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曾名代府庄、永安镇。后因人口增多,居住面积扩大,街道呈“井”字形,改名东井堡。又因商业发展,成为附近一带的集市中心,故更名为东井集。 [详细]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林姓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故名。 [详细]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住房为窑洞,故名。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辽代。因堡内有一流速很慢的清泉,且建一饮马池,故名漫流堡。 [详细]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住房为窑洞,故名。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初。东、西大柳树几户人家迁此定居,因处于东、西大柳树的北边,地势较高,故名上大柳树。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初。东大柳树几户人家迁来定居。因村址在东大柳树北面地梁上,故名北梁。 [详细]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山西洪洞县迁来18户人家定居,以小沙河为界分居东、西两处,仍沿用原村名,该村居东,故名东大柳树。 [详细] |
明永乐年间(1403-1424),由山西洪洞县迁来18户人家定居,以小沙河为界分居东、西两处,仍沿用原村名,该村居西,故名西大柳树。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清初。东、西大柳树几户人家迁此定居,开始叫西梁,因处于北梁南面,遂更名为南梁。 [详细] |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堰头堡几户人家迁此定居。因村址在堰头堡东面,故名东堰头。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辽代。原名火烧庄,因嫌不祥,更名为和尧庄。 [详细] |
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定居。因地处桑干河北岸,故名堰头堡。清时,有几户人家迁往村东建村,称东堰头,该村亦将堰头堡改称西堰头。 [详细] |
据座谈,清初,王姓首先来此定居,故名王家堡。清末,有4家大户在经济上占优势,遂更名四家会。后4家衰落,又改为施家会。 [详细] |
据座谈,该村建于明末。原名小兴庄,是养老洼(今属山西省)地主的佃庄。清初,根据地形低洼,更名为庄洼。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