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彰北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彰北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据1933年《续安阳县志》载,临府庄属十区安阳桥乡。

1949年属邺县一区。

1952年属安阳市郊区。

1958年属红旗公社。

1962年属北郊公社安阳桥大队。

1983年属北郊乡安阳桥村。

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增多,属北关区安阳桥居委会。

2003年安阳市区划变更,属彰北街道,成立临府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2年文件正式命名临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彰北街道。

1950年划归安阳市郊区。

1958年为郊区卫星公社安阳桥大队。

1962年为北郊公社安阳桥大队。

1983年归属北郊乡,为安阳桥村民委员会。

2003年安阳市和安阳县行政区划调整,改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1958年与东漳涧同属安阳市车站区红光公社北漳涧大队。

1962年与东漳涧分开,为北郊公社西漳涧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西漳涧大队。

1975年为东郊公社西漳涧大队。

1983年更名为东郊乡西漳涧村民委员会。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为北关区彰北街道西漳涧村民委员会。

1958年与西漳涧同属安阳市车站区红光公社北漳涧大队。

1962年与西漳涧分开,为北郊公社东漳涧大队。

1975年为东郊公社东漳涧大队。

1983年更名为东郊乡东漳涧村民委员会。

2003年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为东漳涧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公社化,为安阳市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

1962年为红旗公社冯家庙大队。

1966年曾改名曙光大队属红旗公社。

1968年为北郊公社冯家庙大队。

1983年成立冯家庙村民委员会,属北郊乡。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改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1958年公社化,为安阳市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下属生产队。

1962年从冯家庙大队分出成立宋家庙大队,归属红旗公社。

1968年为北郊公社宋家庙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宋家庙村民委员会。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划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至今。

1958年公社化,为安阳市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

1962年从冯家庙大队分出,为红旗公社周家营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周家营大队。

1983年成立北郊乡周家营村民委员会。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划归北关区彰北街道,为周家营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为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下属生产队。

1962年从冯家庙大队分出,为马家垒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马家垒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马家垒村民委员会。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别,划归北关区彰北街道,为马家垒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属安阳市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

1962年从冯家庙大队分出,为缑家垒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缑家垒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缑家垒村民委员会。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划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1952年划归安阳市郊区。

1958年为卫星公社冯家庙大队下属生产队。

1962年从冯家庙大队分出,为张贺垒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张贺垒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张贺垒村民委员会。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划归北关区彰北街道,为张贺垒村民委员会,至今。

1958年公社化,为安阳县洪河屯公社方北营大队。

1968归属安阳市郊区,为北郊乡方北营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方北营村民委员会。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划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民国年间改为程寸营,属第十区程寸营乡。

1958年公社化,为安阳县洪河屯公社程寸营大队。

1961年划归安阳市郊区,为红旗公社程寸营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程寸营大队。

1983年为北郊乡程寸营村民委员会。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划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至今。

1949年建立韩王度。

1952年属安阳市郊区。

1958年为安阳桥卫星公社三家庄大队。

1968年为北郊公社三家庄大队。

1976年为北郊公社韩王度大队。

1983年成立韩王度村民委员会,属北郊乡。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1952年属安阳市郊区。

1958年为安阳桥卫星公社三家庄大队。

1976年为北郊公社董王度大队。

1983年成立董王度村民委员会,属北郊乡。

2003年安阳市区划调整,归属北关区彰北街道。

1952年划归安阳市郊区。

1958年称卫星公社三家庄大队。

1968年称北郊公社三家庄大队。

1976年称北郊公社屈王度大队。

1983年成立屈王度村民委员会,属北郊乡。

2003年调整安阳市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归北关区彰北街道,为屈王度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