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镇是凤庆县城所在地,是全县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是山区综合开发的特色典型、是新家园建设的示范窗口、是最适宜人居住的滇红小镇。镇政府驻地为滇红路中段客运站对面。全镇辖18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111个自然村,362个村(居)民小组。2015年末全镇有26179户人家,总人口76168人,其中农业人口13455户52672人,占总人口的70%,劳动力29007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18425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0582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6302人,占总人口的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
201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增长10.9%,其中:农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13.7%,乡镇企业总产值19.5亿元,增长10%;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10.9%;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03元,比上年8407元增长16%;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50元,增长21.4%;森林覆盖率达76%。 |
鲁史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地处澜沧江与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州巍山县为界,是凤庆江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鲁史历史悠久,明万历26年(1598)设巡检司辟街场,民国2年(1913)设区团,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澜沧江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镇域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92亩,其中水田4177亩,旱地36315亩,森林面积23261公顷,森林覆盖率87%,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82公里,海拔1850米,境内最高海拔2970米,最低海拔970米,年均降雨量1500—1800毫米,年均气温15.1摄氏度,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255天。2015年末,全镇辖鲁史、宝华、鲁家山、古平、金鸡、凤凰、犀牛、力马柯、沿河、金马、羊头山、新塘、老道箐、永新、永发、团结、河边等17个村民委员会,206个村民小组,6497户住户,总人口2544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39人,占总人口的17.4%,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壮、傣等10个民族,辖区内蕴藏有金、铁、铝、铜、石膏、石灰石、青石板等矿产资源。 |
一、基本情况
小湾镇原名为马街彝族乡,为迎接小湾电站的建设机遇,于1993年撤乡设镇,命名为小湾镇。小湾镇位于凤庆县城东北部,澜沧江南岸,总地域面积204平方公里,海拔987-2804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7℃,平均降雨量1380.7毫米。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177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25504亩,其中水田7198亩,旱地18306亩。2002年总人口25682人,其中农业人口25057人,非农业人口625人。镇内除汉族外,还有世居的彝、白、苗、傈僳、回、傣、佤、拉祜八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5609人,占总人口的60.8%,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乡镇。 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小湾镇自然资源丰富,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核桃、花椒、苹果、柿子、小枣等,境内有世界之最的茶树王,古道青龙桥,有小型水库三座,即黄草坝水库(库容366万立方米)、干沙坝水库(库容116万立方米)、翻新河水库(库容143万立方米),三座水库库区建设,电站建设成后形成的库容百里长湖和292米的世界第一高双曲拱坝将成为小湾旅游业开发的龙头。高规格、高标准,融现代建筑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小湾新镇,更是临沧地区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全功能的代表,是小湾旅游业开发和个私经济发展的奠基石。 作为前身是彝族乡的小湾镇,有着悠久的彝族文化风情,部分村寨依然用彝族语交流,着彝族服饰,彝族火把节是当地较为隆重的节日。苗族是境内住的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镇内春光村项家村民小组,他们保留着苗族传统服饰和生活习俗,有自己的语言,信奉基督教。 三、支援电站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 小湾电站从70年代开始勘测以来,小湾人就开始走上了支援小湾电站建设的征途。从1999年电站开工前期准备到正式开工以来,小湾人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举全镇之力支援小湾电站建设,并树立“主动服务小湾电站建设,依托小湾电站建设发展小湾”的理念,在-精神和“-”重要思想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规划。。 |
营盘镇位于凤庆县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营盘街,距县城103公里。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9078户,其中农业人口8977户。全镇总人口41657人,其中农业人口39903人。有少数民族人口10203人,占全镇总人口24.5%,人口密度为每平公里114人,自然增长率6.29‰。
