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德钦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德钦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清光绪三年(1877年)地方官夏瑚离任时,根据当地寺院“德钦”的意译而得名,意为太平吉祥。“德钦”为藏语,意为安乐太平。1950—1958年,称升平片。

1962—1969年,改升平镇公所。

1969年5月,改高峰公社。

1984年4月,德钦县取消公社。

恢复区镇建制,高峰公社复改为升平镇。

升平镇地处县境中部高山区,是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所辖三个办事处,即:街道办事处、阿东办事处、巨水办事处。46个自然村,总面积76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2033户,4950人。

奔子栏镇地处县境东南部,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得荣县相望。管辖奔子栏、达日、叶日、书松、夺通5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21户,8924人。代码 533422102:~201 奔子栏村、~202 书松村、~203 叶日村、~204 夺通村、~205 达日村

每每遇到活动,奔子栏镇里的领导就会用到金沙江畔、金沙儿女这样的形容。的确,镇政府的所在地习木贡社就靠在金沙江边上,这个小小的坝子与江对面的四川甘孜州得荣县瓦卡乡隔江相望,成为整个镇的中心。而实际上,整个奔子栏镇除了几个小组在金沙江边,有很多都在山上,可谓气候类型多样,干热河谷气候、高山寒地气候皆具。

每年从三月起,一直到十一月份,都是奔子栏旅游的旺季,以五月至十月为甚。由于奔子栏是由云南香格里拉,即中甸至德钦梅里雪山的必经之地,客人无论从中甸还是德钦出发,到了奔子栏必定要停车吃饭,或者留宿一晚。于是,国道214线两旁,饭店、藏饰、银饰店一字排开,这条街也就成了奔子栏镇最红火、最热闹、也最繁华的地段。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为止奔子栏唯一一条符合城市人定义的一条街。从街头走到街尾,总共大概用不了十分钟。奔子栏镇近几年来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葡萄产业的科技、资金投入,同时推广种植良种青稞、蔬菜、藏乡金辣、脱毒种薯、西瓜等,不断促进种植结构合理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佛山乡因原乡人民政府驻地江坡村有格尼神山。并建有远近闻名的山神庙而得名。佛山乡史上属桑氏德奔(又称把总)辖区。

民国时,称佛山乡或称第一区。

1950年10月,建立区。

1952年,村改乡建立江坡纳古、巴美3乡。

1958年,升平镇辖地阿东乡溜筒江乡划归佛山区改为红山公社。

1978年,区驻地由江坡迁址到老许村民小组。

1984年5月,区、乡体制改革,复称为佛山区。

1987年,撤区建乡、乡改村。

佛山乡地处县境西北部,南靠梅里雪山,西面和北面与西藏自治区为邻。管辖纳古、巴美、鲁瓦、江坡、溜洞江等5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面积914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765户,3962人。

因地处云岭山脉北端而得名。史上属禾氏神翁(又兼称德奔)领地。

民国时,称第二区或云岭乡。

1950年9月,建云岭区。

1952年,村改乡,建立果念、红坡查里桶、禹功4乡原升平片区辖巨水西当斯农3乡划归云岭区。

1968年,区改公社。

1984年,区、乡体制改革,建立云岭区。

1987年,撤区建乡。

云岭乡在县境中南部,西靠云南第一峰“卡格博“雪山。管辖果念、斯农、西当、红坡、查里桶等5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总面积908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0户,5585人。

燕门乡因地处横断山脉澜沧江峡谷深处,两岸峭辟对峙江峡窄小,为候鸟蓝于南来北往的门户,故称“燕门”。燕门乡史上属吉氏德奔(又称外委)辖区。

民国时,称第三区或燕门乡。

1950年5月,建立燕门区。

1952年,村改乡。

1962年,初云岭区辖地禹功乡划归燕门区、驻地华丰坪。

1967年,建万东公社。

1976年,改蓝门区。

1984年5月,区乡体制改革,恢复区公所。

1987年,改为燕门乡。

燕门乡地处县境南部,管辖拖拉、禹功、谷扎、石底、春多乐、茨中、巴东等7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面积581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532户,8023人。

拖顶是藏语,意为坝子上,村在临江小坝上,故名。1975年5月,霞若区析建拖顶区,1987年改拖顶傈僳族乡。

拖顶傈僳族乡地处县境南部,管辖拖顶、洛玉、左力、洛沙、大村等5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总面积37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945户,9371人。

霞若,藏语意为岩石下,因村住岩石下而得名。霞若傈僳族乡史上属奔子栏石义王氏神翁辖地。

1959年5月,维西县奔子栏办事处划归德钦县,其所辖霞若区亦划归德钦县。

1968年,改为五一公社。

1984年5月,公社复称区。

1987年,撤区,建立霞若傈僳族乡。

霞若傈僳族乡地处县境东南部,管辖霞若、粗-、石茸、夺松、月仁、施坝,各么茸等7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756户,8300人。

羊拉是藏语“牦牛角”的意思,因羊拉乡地形形似牦牛角而得名。1956年,属维西县第六区奔子栏办事处。

1959年5月,羊拉区随同奔子栏办事处划归德钦县。

1978年12月,羊拉由五七公社复名为羊拉公社。

1984年5月,区乡体制改革,取消公社,复称区。

1987年4月,撤区建乡。

羊拉乡地处县境东北部,东隔金沙江与四川巴塘县、得荣县相望,西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管辖羊拉、甲功、规吾、茂顶等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1998年末有1001户,6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