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华蓥市阳和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华蓥市阳和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阳和街道社区成立于2003年6月,是阳和镇党委、政府所在地,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设6个居民小组,有常住人口3360人,(其中城镇居民2137人、农村人口1223人)。社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2人。社区现有工作者3人,是一支充满活力、敢于攻坚克难、乐于奉献的队伍。社区设有老年活动室、书画室、图书阅览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方便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和学习。 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立足实际,以基层党建为龙头、以群众服务为重点,以综合治理为保障,在服务功能发挥与辐射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现已基本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参与、单位支持、资源共享、协调共建的良好局面。 社区本着“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难、解群众所忧”的服务宗旨,发扬“团结 开拓 高效 争先”的精神,大力引进并入驻了华蓥市紫晶苑农家乐、华蓥市生态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广安泰丰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和社会组织,突出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业三大产业,业主与居民均实现了增收增效,达到了共赢多赢的目的。同时,社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服务新理念,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服务周到、文化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道德风尚良好的现代文明社区。近年来,社区曾先后荣获华蓥市“勤廉双优”基层党组织、阳和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阳和镇楼房沟村地处华蓥市南部,位于阳和镇北部,距阳和镇政府0.5公里,东邻中和村、偏岩子村,西接龙山寨村,南与蔡家湾村接壤。由原楼房沟村和原双碑村合并而成,有6个村民小组,738户,268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60.5亩,退耕还林面积765亩,村级公路602公里。 家庭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间种红苕、黄豆、花生等农作物。大部分土地已流转,现有种养殖合作社3个,主要是特种水产业和桃李果树。 未来的楼房沟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为建设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家园而努力奋斗。

一、基本情况 蔡家湾村位于阳和镇西部,距离阳和镇约2公里,全村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下辖有7个村民小组,全村808户人家,共2865人。贫困户有68户,共181人,现已全部脱贫。 二、主要产业及影响 全村耕地面积1698.5亩(其中水田1026亩,旱地672.5亩),林地853亩。 全村已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依托蔡家湾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我村大力引进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以优质水稻、玉米、脆香甜、生态蘑菇、葡萄、桃树、稻田养鱼、小龙虾为主。现引进华蓥市世科种养殖合作社,流转面积380余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流转面积180余亩。促进了我村土地流转,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祝家坝村,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他位于华蓥市西南方向,阳和镇西侧。距市政府所在地约 12公里,镇政府约2公里。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两县(岳池、华蓥)三镇(阳和、高兴、临溪)的结合部。它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盛产葡萄、水稻、玉米、红薯,1.46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养育着775户2926人。 在阳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祝家坝村支两委班子带领着68名共产党员和6个村民小组勤劳勇敢的人民,上争下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硬化公路直穿村中,基本达到院院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水、电、气、通讯进村入户。大家精耕细作,勤奋劳作,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团结拼搏,全面实现了脱贫奔康。 村内以葡萄种植加工,种植各类珍贵苗木,养鱼、肉牛、山地鸡等为主导产业。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现有农业种植业主4个,养殖业主2个。近年来,以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引进法国白兰地酒庄一座,共投资1200余万元,带动本村及邻村就业1000余人次,让祝家坝人民在奔康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阳和镇鸽笼山村地处华蓥市农业园区,幅员面积约3.5平方公里,所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住户860户,3150人,其中劳动力1300余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615亩,村内计税面积1993.48亩,退耕还林面积140亩,其中经济林30亩。 村内以柠檬种植加工、葡萄种植、猕猴桃种植、大闸蟹养殖、各类珍贵苗木种植等为主导产业。共流转土地2400余亩,现有农业种植业主7个,养殖业主1个。 全村共有党小组6个,党员87名,其中女党员8个,预备党员1个,贫困党员2人。村支两委办公室位于鸽笼山村1组,现村内常职干部共设有4名,分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文书;另设有合署办公的村级纪检小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纪检小组成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纪检小组组长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未来的鸽笼山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带动下,为建设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家园而努力奋斗。