总面积367.15平方公里,东北地势较高,山峦起伏,西南平缓为丘陵平坝。全镇总耕地面积77385亩,其中水田17897亩,旱地59488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94亩。勐统河出境处海拔919米,为全县海拔最低点。全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380.7毫米,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多种农作物种植,日照充足,是我县“南糖”基地,素有“粮仓” 和“糖库”之称。 200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236万元,同比增424万元,增幅5.4%;农民人均纯收入1332元,同比增107元,增幅8.7%;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08千克,基本与上年持平;财政收入达517万元,同比增32万元,超县考核指标28万元,创历史新高。存、贷款金额分别达2928万元和2996万元;贸易总额和商品零售额分别达2500万元和1500万元。 2003年完成粮食播种68656亩,其中大春46034亩,小春22622亩,实现粮食总产量1456.6万千克,其中大春1322.3万千克,小春134.3万千克。同比减25.9万千克。粮食产业收入达176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1.43%。完成11243亩春植蔗和2335亩秋植蔗,0完成了我镇高优蔗园建设任务,至此,在全镇蔗园面积68449亩中,高优蔗园面积已达48729亩,占蔗园总面积的71.2%。甘蔗总产 23.5万吨,平均单产3.55吨,甘蔗收入3251.9万元,同比增325.3万元,增幅11%。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9.48%。如果剔除因灾减产因素,平均单产将达4.16吨,其收入比重将增至45.6%。 2003年,全镇投共资326万元,投劳56.3万个,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57件,新增灌溉面积250亩,改造中低产农田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5000亩。解决7000人、1500头大牲饮水困难。 林业总收入2880125元, 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3000亩。。 |
“三岔河”一词因镇政府驻地地处顺甸河、涌金河、松花河交汇处而得名。三岔河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驻地三岔河街,距县城65公里,国土总面积282.4平方千米,东南与雪山镇接壤,东北与洛党凤山两镇相连、西南与郭大寨乡营盘镇交界、西北与勐佑镇毗连。最高海拔3098.7米,最低海拔1242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 900毫米。
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20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63户,总人口27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6701人,占总人口的97.5%,少数民族人口共7110人,占全镇总人口比例的25.96%;人口密度每平方米10.3人。全镇森林面积为269419.5亩,森林覆盖率为65.7%。 |
勐佑是傣语音译汉字的地名,勐即地方;佑即绿色,就是绿色的坝子。因镇政府驻地在勐佑街,故称勐佑镇。
勐佑镇位于凤庆县城西部,距凤庆县城和昌宁县城均30公里。东与凤山镇相靠,南与三岔河镇、营盘镇连接,西与昌宁县的勐统镇、温泉乡毗邻,北与大寺乡交界。国土面积38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390亩。全镇辖中和、勐佑、习谦等20个行政村,共有320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12417户农户51152人。境内除汉族外,还居住有彝、佤、傈僳、白、纳西、壮、傣、回、拉祜、布朗等14种少数民族。 境内最高海拔2581米,最低海拔1208米,年平均气温16.20C,年均降雨量1307毫米,气候总体上属低纬高原(林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20条,水库8座,库容32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0余亩。有温泉水资源两处,即习谦村习谦温泉和翁乐村小白河温泉。 勐佑镇境内矿藏资源有煤、铀、铁、锡、铝、水晶石、石灰岩、白垩、硅、大理石等矿产,其中,以石灰岩居多,从而拉动了水泥产业的发展,其余矿产零星分布在勐佑、河东、安街、新林、立果等村。 |
雪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凤庆县城68公里,云县县城32公里,地处北纬24°20′46″,东经99°56′11″,东临云县爱华镇,南与云县幸福镇接壤,西与郭大寨、三岔河连接,北与三岔河、洛党镇相连。雪山镇镇域总面积231.64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海拔1260米,境内最高海拔3098.7米,最低海拔1200米,立体气候突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气温18.4摄氏度。全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179个村民小组, 2014年底全镇总户数10707户,总人口为301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其中:农业人口24840人。境内少数民族以苗族、彝族为主,其余继凤庆县早期居住民族还有回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白族、僳僳族等,从古至今还延续了很多民间艺术,保留、传承较好的民族习俗、服饰文化及饮食文化。
雪山镇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良好,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寒温带、亚热带植物均有分布。境内林地面积为23.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8%,属针叶、阔叶、乔木、灌木交错杂生带,冷凉山箐多为阔叶林,温热山区多为针叶林。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保护较好;常有的药材有黄莲、半夏、野坝蒿、鸡血藤、藿香、紫苏等500多种。境内菌类珍贵品种有鸡枞、木耳、青头菌、红菌、牛肝菌等30多种。野生动物种类有野鸡、麂子、穿山甲、白鹇、麻鸡、斑鸠、熊等数十种。同时,境内无工业、空气质量好,镇内所出产的各种农特产品品质好,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强、拓展空间大。 |
洛党镇位于凤庆县境东南部,素有凤庆“南大门”之称,省道云凤二级路横贯其中。具有“一路连五市、一镇通两城”的独特优势。镇政府驻地距县城和云县各17公里。辖区总面积258.23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40米,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全镇下辖20个行政村254个村民小组,户籍登记总户数13946户,总人口389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90人,少数民族人口13789人,占总人口的35%,境内除汉族外,居住有彝、满、土家、白、傣等11种少数民族;人口密度150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6‰;森林总面积14794.2公顷,总蓄积5442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8.72%。2015年末,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817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占任务的159.16%;完成招商引资1.52亿元,占任务的101.33%。
