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金子坝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金子坝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河南邓州府邓姓人、广东潮州廖姓人迁入此地,繁衍生息,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晚清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龙凤坝联保第九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龙凤镇第九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属恩施县龙凤镇第九保。

1949年11月属龙凤区第九村;1951年隶属第二区(红庙)赵家乡(后改为红赵乡);1954年属一区(龙凤)金子乡第二社;1958年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二中队;1961年属龙凤区金子公社第二大队;1968年属龙凤区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枫香大队革命委员会;1975年撤区并社,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枫香大队。

1981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枫香坪村;1992年成立红庙开发区,枫香坪更名为枫香坪居委会,隶属红庙经济开发区黄泥坝办事处;1997年红庙经济开发区缩小规模,枫香坪居委会更为枫香坪村,属舞阳坝街道;2002年合村并组,将原2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大龙潭、枫香坪、红庙、马家坪、贺家榜、桂花树和桑枣坝7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红庙集镇马家坪,属舞阳坝街道。

2021年4月,枫香坪村实施村改社区。

2021年7月,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枫香坪社区属金子坝街道管辖。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5),湖南永顺郑姓给到施南府上任的官员当书童,随迁此地。

晚清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龙凤坝联保第十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龙凤镇第十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属恩施县龙凤镇第十保。

1949年11月至1950年属龙凤区第十村;1951年至1952年属二区(红庙)赵家乡(后称红赵乡);1954年属一区(龙凤)金子乡第一社。

1958年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中队;1961年5月隶属龙凤区金子公社第一大队;1968年属龙凤区革命委员会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第一大队革命委员会;1975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大队;1977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农科站;1982年农科站更名为黄泥坝大队,属小渡船街道。

1984年为黄泥坝村,属小渡船街道;1992年为黄泥坝居委会,属红庙经济开发区黄泥坝办事处。

1997年10月并入舞阳街道,黄泥坝居委会更名为黄泥坝村,属舞阳坝街道。

2002年设黄泥坝居委员会,属舞阳坝街道。

2004年设黄泥坝社区,属舞阳坝街道管辖。

2021年,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黄泥坝社区属金子坝街道管辖。

隋代,朝廷派下的命官在下官田买田建城未遂,其土地收入用于官奉、学田等,属清江郡。

唐属施州,宋、元属清江县。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晚清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龙凤坝联保第十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龙凤镇十第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裁区设乡镇,属恩施县龙凤镇第十保。

1949年11月至1950年属龙凤区第十村;1951年至1952年属第二区(红庙)赵家乡;(后称红赵乡)1954年属第一区(龙凤)金子乡;1958年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中队;1961年5月属龙凤区金子公社第一大队;1968年属龙凤区革命委员会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第一大队革命委员会;1975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大队。

1977年属红庙公社黄泥村农科站;1982年,农科站更名为黄泥坝大队,属小渡船街道办事处;1984年,黄泥坝大队更名黄泥坝村,是小渡船街道;1992年更名为黄泥坝居委会,隶属红庙经济开发区黄泥坝办事处;1997年黄泥坝居委会更名为黄泥坝村,属舞阳坝街道;1999年5月,划舞阳坝街道黄泥坝村李家槽第2组、第5组部分居民小区及红庙经济开发区红庙居委会部分小区,成立凤凰路居民委员会,属舞阳坝街道;2004年凤凰路居委会更名为凤凰路社区居委会,下设红庙,北路、南路3个居民小区,属舞阳坝街道管辖。

2021年,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和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凤凰路社区属金子坝街道管辖。

该地宋代、元代皆属清江县。

明洪武年间(1368-1398)根据朝廷移民的诏令,华姓、康姓、赵姓分别从河南、福建等地迁居此地。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施南府恩施县市郭里。

晚清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金子坝设第九保,龙洞设第五保,属一区七里坪联保,沙河属燕子溪联保第六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金子坝设第九保,龙洞设第五保,属第一北乡区七里镇,沙河属燕子乡第六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金子坝为第九保,龙洞为第五保,属七里镇,沙河属燕子乡第六保。

