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印江县峨岭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印江县峨岭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0年2月,组建峨岭区,1955年7月,峨岭区更名为城关区,1986年12月,还原为峨岭区,1992年10月,撤销峨岭区,建立峨岭镇,下辖六个居委会和23个村,2000年,振兴路居委会和红卫居委会合并为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5年根据铜府函〔2015〕46号文峨岭镇划分为峨岭街道和龙津街道,属峨岭街道管辖。

1950年隶属城关区;1955年建川岩初级社,1957年建川岩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川岩大队,1980年从川岩大队分出新建峨岭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改名为峨岭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朗化乡管辖,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2019年10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政府关于同意峨岭街道岩底村、峨岭村、坪兴村、普同村”村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印府函〔2019〕184号,将峨岭村村民委员会改为峨岭社区居民委员会。

1950年隶属城关区;1955年建先锋初级社,1957年建先锋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先锋大队,1981年从先锋大队分出,新建坪兴寨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坪兴寨村,现为坪兴村。

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印江镇先锋办事处管辖。

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2019年10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政府关于同意峨岭街道岩底村、峨岭村、坪兴村、普同村”村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印府函〔2019〕184号,将坪兴村村民委员会改为坪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1950年隶属城关区;1955年建岩底寨初级社,1957年建岩底寨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岩底寨大队,1984年更名为岩底寨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印江镇管辖。

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2019年10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政府关于同意峨岭街道岩底村、峨岭村、坪兴村、普同村”村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印府函〔2019〕184号,将岩底村村民委员会改为岩底社区居民委员会。

1950年隶属城关区;1955年建普同初级社,1957年建普同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普同大队,1984年更名为普同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印江镇管辖。

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2019年10月15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政府关于同意峨岭街道岩底村、峨岭村、坪兴村、普同村”村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印府函〔2019〕184号,将普同村村民委员会改为普同社区居民委员会。

1950年隶属城关区;1955年建峨岭关初级社,1957年建峨岭关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峨岭关大队,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峨岭关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属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1984年更名为同心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印江镇管辖。

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1955年建黔溪初级社,1957年建黔溪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黔溪大队,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黔溪村村民委员会。

原属新寨乡管辖,2015年区划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小泽村,原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将小泽村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建国初,1955年建上槽初级社,1957年建上槽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后改为上槽大队,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上槽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新寨乡管辖,2015年区划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小云村。

属峨岭镇管辖。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1955年建“大云初级社”,1957年建“大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大云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大云村”,原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区划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1984年更名为杨柳塘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缠溪区缠溪乡管辖,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随隶。

1955年建青杠林初级社,1957年建青杠林高级社,1958年人民供社会后,改为青杠林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青杠林村,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青杠林村村民委员会。

属缠溪镇管辖。

2015年区划调整,将青杠林村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

1984年机构改革后,改为曾家坳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属原缠溪区曾家坳乡管辖,1992年由原印江镇、凯塘乡、麻柳乡合建峨岭镇。

2015年撤峨岭镇,建峨岭街道,将曾家坳村调整到峨岭街道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