偏岩子村,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位于华蓥市南方向,阳和镇东侧。他背靠巍巍华蓥山,西畔滚滚渠江水。距市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镇政府约0.8公里。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两县(邻水、华蓥)三镇(阳和、高兴、甘坝)四村(楼房沟、三岔河、中和、阳和社区)的结合部,富有许多神话传说、闻名遐迩的偏岩子山坐落其中。 他虽属典型丘陵地形,但他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他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仅仅5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养育着456户1495人。这里还盛产水果,有橙、柚、柑橘、桃、李、梨、樱桃、桑葚、柿子等。 在偏岩子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着47名共产党员和4个村民小组勤劳勇敢的人民,上争下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硬化公路直穿村中,基本达到院院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水、电、气、通讯进村入户。大家精耕细作,勤奋劳作,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团结拼搏,全面实现了脱贫奔康。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外出务工,而以地为生的人很少,规模种养的没有,从而导致撂荒地较多,农业未得到充分发展。村支两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上积极争取,向外积极宣传,向内积极引导,争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村内发展油樟、百果园、水上渔乐园、九龙溪古镇,在林下搞土鸡养殖,在稻田搞鱼、虾养殖,进行规模种养,让偏岩子人民在奔康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阳和镇观城村位于阳和镇北部,东邻中和村,西接楼房沟村,南与龙山村相邻,北接古桥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647户,245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50亩,其中田1020亩,土430.87亩,退耕还林面积为436.1亩。 辖区交通方便,有国道G42公路、襄渝铁路和兰渝铁路贯穿南北,全村现有村级公路105公里,通社公路率达90%以上,通户公路率达80%以上。 村民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黄豆、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养殖猪、鸡、鸭、鹅等家禽。辖区企业有食品加工厂1个(远福绿色食品加工厂),水泥预制场1个,养鸡场1个,养猪场2个。 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观城村两委班子带领着47名共产党员和6个村民小组勤劳勇敢的村民们,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团结拼搏,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生活条件日趋改善。

龙山寨村由原河坝村和原龙山寨村合并而成,位于阳和镇北部,东邻观城村,西与楠木村接壤,南与蔡家湾村相邻,北接明月镇红光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920户,3148人耕地面积2909.72亩,其中田1069.5亩,土1021.22亩,林地面积1142.42亩,现有社级公路2000公里。 家庭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间种红苕、黄豆、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养猪、鸡、鸭、鹅等家禽为主要经济来源。村内盛产脆香甜柚,为阳和镇一大特产。 村内有古迹风景——龙山寨,又名顺天寨,由老寨、新寨、小寨、宝娃寨、云龙寨组成,位于阳和镇西北8华里的龙山寨村七社,龙头下为龙山水库,山上遍布耕地,山下多农产、稻田。传说,清嘉庆年间(1796—1821年)为寨铸如来大佛、观音菩萨而建立龙天寺、半边寺,“文革”时寺被毁。民间传说:“龙山寨子五个包,不怕枪来,不怕刀”,属旧时特色村落。该遗址上有灶王菩萨、龙天寺、半边寺、观音洞,千手观音、如来佛、烧清石,西门、西外门,观音菩萨石、石老公与石老婆,明斋亩遗址等景观。

楠木村,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市阳和镇,他位于华蓥市西南方向,阳和镇西侧。他东望巍巍华蓥山,西畔滚滚渠江水。距市政府所在地约12公里,镇政府约7.5公里。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两县(岳池、华蓥)三镇(阳和、明月、临溪)七村(龙山寨、蔡家湾、红庙子、碑梁、王家坪、刘家庙、红光)的结合部,富有许多神话传说、闻名遐迩的龙山坐落其中。 他虽属典型丘陵地形,但他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他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仅仅2.73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养育着668户2337人。这里还盛产水果,有橙、柚、柑橘、桃、李、梨、樱桃、桑葚、柿子等。在楠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着47名共产党员和8个村民小组勤劳勇敢的人民,上争下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硬化公路直穿村中,基本达到院院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水、电、气、通讯进村入户。大家精耕细作,勤奋劳作,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团结拼搏,全面实现了脱贫奔康。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外出务工,而以地为生的人很少,规模种养的没有,从而导致撂荒地较多,农业未得到充分发展。村支两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向上积极争取,向外积极宣传,向内积极引导,争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村内种植经果林(如脆香甜柚)和蚕桑养殖,在林下搞土鸡养殖,在稻田搞鱼、虾养殖,进行规模种养,让楠木人民在奔康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