1949年11月,金子坝为第九村,龙洞为第五村,沙河为第六村(核桃坝),均属龙凤区;1950年,金子坝为第九村,龙洞为第五村,沙河为第六村(核桃坝),均属茅坝区;1951年,金子坝隶金子乡,龙洞隶汪家乡均属第二区(红庙),沙河隶核桃乡属第一区(七里);1953年,金子坝为第四社、龙洞为第五社、沙河为第六社,属一区(龙凤)金子乡。

1958年,金子坝为第四中队、龙洞为第五中队、沙河为第六中队,均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1961年,金子坝为第四大队、龙洞为第五大队、沙河为第六大队。

均属龙凤区金子人民公社;1968年,金子坝为第四大队,龙洞为第五大队,沙河为第六大队,属龙凤区革命委员会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1975年,四大队更名为金子大队,第五大队第六大队合并称龙洞大队,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1982年,县市分治,金子大队更名为金子坝大队,沙河从龙洞大队划出、设沙河大队,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

1984年,金子坝大队更名为金子坝村,龙洞大队更名为龙洞村,沙河大队更名为沙河村,均属红庙区金子坝乡;1992年,金子坝村更名为金子坝居委会,龙洞村更名为龙洞居委会,沙河村更名为沙河居委会,属红庙经济开发区金子坝办事处。

1997年,金子坝居委会更名为金子坝村,龙洞居委会更名为龙洞村,沙河居委会更名为沙河村,均属舞阳坝街道。

2002年,合村并组,金子坝村、龙洞村、沙河村三村合并,称金子坝村,属舞阳坝街道。

2021年4月,金子坝村实施村改社区。

2021年7月,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金子坝社区属金子坝街道管辖。

耿姓于康熙九年(1674)迁白杨坪落户,发迹后,耿姓曾有两个将军在军营供职,其后裔于雍正十五年(1737)迁此地落户,繁衍生息。

晚清属恩施县市郭里二甲。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

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向家村联保第十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向家乡第十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耿家坪为第十保,金凤山为第十一保,均属恩施县向家乡。

1949年11月,耿家坪为第十村、金凤山为第十一村,均属龙凤区。

1951年,耿家坪、金凤山均属第二区(红庙)长岭乡。

1954年耿家坪为第七社、金凤山为第三社,均属第一区(龙凤)金子乡。

1958年耿家坪为第七中队、金凤山为第三中队,均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

1961年耿家坪为第七大队、金凤山为第三大队,均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68年耿家坪为第七大队革命委员会,金凤山为第三大队革命委员会,均属龙凤区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耿家坪为金马大队,金凤山为金库大队,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75年金库大队并入金子大队,耿家坪为金马大队,均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

1981年金马大队更名为耿家坪大队。

1984年更名为耿家坪村,金凤山从金子大队划出,设金凤山村,均属红庙区金子坝乡。

1992年耿家坪村更名为耿家坪居民委员会、金凤山村更名为金凤山居民委员会,属红庙开发区金子坝办事处。

1997年缩小开发区规模,耿家坪村、金凤山村均划入舞阳坝街道。

2002年合村并组,金凤山村并入耿家坪村,属舞阳坝街道。

2021年4月,耿家坪村实施村改社区。

2021年7月,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耿家坪社区属金子坝街道管辖。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凤凰路属龙凤坝联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废联保,改设乡镇,凤凰路属龙凤镇第十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凤凰路属龙凤镇第十保。

1949年11月至1950年,枫香坪、黄泥坝、凤凰路属龙凤区辖。

1951年辖区内红庙设二区,红庙设红赵乡,均属二区(红庙)辖。

1952年撤销二区(红庙),金子乡、长岭乡、红赵乡属龙凤区辖。

当年末辖区内红赵乡更名为红庙乡。

1953年撤销第一区(七里),红庙乡属第一区(龙凤)。

1954年,红庙乡并入金子乡。

1968年文革期间,成立革命委员会,各大队更名为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5年撤区并社,辖区内红庙设红庙公社,下辖金子、旗峰、高桥、红庙、头道管理区。

