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峨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峨山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唐南诏时,双江街道境域置嶍峨部。

元朝初期,建县。

明清朝时期,均称嶍峨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峨山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实行地方自治划区建乡镇,始名双江镇。

1950年,改名城关镇。

1958年10月,成立城关公社。

1966年,改为县辖镇,称城关镇。

1976年,称城关大队。

1983年月,划出城关公社7个大队成立城关镇。

1985年1月,恢复双江镇1998年10月,高平乡、锦屏乡并入双江镇。

2011年4月,撤镇设街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小街街道境域属河西县军。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称碌碑乡,亦称西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河西县西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军屯镇。

1949年,属河西县第三区。

1954年,与龙武设治局的雨来救乡,同时划归峨山县为第一区(下片)。

1958年,成立小街公社。

1961年,划分为小街、宝泉2公社。

1962年,宝泉复归小街称小街区。

1963年,为第六区。

1969年,为小街公社。

1983年4月,设小街镇和宝泉乡。

1984年,改小街区和宝泉区。

1988年,改小街镇和宝泉乡。

1998年10月,宝泉乡并入小街镇。

2011年4月,撤镇设街道。

甸中镇境域原名筇川。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筇川县,隶嶍峨州。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降为乡,隶嶍峨县。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筇川头、筇川中、筇川尾3乡地,后改称为甸头乡、甸中乡、甸尾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区设乡为第三区的甸中镇和会川、灵湫、文兴3乡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区并乡,即筇川镇、文兴乡和太和乡,辖一镇二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筇川镇改名甸中镇。

民国三十八(1949年)7月,成立甸三区,辖甸中镇、文兴乡和太和乡。

1950年,甸三区改名第二区。

1958年,成立中公社。

1962年,称甸中区。

1963年,改称第二区。

1969年,改第二区为甸中公社。

1983年,改称甸中镇。

1984年初,改设甸中区。

1988年,改称甸中镇。

元代时期,化念镇境域设百户所。

清朝时期,属怕念乡。

民国时期,建立后属化念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二区龙风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北部属玉屏乡,东南部属宝兴乡1949年,成立双宝区。

1950年,合并城郊、双宝2区为第一区。

1953年2月,设化念农场。

1958年,化念、罗里2乡与化念农场合并成立化念公社。

1962年,化念、罗里、水湾哨属城关区,大巴格属塔甸区。

1969年,化念、罗里、水湾哨3个生产大队隶属红旗公社,大巴格大队隶属塔甸公社。

1970年,成立化念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4年,改乡为区。

1987年,改区为镇。

元代时期,塔甸镇境域曾设百户所。

清朝时期,属丁癸乡。

民国时期,建立后属勋庄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文蔚、玉屏2乡地。

1949年,成立文玉区。

1950年,改称第四区。

1958年,成立塔甸公社。

1961年,划塔甸公社为塔甸、亚尼2个公社。

1962年,合并设塔甸区公所。

1963年,区公所改为第四区。

1969年,第四区改为塔甸公社。

1983年,划塔甸公社分设塔甸乡和亚尼乡。

1984年,改乡为区公所。

1987年,撤区建乡,仍保留塔甸、亚尼2乡。

1996年12月,乡改镇。

1998年10月,亚尼乡并入塔甸镇。

清朝时期,岔河乡境域为筇川头和罗纳2乡辖地。

民国时期后,分属今双江、甸中、塔甸、富良棚4乡镇。

1970年,红旗公社的棚租坝,塔甸公社的河外,富良棚公社的安居,甸中公社的云美、青河共5大队刘出组建岔河公社,始成为独立的乡。

1972年,富良棚公社的文山大队划入。

1983年,改设岔河乡。

1984年,改岔河区。

1988年,改乡。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大龙潭乡境域设兴衣乡巡检司,建巡检司城(今司城村)。

清为兴衣头、兴衣尾2乡。

民国建立后,为兴衣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四区清平、谧安、双河3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乡合并称谧安乡。

1949年,属中心区谧安乡。

1950年,称第三区谧安乡。

1952年,为第三区的司城、各雪、塔克冲、法吾、绿溪、以他斗6乡。

1958年,属富冲公社。

1960年,属富良棚公社。

1961年,从富良棚公社分出设各雪公社。

1962年,改各雪区。

1963年,改为第五区。

1969年,区改为红星公社。

1981年,更名大龙潭公社。

1983年,分设为大龙潭、迭所2个乡。

1984年,2乡合并设大龙潭区。

1988年,区改大龙潭乡。

清朝时期,富良棚乡境域属丁癸乡。

民国后期,属丁癸、勋庄2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二区中和、万松2乡和第四区文范(后改文化)、人境、对屏3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部属碧石乡,东部属中和乡,东北大、小假佐属谧安乡,西南石板等村属镇边乡。

1949年,成立中心区,设碧云、中和、谧安3乡。

1950年,中心区改称第三区。

1951年,属第三区,辖富良棚、塔冲美党、迭舍莫、婀娜、斗门6乡。

1961年,划富良棚公社为富良棚、文山、各雪3公社。

1962年,合并设富良棚区。

1963年,改称第三区。

1969年,改第三区为富良棚公社。

1983年,划富良棚公社成立富良棚、婀娜2乡,原富良棚、塔冲、美党、翻家村、迭舍莫5大队属富良棚乡,婀娜、石板2大队属婀娜乡。

1984年,富良棚、婀娜2乡合并为富良棚区,下设富良棚、塔冲、美党、迭舍莫、婀娜、石板、翻家村7乡。

1987年,撤区建立富良棚乡,原7乡改村公所。

1999年,改7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