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溪村原属洑溪,原洑溪有泮洋、炙德、尾厝、后丈林、大仑、圳古、中洋、内洋、湖坵、溪园、丰后、岱山等12个自然角落;清及更早时,属里仁乡安仁里十都;1949年前属洑溪保;1949年后属洑溪乡;1952年,因洑溪乡角落分散不便管理,欲析成二个小乡,从洑溪析出成立新溪乡;1958年公社化称新溪大队;1984年改称新溪村委会。 |
宋至清属十都。 1949年前称达东乡泮洋保,洑溪保,达埔乡,洑溪保。 新中国成立后称第七区洑溪乡。 1958年公社化为洑溪大队。 1984年改称洑溪村民委员会。 |
明至民国为里仁乡旸谷里。 民国35年(1946年)为光烈保。 1949年为光烈乡。 1955年为五星社,后与东园、岩峰合并为岩峰乡。 1958年冬与新溪,洑溪合为光烈乡。 1959年为光烈大队。 1961年以姚姓聚居划为光烈大队,以颜姓等多姓聚居另立金星大队。 1984年,公社解体,设光烈村。 |
金星村原属永春第十都。 民国25年(1936年)~民国28年(1939年)属晹深保,系从晹谷、深板各取一字而得名。 解放初期属光烈乡。 1958年公社化时属光烈大队。 1961年从光烈分析出,称金星大队。 1984年改为金星村委会。 |
宋至清属十都。 1949年前属达东乡东园保。 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七区岩峰乡。 1958年公社化称岩峰大队。 1961年从岩峰大队划出成立东园大队。 1984年改称东园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地在下吴。 |
宋至清属十都;1949年前称达东乡院前保,达埔乡岩峰保;新中国成立后称第一、七区岩峰乡;1958年公社化称为岩峰大队;1984年改为岩峰村委会。 |
旧时代属十都。 民国至解放初,属狮峰乡管辖。 1953年独自建乡时,从辖区各自然村等地名选用成立汉口乡。 1959年成立达埔人民公社,编制为汉口生产大队。 1984年换届选举改为汉口村委会。 |
宋清时期,官林属十都。 民国25年(1936年)~民国28年(1939年)称汉口狮峰联保。 1949年前属达东乡官林保。 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七区狮峰乡(包括汉口村的清前、岺边、大举头和洪步村)。 1958年公社化时称红旗大队。 1960年改为狮峰大队。 1984年改称狮峰村委会。 |
宋清时属十都。 新中国成立后合狮峰乡。 1958年公社化时称红星大队。 1984年改为红星村。 1998年改洪步村。 |
1949年前称玉树保。 1949年后称达德乡。 1956年属汉口乡。 1958年公社化为达德大队。 1984年改称达德村委会。 |
清及更早时,属里仁乡招集里八都;1949年前称琼美保;1949年后合延清乡、汉口乡;1958年公社化称新琼大队;1984年改称新琼村委会。 |
古时属十都。 1949年前属达西实验乡达新保,达埔乡达中保。 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为第七区达中乡,第五区达中镇。 1958年公社化时称达中大队。 1984年改称达中村民委员会。 |
民国前属永春县达埔乡九都。 新中国成立后属达中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达理生产大队。 1984年改为达理村委会。 |
楚安村最早叫草垵,明正德年间刘姓始祖刘鸿璋由八都大坂路(今达德村东洋角落)迁进草垵,随原居住地″大坂路”而称之。 宋至清属九都辖区,民国25年(1936年)-民国28年(1939年)属达西实验乡楚安保,民国35年(1946年)~1949年与达理合为达里保。 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区、第七区达中乡、达理乡。 1958年公社化时称楚安大队。 1984年改为楚安村民委员会。 |
1950年土改革时与新琼村合并为新琼乡。 于1956年组织初级社为琼中社、琼国社、琼村社。 1957年组织高级社更名为建国高级社。 人民公社化后隶属达埔公社建国生产大队。 1984年10月改为建国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