红庙管理区下辖黄泥坝、风险工大队。

1982年县市分治,恩施市设红庙公社。

1984年县市合并,设区建乡,辖区内红庙设红庙区,下辖金子坝、旗峰、高桥、头道水乡和红庙镇。

红庙镇辖枫香坪、黄泥坝村。

1992年辖区内红庙设红庙经济开发区,原金子坝、黄泥坝划归红庙经济开发区。

1997年红庙经济开发区缩小规模,金子坝、龙洞、沙河、耿家坪、金凤山、枫香坪、黄泥坝村并入舞阳坝街道,居委会改为村委会。

1999年设凤凰路居委会。

2004年,凤凰路、黄泥坝居委会更名为社区居委会。

2021年7月,经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备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金子坝街道辖原舞阳坝街道的枫香坪社区、黄泥坝社区、凤凰路社区、金子坝社区、耿家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枫香坪社区。

2022年1月,金子坝街道对辖区各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优化调整,缩小凤凰路社区管辖范围,新设立红庙社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金子坝置第九保,龙洞置第五保,均隶属七里镇。

1949年11月至1950年,金子坝置第九村,龙洞置第五村,沙河属第六村(核桃坝),均隶茅坝区。

1951年至1952年,金子坝属金子乡,龙洞属汪家乡,隶二区(红庙)辖。

沙河隶属核桃乡。

1953年沙河并入金子乡。

1954年至1958年8月,金子坝置第四社,龙洞置第五社,沙河置第六社,隶属金子乡。

1958年9月至1961年4月,金子坝置第四中队,龙洞置第五中队,沙河置第六中队,均隶属金子管理区。

1961年5月,金子坝置第四大队,龙洞置第五大队,沙河置第六大队,均隶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金子坝置金子大队,第五大队与第六大队合并,称龙洞大队,均隶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

1976年,龙洞大队的四、五、六生产队划到七里高兴大队。

1982年县市分治,恩施市设红庙公社,龙洞、沙河再度分开,沙河置沙河大队;1984年县市合并,设区建乡,原金子、沙河、龙洞大队分别更名为金子坝、龙洞、沙河村,隶属红庙区金子坝乡。

1992年红庙经济开发区成立,原金子、龙洞、沙河村划归红庙经济开发区,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居民委员会。

1997年红庙经济开发区缩小规模,金子、龙洞、沙河村划归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改为村委会。

2002村组合并,原沙河村、龙洞村并入金子坝村,现辖朱家坳、农校、麻场、大枞树、龙洞、赵家坝、八大丘、沙河、二台坪9个村名小区,村委会设在柑子槽小区。

2021年4月,金子坝村实施村改社区,属舞阳坝街道金子坝社区。

2021年7月,经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备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

金子坝街道辖原舞阳坝街道的枫香坪社区、黄泥坝社区、凤凰路社区、金子坝社区、耿家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枫香坪社区。

2022年1月,金子坝街道对各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优化调整,缩小金子坝社区管辖范围,新设立金桂社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金子坝置第九保,龙洞置第五保,均隶属七里镇。

1949年11月至1950年,金子坝置第九村,龙洞置第五村,沙河属第六村(核桃坝),均隶茅坝区。

1951年至1952年,金子坝属金子乡,龙洞属汪家乡,隶二区(红庙)辖。

沙河隶属核桃乡。

1953年沙河并入金子乡。

1954年至1958年8月,金子坝置第四社,龙洞置第五社,沙河置第六社,隶属金子乡。

1958年9月至1961年4月,金子坝置第四中队,龙洞置第五中队,沙河置第六中队,均隶属金子管理区。

1961年5月,金子坝置第四大队,龙洞置第五大队,沙河置第六大队,均隶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金子坝置金子大队,第五大队与第六大队合并,称龙洞大队,均隶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

1976年,龙洞大队的四、五、六生产队划到七里高兴大队。

1982年县市分治,恩施市设红庙公社,龙洞、沙河再度分开,沙河置沙河大队;1984年县市合并,设区建乡,原金子、沙河、龙洞大队分别更名为金子坝、龙洞、沙河村,隶属红庙区金子坝乡。

