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路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路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寺下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设寺下、寺下王两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设为寺下生产大队和寺下王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设寺下、寺下王两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大路乡;2002年合村并组时,合寺下、寺下王两村为寺下村,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城关乡,称为余长畈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余长畈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称余长畈村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城关乡,设塘下、大垅口两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设为塘下生产大队和大垅口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设塘下、大垅口两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大路乡;2002年合村并组时,合塘下、大垅口两村为塘下村,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宋朝属兴国军;元朝属兴国州;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城关乡,称为犀港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犀港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塘下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称犀港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吴田乡,称为吴田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吴田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称吴田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宋朝属兴国军;元朝属兴国州;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城关乡,称为石壁下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石壁下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塘下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称石壁下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洞口乡,称为洞口罗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管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洞口罗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环城区大路乡,复设洞口罗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寺下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设界水岭、杨城、半洞张三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设为界水岭、杨城、半洞张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寺下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设界水岭、杨城、半洞张三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大路乡;2002年合村并组时,合界水岭、杨城、半洞张三村为界水岭村,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寺下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设山口、山下两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设为山口生产大队和山下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设山口、山下两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大路乡;2002年合村并组时,合山口、山下两村为山口村,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寺下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设宾兴会、移民、咀头陈三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设为宾兴会、移民、咀头陈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寺下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设宾兴会、移民、咀头陈三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属大路乡;2002年合村并组时,合宾兴会、移民、咀头陈三村为宾兴会村,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元朝属兴国州;明朝属兴善里;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寺下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称为焦夏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称为焦夏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焦夏生产大队更名为红卫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称焦夏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世兴会;民国属水南乡兴善里;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称为杨狮坑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称为杨狮坑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杨狮坑生产大队更名为红星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称杨狮坑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世兴会;民国属水南乡兴善里;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称为坳上焦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称为坳上焦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寺下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焦夏乡,复称坳上焦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城关乡,称为东坑村;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属城关区大路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大路管理区,改称为东坑生产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大路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东坑生产大队更名为联合生产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港畈乡,复称东坑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

清代属一都;民国属兴善乡;1950年后,属城关区焦夏乡,称为石圳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城关人民公社焦夏管理区,改称为石圳生产队;1962年设区建公社,属环城区焦夏公社;1975年撤区并公社,属大路公社南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镇制,属寺下区港畈乡,复称石圳村;1987年撤区设乡镇,隶属大路乡管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