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元年(1573)前后,据云浮县志记载,聚居在罗旁山区(今罗定市、云城区、郁南县、云安区)的瑶、壮族人民举行连续数年大规模的反民族压迫斗争。 万历四年,明廷派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10多万兵力镇压。 明统治者为加强对罗旁山区的控制,于万历五年(1577),设立东安县,县治设在麒麟山旁,属罗定直隶州管辖。 1914年,东安县因与直隶、四川、湖南等省有同名,又以县西南有云浮山(今云雾山),故改名云浮县,隶属粤海道。 1928年隶属广东西区绥靖公署,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27日云浮县解放,隶属西江专区,管辖今云城区、云安区的镇街,政府驻解放中路32号。 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高要专区。 1958年11月,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属高要专区。 1959年4月新云县改称新兴县,属江门专区。 1961年10月,恢复云浮县建制,属肇庆专区。 1988年隶属肇庆市。 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云浮县,设立云浮市(县级),由省直辖,肇庆市代管,以原云浮县的行政区域为云浮市(县级)的行政区域。 1994年4月设立云城区,隶属云浮市。 1996年1月,云城区分设云安县,将云城区管辖的六都、高村、镇安、白石、富林、前锋、南盛、茶洞、托洞9个镇划归云安县管辖。 2014年9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云浮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云安县,设立云安区,将云城区的都杨镇划归云安区管辖,原云安县的前锋镇、南盛镇划归云城区管辖。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隶属西江专区。 1959年3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称新兴县,区境为其所辖。 1961年10月,恢复云浮县建制。 1992年9月3日,撤销云浮县设立云浮市(县级),区境属云浮市。 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云浮市,原县级云浮市辖区改设云城区,区境属云城区。 1996年1月,成立云安县(由“云浮”、“东安”各取一字组合而成新的县名),辖原云城区的六都镇、高村镇、白石镇、镇安镇、富林镇、托洞镇、茶洞镇、南盛镇、石达(合并)石镇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 2000年2月,石达(合并)石镇改为前锋镇。 2003年8月13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将原茶洞镇与托洞镇合并,设立石城镇。 2014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云安县,设立云浮市云安区,区域调整将原云安县南盛、前锋二镇划归云城区管辖,云城区都杨镇划归云安区管辖,云安区现管辖六都镇、高村镇、白石镇、镇安镇、富林镇、石城镇和都杨镇7个镇。 |
新兴县春秋战国时属南裔之地、百越之地,未列入汉族政权的统治疆域。 今新兴县地域为百越(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南征百越,在百越地增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3个郡,今新兴县地域属南海郡。 秦末(公元前206年),南海郡赵佗并岭南3郡,自立南越国,今新兴县地域属南越国辖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将南越地重新划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等9个郡,在今新兴县地域设置临允县(县治在今新兴县城,因县治临近允水即今回龙河而得名),属合浦郡(郡治在今徐闻县),此为新兴县置县之始。 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226年),临允县改隶苍梧郡。 以后,这个县也改名新宁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新宁郡。 因郡、县同名,就改新宁县名新兴县。 这是新兴得名的由来。 它和新宁郡同隶广州。 东晋后期,新兴县易名为新城县。 宋、齐两朝都沿东晋建制。 梁在新宁郡设置新州;新城县复名新兴县。 这是新兴县称新州的开始。 陈沿梁的建制。 南朝前期,郡县大增。 南宋元嘉年间(424~453年),新兴县改名新城县,仍隶属新宁郡(郡治迁至南兴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新宁郡为信安郡,不久废信安郡,复置新州,州治是筠城(今新兴县新城镇)。 唐时新州时废时复。 天宝元年(742年),废新州,设新兴郡,不久改名新昌郡。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新州与春州(今阳春县)合并,称新春州。 天禧四年(1020年),撤消新春州,恢复新州、春州的建制。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筠城设置新州路总管府;新州路隶江西行中书省。 