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五年(1727)起,汉口镇在刘家花园至大智门一带设有大智坊,民国时期设区公所。 1952年建立大智街道人民政府,1954年改为办事处。 1957年交易街道并入,1958年南京路街道并入。 1959年改为江岸区人民公社先锋分社,1961年撤销。 1966年改名为先锋街道。 1968年成立先锋街革命领导小组;1971年改称街革命委员会;1972年恢复大智街道;1978年撤销革命委员会,改称江岸区人民政府大智街道办事处。 1978年至今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辖区于1952年正式成立政区,分属于岳飞街、上海街、一元街3个街人民政府(1954年分别改为街办事处)。 1956年岳飞街办事处改名一元街道办事处;原一元街道办事处改名三阳街道办事处。 1958年两街道办事处辖区属江岸区人民公社红旗分社,1960年撤销,恢复原街道办事处建制。 1968年一元改名延安,三阳改名朝阳,称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合并成立朝阳街革命委员会,1972年改名一元革命委员会,1979年命名为一元街道办事处。 2011年12月,一元街道和上海街道合并,沿用一元街道名称至今,现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52年成立车站街人民政府,辖有11个居民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初期,车站街道改名为红旗街道,1968年4月成立红旗街道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1月恢复车站街道,朝阳街道部分居民委员会划入。 1971年4月改建街革命委员会,管辖18个居民委员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车站街道。 至今,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52年10月成立四维街人民政府。 1954年5月改为四维街道。 1957年4月与建设街道合并组成三阳街道。 1959年与沈阳街道、永清街道合并成立七一分社。 1961年5月撤销七一分社,恢复四维街道。 1967年更名为四新街道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沈阳街道撤销,原沈阳街道划入2个居民委员会,同年改名为四新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2年10月恢复四维街道名称,同时把“维”字改成“唯”字。 1978年9月撤销街革命委员会,命名为江岸区人民政府四唯街道。 至今无变化,现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31年武汉大水后,在此建房定居的居民逐渐增多,形成街道,街以寺名,称永清街。 1952年分属永清、进化、沈阳、分金4个街人民政府。 “文化大革命”初期永清街道改名为永红街道,1968年9月成立永红街革命领导小组,1971年1月沈阳街道大部分居民委员会并入。 1971年5月改建街革命委员会,1972年10月命名永清街道。 |
1924年前后由华商修建万国跑马场后辟建,名为万国马路,俗称跑马道子。 20世纪30年代,因此路处英、德两国棒球场之西而改名“西马路”。 1953年1月建立江汉区西马街人民政府。 1954年4月由江汉区划入。 1955年5月更名为西马街道。 1958年6月与安静街道合并,1959年6月与球场街道部分居民委员会合并,1960年5月改为江岸区人民公社五一分社。 1961年5月撤销分社,分为西马、安静、球场3个街道。 1966年5月西马街道改为红兵街道。 1968年9月成立红兵街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6月向东街道(即安静街道)撤销,部分居民委员会并入,红兵街道改为向东街道,同年5月成立向东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2年10月改为西马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命名为西马街道。 至今,西马街道未有变化,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辖区1916年,英商在今三米厂开办怡和洋行,同时在今模范村至西马卫生院一带修建球场,并将大智路至球场一带原有的牛车土路改修成马路,直通球场正门,故称球场正街(今球场街),1946年汉口市政府以街辖有球场正街定名为“球场街”。 于1952年正式设置政区,分属太平、造纸、安静3个街人民政府,1954年合并为球场街道,“文革”初期球场街改名为长征街,1970年12月建立全区第一个街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划进向东街5个居委会,1972年10月恢复球场街道名,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至今,西马街道名称和行政区划范围未变,仍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52年10月建立新生街人民政府,1954年5月改为办事处。 1956年3月改为劳动街道。 1959年6月球场街道部分居委会并入,1960年5月改为劳动分社,1961年5月撤销分社,恢复命名为劳动街道。 |
