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槽南北侧是山,中间有一槽、一洞、一潭,相传洞中曾有青龙出现,潜跃于潭中。 |
天坑,当地人对漏斗的称呼,该地天坑又深又大,是该地的标志性地物。 |
“栗子”,即板栗。相清乾隆年间期,赵姓家族先祖从湖北荆州监利逃难至此坪,开荒破土,种植板栗树,形成规模。 |
民委员会驻地为“粟谷坝”,该坝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坪坝狭长,早年坝中盛产栗谷,故移借为村名。 |
硝洞:是指硝洞坪的一个山洞,该洞内硝土多,曾在此洞中取土熬硝,故称硝洞。 |
“桐梓”,即“油桐树”,土家方言。该居民点处于两山之间的沟槽部位,沟边桐子树较多,故称桐梓沟。 |
清嘉庆年间,一支白莲教队伍战败,途经此山湾,车马劳顿,在此卸甲逃生,故称“卸甲湾”。后因谐音演变为“谢家湾”,与姓氏无关。 |
青龙河位于西北处的深谷之中,河道蜿蜒曲折且落差较大,河水清澈见底;在两岸青山的映衬下,格外碧绿,远远望去,犹如一条游动的青色蛟龙,故名。 |
“寨子”:依山而建,有木栅栏或石(土)墙为屏障的聚落,进寨道路往往只有一条。此地名说明该地曾建有两个寨子,历史悠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