十九年(1282年),新州路降为散州(比府级低),仍称新州;撤消新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新州;新兴县改隶广东布政司、岭西道、肇庆府等建制。 此后这个县的疆域由大变小,先后分出若干地方另建新县。 清朝期间,新兴县隶广东布政司肇庆府。 1914年,废除清代省下的府、州、厅,保留道一级行政单位,改并肇阳罗道为粤海道,新兴县属粤海道。 1914年3月,全省分为七个镇守使署,新兴县属肇阳罗镇守使辖区。 1928年四月,广东分设东、西、南、北四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区绥靖委员公署。 1932年春,全省分为五个绥靖区,新兴县属西北区绥靖委员会署。 1935年十月,全省分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新兴县属广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新兴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 1950年8月,云浮县河涟乡划归新兴县管辖。 1952年隶属粤中行署。 1956年后,先后隶属高要专区、江门专区。 1958年11月,新兴、云浮并为一县,称新云县。 1961年4月,恢复新兴县、云浮县原建制。 同年,江门专区撤销,成立肇庆专区(后改肇庆地区),新兴县属肇庆专区(肇庆地区)管辖。 1994年,云浮市设立,新兴县划由云浮市管辖。 |
代为桂林郡地。 汉代属苍梧郡端溪县。 晋末分置都、晋化两县,隶广州晋康郡。 隋开皇十二年(592),并晋化入都城县。 唐代属广州都督府。 五代南汉属康州。 北宋开宝五年(972),都城县并入端溪县,属广南东路德庆府元属德庆路,隶江西行中书省。 明代属肇庆府,明万历五年(1577年),撤销泷水县,设置罗定州。 州之东置东安县(今云浮市),州之西置西宁县,以寓“罗旁战事平定,东安西宁”之意。 1914年,为避与直隶(今河北)、甘肃(今青海)西宁县重名而改称郁南县。 1914年,属粤海道。 1947年,属广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西江专区。 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改属高要专区。 1958年11月,与罗定县合并,称罗南县。 1959年1月,改称罗定县,属江门专区。 1961年4月,复置郁南县,属肇庆专区。 1970年,属肇庆地区。 1988年,改属肇庆市。 1994年4月,设立地级云浮市,郁南县划归云浮市管辖。 |
晋末(约420年前后),市境设龙乡、夫阮二县。 龙乡县治在今罗定市太平镇,夫阮县治不详。 南朝宋永初年间(420至422),市境设晋康郡(郡治在太平镇),郡辖12县,其中龙乡、夫阮2县在境内。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1443)前后,龙乡并入端溪县,晋康郡治迁元溪县(今德庆县)。 南朝齐建元三年(481),复设龙乡县。 南朝齐永明初年(483至484),分龙乡县设龙乡、永熙、罗平3县,设广熙郡(郡治在太平镇),郡辖8县,其中龙乡、永熙、罗平3县在今罗定境内。 夫阮县仍属晋康郡。 南朝梁陈年间(502至589),广熙郡治迁安遂县(今郁南境内)。 撤销罗平、夫阮县,新设开阳、安南县、平原郡、开阳郡、泷州。 此时,市境设1州(泷州)、2郡(平原、开阳)、4县(龙乡、开阳、永熙、安南)。 泷州平原郡仅辖龙乡1县,州、郡、县治同在一城(今太平镇)。 泷州开阳郡仅辖开阳县,郡、县治同一城(今船步镇)。 永熙、安南县属建州广熙郡(州、郡治在今郁南县)。 永熙县治在今素龙镇。 安南县治在今罗定市西部。 隋开皇九年(589),撤销平原郡、开阳郡,泷州直辖平原、开阳县,建州直辖永熙、安南县。 开皇十八年(598),平原县改称泷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合并泷州、建州设永熙郡(郡治在今罗定市太平镇)。 安南县并入永熙县,开阳县并入泷水县。 永熙郡辖6县,其中泷水,永熙在今罗定境内。 唐武德四年(621),撤销永熙郡,复设泷州(州治在今太平镇)和开阳县。 泷州辖泷水、开阳两县。 武德五年(622),改永熙县为永宁县,复设安南县,两县属南建州(州治在今郁南县)。 唐贞观十八年(644),永宁县,安南县改属泷州。 唐天宝元年(742),泷州改称开阳郡,治所及辖县不变。 永宁县改称建水县。 唐至德二年(757),安南县改称镇南县。 唐乾元年(758),改开阳郡复为泷州,治所不变。 州辖泷水、开阳、建水、镇南4县,均在今罗定境内。 此后直至北宋五年(972)长达214年不变。 北宋开宝六年(973),撤销泷州,开阳、建水、镇南3县并入泷水县。 此后直至明万历四年(1576)长达603年,今罗定市境内只设泷水县。 泷水县城先在太平镇,元代迁今船步镇,元大德八年(1304)迁罗城街道。 明万历五年(1577),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州治在今罗定市罗城街道。 州辖本州及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区)、西宁县(今郁南县)。 1912年,罗定直隶州降为罗定县。 1958年11月,罗定、郁南2县合并,称罗南县,县城设在今罗城街道。 1959年1月,罗南县改称罗定县。 1961年10月,罗定、郁南2县重新独立设置。 1993年4月,撤销罗定县,改设罗定市(县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