境内旅游资源有著名的箐头石洞寺、陈家窝河、燕子岩、灵应山、大兴温泉等。 |
一、基本乡情
诗礼乡位于临沧市北端,东北与大理州巍山县隔黑惠江相望,东南与本县鲁史镇毗邻,西北与保山市昌宁县苟街乡和珠街乡接壤。乡政府驻地距临沧市政府驻地临翔区225公里。诗礼乡有版图面积217.04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2780米,年均气温16.7℃,年均降水量1380.7毫米。全乡辖14个村民委员会185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有农户5799户,总人口24699人,其中:农业人口24017人,非农业人口682人;少数民族人口319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4人,农户5799户。全乡有总耕地面积27742亩,其中水田5535亩,旱地22207亩,有森林面积170298亩,森林覆盖率为50%。 诗礼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基础薄弱、发展艰难。“十五”期间,围绕市县发展大局,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为动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理清发展思路,形成 “东烟、西桑、粮畜、泡核桃覆盖全乡”的产业架构。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990万元,财政总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2元。 烤烟是诗礼主要支柱产业,在发展历程中,有丰收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辛酸。2003年曾实现种烟8700亩,产值833.69万元的历史最好效益。也经历力1998年种烟10000亩,产值350万元的挫折。由于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坚定信心,确保了“十五”期间烤烟面积始终以8000亩以上面积发展,目前已建成万亩基地。2005年,种植烤烟9873亩,收购28594担,总产值1150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当年9个种烟村中,100万元以上产值村有4个,其中:永复、永乐两个村产值分别达到257.44万元和261.9万元。全乡烤烟种植户收入中,5000元以上有864户,10000至19000元以内的有128户,20000万元以上有7户。当年创下最高收入的农户为永乐村龚家寨龚国金户,达30600元。2006年全乡种植烤烟9632亩,计划实现产值1100万元。 泡核桃是我乡第二支柱产业。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目前全乡有泡核桃面积3.6万亩,挂果投产近5000亩,有铁核桃面积600亩,2005年,全乡泡核桃社会产量600吨左右,产值近1100万元,成为继烤烟之后第二个千万元产值的产业。。 |
凤庆县辖乡。1958年属鲁史公社,1970年析置跃进公社,1982年更名新华公社,1988年设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9公里。面积334.8平方公里,人口2.6万。凤(庆)南(涧)公路穿境。辖新华、凤云、水源、砚田、紫徽、沙帽、美华、瓦屋、西密、白腊、文平11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农机修理等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类,盛产烤烟、核桃。 |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途经顺宁(今凤庆),宿于高井槽(现大寺乡马庄村境内)时所作的诗句。大寺乡位于东经99°52′41.10″,北纬24°42′15.91″,凤庆县城西北部,澜沧江南岸,乡政府驻地大寺街,距县城36公里,海拔1820米。国土面积223.557平方公里,林地18.9万亩,森林覆盖率91%,海拔在1000~2679.8米之间。辖区东与小湾镇相连,南同凤山镇毗邻,西连勐佑镇和保山市昌宁县温泉、漭水两乡镇,北沿澜沧江与鲁史镇隔江相望。澜沧江在乡内流程36公里,长809米、宽9米、跨径220米、主桥墩标高168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超高墩特大桥新漭街渡大桥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桥”。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霜期短,日照长,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化,有粮食、畜牧、茶叶、泡核桃传统产业和烤烟、蚕桑等后续产业及红花油茶、澳洲坚果、魔芋等新兴产业,是云南滇红集团公司等多家茶叶生产龙头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尖山云雾”茶叶品牌的原产地。辖11个村委会77个自然村231个村民小组8753户35352人。居住着汉、彝、苗、白、回、傣、佤、满、纳西、傈僳、拉祜、景颇、布朗13个民族。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6元。 |
凤庆县辖乡。1950年属顺宁县第四区,1973年设腰街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腰街彝族乡。位于县境东部,澜沧江南面山区,距县城76公里。面积93.9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腰街、开明、复兴、民安、函关、星源6个行政村。乡镇企业有农机修理、粮食加工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豆类,兼产紫胶、橡胶。 |
郭大寨乡位于凤庆县城西南部,距县城89公里,东与云县幸福镇、本县雪山镇相邻,南与永德县乌木龙乡毗邻,西与营盘镇接壤,北与三岔河镇相连。属中亚热带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506毫米,森林覆盖率65.5%。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具有喀斯特地形地貌的明显特征,有巍峨的万明山,灵韵的雅琅河,神奇的琼英洞等旅游景点。全乡国土面积175.656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总人口21354人,境内居住着彝、白、布朗、傈僳、苗、回、佤、满、汉等9种民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民族乡。
全乡共有农户4958户,21354人,其中有彝族7319人,全乡均有分布,其中彝族支系俐侎人有1837人,居住在团山村;白族689人,主要分布在松林村、大立色村、郭大寨村、干马村;特少民族布朗族1973人,主要分布在大立色村、琼英村、平掌村、邦贵村、松林村、干马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