1923年由于码头和铁路的兴建,这里聚集了大量产业工人,他们为了争自由争人权,2月1日-7日进行反封建军阀统治的罢工斗争,遭到武装军警的血腥屠杀,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50年7月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在现在老二七纪念馆的地方公审“二七惨案”主要凶手之一的赵继贤,并在林祥谦烈士就义的地方对其执行枪决,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斗争光荣传统,随即在这个地区以“二七”命名了一些地方和学校。 1951年属大城乡和凤湖乡。 1956年叫铁塔、解放、五星农业社。 1958年叫凤湖大队。 1961年分为解放大队、五星大队。 1969年合并为火焰大队。 1980年经地名普查该大队与花山公社火焰大队重名,更名为二七大队。 1987年末二七街道辖支农村、操场村一村、操场村二村、长航宿舍第一、长航宿舍第二、长航宿舍第三、长航宿舍第四、建筑宿舍、黄家墩第一、黄家墩第二、黄家墩第三、华工分院、二炮大院、建设村、新建后街、新建街、上滑坡、工农兵路、长航宿舍第五、长航宿舍第六、罗家庄、雷院、省粮贸、福建村、下正街、江岸码头、头道街、四道街、扶轮村、黄浦路、分金街共31个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操场、长建、黄家墩、新建、分金、江码、福建、头道、韦桑、上滑、支农、罗家庄、联合、二炮、雷院、空医共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386个居民小组。 至今,二七街道所辖社区为14个。 现属于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辖区解放初属惠济区连城乡,1954年为黄家墩街道所辖,1956年建立新村街道。 1959年与福建街道合并建立江岸区人民公社二七分社。 1960年撤销,恢复新村街道。 1971年改称革命委员会,1979年恢复命名为新村街道。 至今,新村街道行政区划未有变化,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辖区在战国时期属楚地,1951年属广福乡、广池乡。 1956年叫胜强、胜洪农业社。 1958年叫胜强、胜洪大队。 1968年胜强大队改为二大队,胜洪大队改为三大队。 1975年二大队、三大队合并取名为胜强大队。 1980年因地名普查该大队与建设公社胜强大队重名,此队改名“丹水池大队”。 岱山街道成立于1981年2月,由原后湖公社所辖岱山、车站、汉黄路和谌家矶公社所辖谌家矶、西流湾等5个居委会合并组成,属洪山区。 1985年改属江岸区。 2004年7月13日岱山街道与丹水池街道整体合并为丹水池街道。 至今丹水池街道行政区划未有变化,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49年5月以后,先后划归洪山区后湖乡、江汉区、江岸区。 1955年3月1日,原属江汉区的西马、解放两街道的部分地区划入江岸区。 1982年6月,在西马街内划分一部分区域,新建江岸区人民政府鄂城墩办公室,暂行街道办事处职能。 1986年2月,从西马街道划分部分居委会,成立江岸区鄂城墩街道办事处。 1992年8月命名为台北街道。 至今未有变化,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辖区大部分原为菜地,分属后湖乡和西马、劳动两街办事处。 1984年,由政府统一规划为新建生活区。 1988年成立由江岸区人民政府命名的花桥街道。 至今未有变化,花桥街道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
1949年后有接金、广福、岱山等乡片,1954年由接金、广福、岱山三乡合并为岱山乡。 1956年又将广池、连城、谌家矶三乡划归岱山乡。 1958年8月将解放、塔子、林英、岱山四乡合并,成立红星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岱山公社。 1968年命名为井冈山公社。 1971年改为岱山公社。 1975年2月将岱山、解放、塔子合为后湖公社。 1980年7月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设立管理委员会。 1984年2月后湖人民公社改为后湖乡人民政府。 1985年2月,后湖乡人民政府划归江岸区管辖。 2006年撤乡建街,命名为江岸区后湖街道,2012年2月,后湖街道武汉大道以西地区分出,新设塔子湖街道,以东仍为后湖街道。 2018年,后湖街道将幸福社区调整至谌家矶街道。 |
境内渔民随水劳作,择高墩丘地栖息,以捕捞和耕作为生,逐渐形成村庄。 1951年属塔子乡。 1956年设新建、新群两个农业社。 1957年两社合为新建社。 1958年新建、跃进合为跃进大队。 1962年两队分开为新建大队。 1969年与跃进大队合并为塔子湖大队。 1971年与新农大队合并为十月大队。 1975年由解放、塔子湖和岱山3个人民公社合并为后湖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下辖24个行政村;1985年区划调整由洪山区划归江岸区管辖;2006年4月后湖乡政府撤销,建立后湖街道。 2011年8月江岸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后湖街一分为二,成立塔子湖街道。 至今,历史沿革未变,属江岸区人民政府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