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属大姚县治。 元、明时,在此设马,称“苴却马”。 清初时期,称为大姚北界,由土司所辖。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马为里,编入里甲,在此设乡,称永定乡。 清末时期,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仍称永定乡。 民国三年(1914年),属苴却行政区划,称永定区。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称永定镇。 1950年,称永仁县第一区。 1958年,称永定公社。 1962年,称永定区。 1969年,复称永定公社。 1984年,分设永定镇及杰定区。 1986年,镇区合并称永定镇。 |
明末清初,设泥旧马。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称涤新里,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属永仁县龙华乡。 1950年,称第二区。 1958年,改为宜就公社。 1984年,称宜就区。 1987年,称宜就乡。 2001年12月,乡改宜就镇。 |
民国年间,为大姚县第五区(北区)。 1961年,划入永仁县,称中和区。 1969年,称中和公社。 1984年,复称中和区。 1987年,改中和乡。 2005年,中和乡改中和镇,同时将原万马傣族乡所属的进化、万马2村民委员会划入中和镇。 |
元、明时期,属大姚县“苴却马”。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设莲池里。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永定镇。 1950年,属永仁县第一区。 1958年,分属永定、宜就2个公社。 1973年,设莲池公社。 1984年,改莲池区。 1987年,改莲池乡。 |
明代时期,曾设石腊马。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改称归德里,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设乡,改为永仁县龙华乡,所辖范围有现今的宜就、永兴、猛虎3个乡镇及原万马乡的大部分地区。 1950年,龙华乡由维的迁往宜就,改为二区,维的属二区。 1958年,永仁县并入大姚县,维的属永定公社。 1961年,恢复永仁县,维的属永定区。 1962年,设维的区。 1965年,属永定区。 1969年,设维的公社。 1984年,称维的区。 1987年,改称维的乡。 |
清代时期,属大姚县直却巡珞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龙华乡。 1950年,属永仁县第二区。 1958年,分属宜就、永定2公社。 1962年,分属宜就、永定2区。 1969年,分属宜就、永定、维的3公社。 1973年,在此设公社,称猛虎公社。 1984年,称猛虎区。 1987年,称猛虎乡。 |
元、明时期,在此设马称者车马、沙喇马。 清代时期,改马为里,改称教正里、输诚里,属大姚县苴却巡检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属永仁县龙华乡。 1950年,称永仁县第五区。 1959年,称幸福公社。 1962年,称永兴区。 1965年,称永兴公社。 1984年,复称永兴区。 1987年,区改乡,称永兴傣族乡。 2005年,撤销万马傣族乡,迤资、昔丙、拉姑、鱼爵4个村民委员会划入永兴傣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