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旧县乡各街道乡镇地名由来

旧县乡各街道乡镇地名由来

因村四周均为黄土山,山上流下的沙土也是黄色,且村落面积较大,故取名大黄沙村。
曾名上船坑、内船坑。古时靠近蔡巷的村旁,有棵古樟树矗立挺拔,宛如船上的桅杆,整个形状酷似一艘顺水而行的船只,故名。
曾名东昔、东席。因邵姓在此地开基,其住宅座东朝西,故取名东厝。当地方言中仍用“席”字发音,仍称“东席”。
唐朝时为清泉溪河道,后因渭田溪冲积而成小盆地,地势低平,每年大水期犹如水中小岛,故名。
曾用名马畲坪、马肖,因此地原为松溪古县衙养马放牧之地,故名。
曾用名县浣街,天福六年(941)立为松源镇,唐保大九年(951)松源镇升为松源县,县城在皈伏里(今旧县乡政府所在地),后因县治迁至五斗金(今松源街道所在地)改称“故县街”,简称“故县”,民国时此地改名为旧县。
位于岩头岭山下,故取名岩下。
相传宋朝时期有六户人家在六个土堆上建屋定居,故名。
最早由李氏祖先在此开基建房定居,故名。
因建在李墩田塅下方,故取名下塅,后简写为下段。2020年恢复为下塅村。
相传宋朝时期李规是元丰五年进士,其子李扶宋绍兴十五年进士,官居苍梧守,后人称其家乡为官村,故名。
因前洋、后洋、铜砵、高竹洋等村庄移民而形成的新村,村处大片田地前,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