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明代,藏族以牧为生,随人口的增长,弃牧转农。早先开垦种植的村庄之一。当地居民定居后称雄哇村。雄哇系藏语译音:农业区之意,故名。
唐朝末期,从青海湖地区游牧到此,后弃牧转农。上科巴系藏语译音:意为科巴上村,故名。
唐朝末期,从青海湖地区游牧到此,后弃牧转农。系藏语译音:原名称“科罗那尕”,旦斗寺曾在村西山口树立的法轮,利用风力旋转,祈求村庄平安。后成立两个村委会,简称科下。
辽代中期,此地是一片密林。林中秃鹫捕食野鸡、野兔。藏语秃鹫称恰,当地人象征着秃鹫一样称雄无畏。恰加系藏语译音:秃鹫庄的意思,故名。
曾有一位红教信徒,利用法力为民驱邪消灾,在十里八乡威望大增,故名土哇仓。系藏语译音:意为红教家族或部落。
本村北面有一座大山,叫直合日,为了使本村万古长存,象征着大山一样长寿不衰。白崖庄的意思。原称“直尕儿加”村,后演变为今名。
因居住在阳山根,故名“下什堂”。下什堂系藏语译音:意为阳山根的意思。
元朝末期建村,起初以牧为生,后弃牧转农。多西系藏语译音:偶尔突发天灾人祸时成双成对。意为祸不单行,故名。
明朝中期建村,因村庄建在半山坡,故名日古。日古系藏语译音:系半山坡的意思。
金朝正隆年,从内蒙古地区迁来两个家族,一个家族的酋长叫“桑加”,另一个年岁较大,称“阿握”,后来人们惯称阿吾卜具,意为哥哥。卜具:为后代或者部落,总称哥哥的后代,故名。
唐朝末期(618年—907年),有一将领带兵到该地居住,打了一圈土城,后被迁走,明朝初,阿吾卜具人占居,因早先由汉族人打的土城。意为汉族土城,故名。
金朝正隆年,从蒙古某地弟兄二人迁居此地。兄住地称阿吾卜具,弟住地称桑加吾具。桑加指姓名,吾具指家族或部落。总意为桑加人的家族或部落。桑加吾具系藏语译音:“桑加”系人名,“吾具”系家族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