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推荐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委托第三方技术团队现场指导服务,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核实绿盈乡村建设及指标完成情况。经省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审查,确认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等369个村庄、长乐区猴屿乡等23个乡镇达到高级版绿盈乡村、绿盈乡镇建设标准。 |
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现有人口491人,其中0党员22名,村“两委”成员5名(其中支委3名)。村中建筑多为石屋,为保护渔村古风,目前该村的造福工程整体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中。 村级综合服务场所于2011年11月由村小学改建而成,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面积100平方米,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万元,其中:县级配套1.7万元,村自筹6.3万元。办公家俱配置情况:有国旗1面,党旗1面,办公桌5张,办公椅5……。 |
小沧乡小沧村历史上就是一个行政村,辖两个自然村一是店头村均为林姓故称林家里;二是刘厝里村均为刘姓故称刘厝里,两个自然村的行政村名为小沧村。 1990年因建设山仔水库的需要,两个自然村全部迁移安置小沧乡新址,店头村大部分安置在小沧乡街道生街;刘厝里大部分安置虎头岗,两个自然村归属小沧村管辖。 小沧村村址设在小沧乡新乡址的中部,距小沧政府1华里,距县城57公里。现全村181户762人,全部是汉族。……。 |
斌溪村位于飞竹镇北部,与古田县交界,距离城关约4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953亩,其中林地面积10903亩,耕地面积1237亩。辖斌溪、六丘、谢坑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445户,总人口数1748人(外出人口1432人),其中低保户32户44人,五保10户10人。斌溪村系老区基点村;偏远村居之一,位于“飞斌”公路终点,是飞竹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斌溪……。 |
西洋村位于罗源县碧里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是全乡唯一的非沿海村,全村总面积27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 860户,总人口3311人,村两委共有11人(支委8人,村委5人,交叉2人),现有党员91人,是碧里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西洋村生态环境优良,气候适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山地种植业是重要支柱产业,食用菌生产主要以香菇为主,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几年年均栽培都在230万……。 |
一、基本情况: 下湖村系罗源县中房镇行政村,位于罗源县北部,距城关20公里,离镇中心18公里,平均海拔360米。东于王沙村按壤,西靠宝圣峰,北连本镇叠石村,南与洪洋乡交界。全村总面积13010亩,共385户,总人口1695人,聚居畲、汉两族(其中畲族人口310人),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二、历史人文: 下湖村旧时称境下湖,地道的“老区基点村”,村里主姓有张、胡、雷、黄等,在抗日战争……。 |
北山村位于罗源湾南岸,依山傍海,是罗源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北山村山海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渔业村庄,具有浓厚的滨海风情。村内不仅有百年荔枝林、芝樱公园等山林美景,更有滩涂红树林、渔船码头、出海通道等滨海风光。村民世代靠海而生,生产、生活、语言、建筑等都浸染着海洋的气息,更在长久的沿海生活中衍生了独特的奋斗精神。……。 |
厝坪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厝坪村位于洪洋乡北部,属于老区基点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20公里,东与石塘村交界,西与盾后村交接。全村共有人口185户,763人,辖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其中低保户16户28人,目前,全村在家人口仅150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512亩,山地面积3150亩。厝坪村山地、林木资源较为丰富。现全村共有毛竹200亩,果园10亩,茶园100亩。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在……。 |
攸太村位于闽清县中南部,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乡风文明之地。攸太村的建筑风格兼容闽中与闽南特色,颇具美轮美奂、古色古香的乡村风范。攸太村陶瓷产业发达,村民在本村创办企业32家,涉及陶瓷、砂轮、纸箱纸品、机械等行业,其中上规模的企业6家,带动近三分之一村民就近就业。近年来,借着“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攸太村建成公园、完成道路“三化”、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
四宝村位于桔林乡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30米,距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水泥路已通往行政村。全村总面积6060亩,其中:耕地面积1225亩,林地面积3785亩(其中生态林面积3785亩),果园地面积50亩,水域面积1000亩。共有235户,783人,10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5人,0正式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10人,外出务工党员1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支部成员3人,村委会成员3人,交叉任……。 |
樟洋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海拔640米,属丘陵地带,宜农宜林,环境幽静,气候宜人。东与陈家村接壤,西、南与凤际村相连,北与樟江村交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村落居民]全村现有人口1183人(其中畲族人口150人)、283户,辖6个自然村(明洋、大垅里、洋口里、桃岭、梅洋、茶林隔),17个村民小组。[基础设施]樟洋村交通较为便捷,有一条通村水泥公路,水电资源充足,有小型水库二座,灌溉渠道600米,基……。 |
地处高山,山峰有隔,村庄坐落隔的头部处,故称隔头,后因“隔”与“佳”本地方言同音,也易写,故改名为“佳头”。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佳头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时称十二都隔头村。民国时期设秋园保属双芝乡。1950年设秋园乡属第四区,后属池园区。1956年设隔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创办佳头农场第一分场。1984年7月建乡后,改为佳头村委员会属佳头乡。2005年3月撤乡并入上莲乡人民政府。佳头村……。 |
原为翁姓居此地,原名汾阳,后改称上汾。明、清属六都。民国时期部分村落属六都洪厝里保和龙峰乡溪头保。1950年属第五区坂茶乡。1956年并安前村成立上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设上汾大队属坂东公社。1984年7月改称上汾村委会属塔庄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建镇制后,属塔庄镇人民政府。上汾村……。 |
相传有一条弯曲的小溪涧,常因山洪暴发,石泥席卷而下,早年名为“卷坑”,因本地方言“卷”与“广”谐音,演变成“广坑”。后又因村背后有一座山峰,高耸挺秀,所以定名为“广峰”。后作为村委会驻地,即“广峰村村民委员会”。宋属奉政乡金沙里。元保持。分都时属十四都广坑村。明代与十五都等3个都同属统一个图。清代属绥来乡广坑村。民国时期属金沙乡广峰保。解放后,1950至1954年属第三区广太乡。1955年属金沙区……。 |
村后村位于东桥镇北部山区,辖5个自然村,225户826人,党员37人,村民代表28人,村两委5人。全村山地面积4440亩,耕地面积890亩,是个典型的的农业村。2003年实施造福搬迁工程,举村迁到过洋村鹅头山,安居乐业,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94元。近年来,村后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努力建设新农村,做好新村民房统一设计和立面装修、……。 |
龙湘村位于永泰县西南部距镇政府5公里处的大樟溪沿畔。东至邹湖村、西至梧埕村、南至里洋村、北至玉湖村,村落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辖龙湘、半山2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969亩,果园1650亩,山地面积1850亩,其中有林地8500多亩,列为省级生态公益林100多亩。龙湘村始祖由尤溪籍逃荒而来村开荒落户,经过子孙辛勤劳动,创造家园。夜间村后有龙目发光,固得名龙湘,村尾建有中园王庙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