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元氏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元氏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53年6月属一区城内乡,9月改城内镇;1958年元氏、高邑两县合并称高元县,同年12月赞皇并入高元县,改称元氏县,属城关人民公社,辖54个村;1962年元氏、高邑、赞皇三县分治,仍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复置镇;1987年12月更名为槐阳镇;1989年1月原庄乡并入;1996年辖29个行政村至今。

1953年设立殷村镇。

1956年改乡;1958年成立殷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

1988年撤乡建殷村镇;1996年北程乡并入至今。

1953年设立南佐镇;1956年改为南佐乡;1958年改为南佐公社;1984年复置镇至今。

1953年设宋曹乡;1958年并入叩村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宋曹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改置镇;1996年叩村乡叩村、东解、西解、南苏4村并入至今。

1953年设南因镇;1956年改乡;1958年并入叩村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南因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设立南因镇;·1996年东杜乡的东杜、牛房庄、东堡、赵堡、西杜、北杜6个村并入至今。

清代属齐范社;民国时期属四区;1937年属北区;1945年属三区;1953年6月属四区,设姬村乡;1958年并入南佐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析置姬村人民公社;1984年5月复置乡;1996年正庄乡并入;1998年8月撤乡设姬村镇。

清代属胡泉社;民国时期属五区;1937年属北区;1945年属四区;1953年置乡;1958年并入殷村公社;1961年析置北褚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吴村乡并入,2014年撤乡设北褚镇至今。

清代属原庄社;民国时期属五区;1937年属北区;1945年属四区;1953年设立马村乡;1958年5月并入殷村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马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万年乡并入;2015年1月撤乡设马村镇至今。

清代属居仁社;民国时期属二区;1937年属东区;1945年属城关镇,抗日属东区;1949年属六区;1950年2月调整为二区,辖27个村;1953年设立东张乡,属一区,辖5村;1958年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东张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东正乡并入至今。

清代属于科社;民国时期为一区;1937年属东区;1945年属五区,驻赵同;1953年属一区,设立赵同乡;1958年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赵同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毛遗乡的毛遗村、池村、北白楼、龙正、方里村5存并入至今。

1953年设立苏村乡;1958年并入北正人民公社;1959年改属南佐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南苏村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苏村乡至今。

1953年设立苏阳乡;1958年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苏阳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阳乡;1996年沟北乡并入至今。

1953年设立北正乡;1958年并入南佐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北正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至今。

1953年建前仙乡;1958年并入南佐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前仙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至今。

历史沿革:1953年设黑水河乡;1958年并入南佐人民公社;1961年析建黑水河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旷村乡并入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