方阁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设乡,名方阁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设镇,名方阁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方阁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民国初,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土地革命时期,是襄南二区革命委员会所在地;苏区沦陷后属宜城县南营乡第九保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甲;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第六甲至第十四甲;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观音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观音乡;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名观音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四社,辖王家岭、东西解家营、母猪桥、大沟沿、新营里、马家营、谭家营、东何家营共9个村庄;1958年9月公社化时,名观音大队,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王集管理区;1961年恢复区建制,名观音大队,属王集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观音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观音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设场,名观音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观音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设乡,名观音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设镇,名观音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观音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槐树村很早以前就有,有文字资料可查的只有明国时期,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下王集保和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李家营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一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九保;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和平乡槐树湾村、牛路村、硬头王家营村、罗家桥村、陈家桥村和庞居乡甲马营村;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和平乡;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三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名槐树大队,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王集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建制,名槐树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人民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槐树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槐树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设场,名槐树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王集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槐树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设乡,名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设镇,名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槐树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唐至清朝时均属襄阳县,民国时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第十二保(胡家营保)。

1947年5月解放,属襄枣宜县南营区庞居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庞居乡。

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五社、六社、七社。

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王集管理区庞居大队。

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庞居大队,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庞居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王集公社庞居大队,1979年2月并社建场后,为湖北省新街农场王集分场庞居大队。

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为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庞居大队,1984年2月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庞居村,1988年2月,撤乡建镇为宜城县王集镇庞居村,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庞居村民委员会至今。

新星村所辖范围在明朝时期以前就存在,有史料记载的则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因此,其在明清时均属宜城县。

民国时为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八保(李家台保)二至七甲,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八保(李家台保)二至七甲,1947年5月,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李街乡,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秦家营村、李家台村、张家台子村和新洲乡侯家洲东村、侯家洲西村。

1956年合作化时,为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一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先为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新星大队,1961年后恢复区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人民公社新星大队,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新星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撤区并社后为宜城县王集公社新星大队,1979年成立国营新街农场,为李街分场新星大队,1982年恢复乡建制,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新星村,1988年撤乡设镇为宜城县王集镇(农场)新星村,1994年6月,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新星村至今。

民委员会共有五个自然村落七个居民点,除新屋场是清朝时期搬迁至此的外,其他都是明朝嘉靖年间被赶村至此的。

明清时均属宜城县。

民国时期,民委员会的五个自然村分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八保(李家台保)第一甲(刘家楼子)、第九保(李家营保)一至五甲(李家小营村、李家老营村)、第十一保(新屋场保)第一甲(新屋场)、第十二保(田畈保)第一甲第二甲。

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八保、第九保、第十一保、第十二保(同前)。

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李街乡(刘家楼子、李家老营、李家小营三个自然村落)、新洲乡(田畈村、新屋场村)。

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新洲乡。

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二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宜城县南营公社李街管理区田畈大队,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李街公社田畈大队,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田畈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王集公社田畈大队,1979年2月撤社建场,为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田畈大队,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为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田畈大队,1984年2月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田畈村,1988年2月撤乡建镇,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田畈村,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田畈村至今。

新洲村原来叫”下峰寺“,解放前,隶属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保(下峰寺保)。

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

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保(下峰寺保)。

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下峰寺乡。

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下峰寺乡。

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李街乡三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新洲大队。

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人民公社新洲大队。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新洲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王集公社新洲大队。

1979年2月撤社建场,为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新洲大队。

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为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新洲大队。

1984年2月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新洲村。

1988年2月撤乡建镇,为宜城县王集(农场)镇新洲村。

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新洲村至今。

明清时属宜城县。

民国时属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三至九甲,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三至九甲,1947年5月,命匡家营村,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新洲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名匡家营村,属宜城县南营区新洲乡。

1956年2月合作化时,名四社,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

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名中心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公社李街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名中心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公社,1968年5月文化革命时,社队成立革命委员会,名中心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

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中心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

1979年2月,成立国营新街农场,名中心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中心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建乡,保留农场建制,名中心村,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建镇,1994年撤县建市,均名中心村,其分别隶属于宜城县王集镇和宜城市王集镇至今。

解放前三洲属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二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二保(田畈保),1947年5月,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新洲乡,1949年1月,宜城县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新洲乡。

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五社。

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为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三洲大队,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为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人民公社三洲大队,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为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三洲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为宜城县王集公社三洲大队,1979年2月撤社建场,为湖北省国营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三洲大队,1984年2月撤社建乡,为宜城县王集乡(农场)三洲村,1988年2月撤乡建镇,为宜城县王集镇(农场)三洲村,1994年6月撤县建市,为宜城市王集镇(农场)三洲村至今。

解放前隶属于宜城县南营乡第十三保(杨家营保)管辖,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八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三保(杨家营保)1947年5月,王集地区解放,属襄枣宜爱国民主政府南营区羊祜汊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羊祜汊乡丁家营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为六社。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名新观大队,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1961年2月后恢复区的建制,名新观大队,属南营区李街公社,1968年5月文化革命时,社队成立革命委员会,名新观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后,属宜城县王集公社,名新观大队。

1979年2月,建立国营新街农场,属李街分场,名新观大队。

1982年2月撤社建乡,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改称为新观村。

1988年2月,撤乡改镇。

1994年6月撤县建市,仍叫新观村,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和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解放前属襄阳县鹿门乡第八保第一甲、第二甲管辖;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八乡;1947年5月解放,属襄枣宜县南营区襄河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襄河乡;1956年合作化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第七社;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属于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建制,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人民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属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汉水大队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属宜城县王集公社汉水大队;1979年2月撤社设场,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汉水大队;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属王集农场汉水大队;1984年2月撤社设乡,属宜城王集乡(农场)汉水村;1988年2月撤乡役镇,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汉水村;1994年宜城撤县设市,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汉水村至今。

民委员会所管辖的四个居民点和八个村民小组,在明朝时都存在,明清时属宜城县,民国时属宜城县第二区南营乡新屋场保,1930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八乡,1945年3月,属自忠县第二区南营乡第十一保(新屋场保),1947年5月,属襄枣宜县南营区羊祜汊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羊祜汊乡大何家营村,1956年2月合作化时,为八社,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乡,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名千柏大队,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李街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的建制,仍叫千柏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李街公社,1968年5月文化革命时,名千柏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群力公社革命委员会,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千柏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建场,名千柏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李街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千柏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建乡,名千柏村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建镇,名千柏村,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撤县建市,名千柏村,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

明清时均属襄阳县;民国时属襄阳县峪山区鹿门乡第十二保(柳家湾保);1931年9月至1932年6月属襄南二区苏维埃政府第三乡;1947年5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属襄枣宜县南营区联合乡;1949年1月宜城全境解放,5月恢复宜城县;属宜城县南营区联合乡;1956年合作化时,名八社九社,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名联合大队,属宜城县南营人民公社前进管理区;1961年2月恢复区建制,名联合大队,属宜城县南营区王集公社;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名联合大队革命委员会,属宜城县第七区爱国公社;1974年2月撤区并社,名联合大队,属宜城县王集公社;1979年2月撤社设场,名联合大队,属湖北省国营新街农场响水分场;1982年2月撤销新街农场,名联合大队,属湖北省国营王集农场;1984年2月撤社设乡,名联合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乡(农场);1988年2月撤乡设镇,名联合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县王集镇(农场);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名联合村民委员会,属宜城市王集镇(农场)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