1992年红庙经济开发区成立,原金子、龙洞、沙河村划归红庙经济开发区,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居民委员会。

1997年红庙经济开发区缩小规模,金子、龙洞、沙河村划归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改为村委会。

2002村组合并,原沙河村、龙洞村并入金子坝村,现辖朱家坳、农校、麻场、大枞树、龙洞、赵家坝、八大丘、沙河、二台坪9个村名小区,村委会设在柑子槽小区。

2021年4月,金子坝村实施村改社区,属舞阳坝街道金子坝社区。

2021年7月,经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备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

金子坝街道辖原舞阳坝街道的枫香坪社区、黄泥坝社区、凤凰路社区、金子坝社区、耿家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枫香坪社区。

2022年1月,金子坝街道对各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优化调整,缩小金子坝社区管辖范围,新设立金龙社区。

民国初沿袭里甲制。

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向家村联保第十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向家乡第十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耿家坪为第十保,金凤山为第十一保,均属恩施县向家乡。

1949年11月,耿家坪为第十村、金凤山为第十一村,均属龙凤区。

1951年,耿家坪、金凤山均属第二区(红庙)长岭乡。

1954年耿家坪为第七社、金凤山为第三社,均属第一区(龙凤)金子乡。

1958年耿家坪为第七中队、金凤山为第三中队,均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

1961年耿家坪为第七大队、金凤山为第三大队,均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68年耿家坪为第七大队革命委员会,金凤山为第三大队革命委员会,均属龙凤区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耿家坪为金马大队,金凤山为金库大队,属龙凤区金子公社。

1975年金库大队并入金子大队,耿家坪为金马大队,均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

1981年金马大队更名为耿家坪大队。

1984年更名为耿家坪村,金凤山从金子大队划出,设金凤山村,均属红庙区金子坝乡。

1992年耿家坪村更名为耿家坪居民委员会、金凤山村更名为金凤山居民委员会,属红庙开发区金子坝办事处。

1997年缩小开发区规模,耿家坪村、金凤山村均划入舞阳坝街道。

2002年合村并组,金凤山村并入耿家坪村,属舞阳坝街道。

2021年4月,耿家坪村实施村改社区,属舞阳坝街道耿家坪社区。

2021年7月,经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备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

金子坝街道辖原舞阳坝街道的枫香坪社区、黄泥坝社区、凤凰路社区、金子坝社区、耿家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枫香坪社区。

2022年1月,金子坝街道对各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优化调整,缩小耿家坪社区管辖范围,新设立金马社区。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第一区龙凤坝联保第十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恩施县第一北乡区龙凤镇第十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设乡镇,属恩施县龙凤镇第十保。

1949年11月至1950年属龙凤区第十村;1951年至1952年属二区(红庙)赵家乡(后称红赵乡);1954年属一区(龙凤)金子乡第一社。

1958年属龙凤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中队;1961年5月隶属龙凤区金子公社第一大队;1968年属龙凤区革命委员会金子公社革命委员会第一大队革命委员会;1975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第一大队;1977年属红庙公社金子管理区农科站;1982年农科站更名为黄泥坝大队,属小渡船街道。

1984年为黄泥坝村,属小渡船街道;1992年为黄泥坝居委会,属红庙经济开发区黄泥坝办事处。

1997年10月并入舞阳街道,黄泥坝居委会更名为黄泥坝村,属舞阳坝街道。

2002年设黄泥坝居委员会,属舞阳坝街道。

2004年设黄泥坝社区,属舞阳坝街道管辖。

2021年7月,经报湖北省人民政府备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舞阳坝街道管辖范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设立金子坝街道。

金子坝街道辖原舞阳坝街道的枫香坪社区、黄泥坝社区、凤凰路社区、金子坝社区、耿家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枫香坪社区。

2022年1月,金子坝街道对辖区各社区管辖范围进行优化调整,缩小黄泥坝社区管辖范围,新设立金山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