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仁义乡第一行政村。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五爱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新华公社,命名为五爱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头坝大队。 1980年更名为头坝寨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头坝寨村民委员会,隶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南营乡。 1952年属南营区新华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命名为李府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李府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李府村民委员会,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仁义乡五行政村。 1952年属南营区五爱乡西下沟大队。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五爱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新华公社,命名为五爱大队。 1980年更名为徐庄大队;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徐庄村民委员会,隶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仁义乡二行政村。 1952年属南营区新华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命名为新华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新华村民委员会,隶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仁义乡第三行政村。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新华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新华公社,命名为新华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深沟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深沟村民委员会,隶属新华乡所辖。 2004年南营乡并入为新华乡,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仁义乡一行政村。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新华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新华公社,命名为新华新华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从新华大队分出部分生产队组成马蹄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马蹄村民委员会,属新华乡。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南营乡。 1952年,属南营区新华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命名为马莲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马莲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 1980年更名为马莲滩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马莲滩村民委员会,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南营乡。 1952年,属南营区新华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命名为缠山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缠山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仍称缠山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缠山村民委员会,属新华乡所辖,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第一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南营乡。 1952年属南营区新华乡,1956年撤区并乡属新华乡,命名为夹河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更名为夹河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新华公社。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夹河村民委员会,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十三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金塔区南营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南营乡南营初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命名为南营大队。 1961年区划调整时为南营公社南营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南营村民委员会,属南营乡管辖。 2004年南营乡并入新华乡,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十三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于南营乡南营行政村。 1956年撤区并乡属南营乡南营高级社。 1961年行政区划调整为南营公社穿城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立穿城村民委员会,属南营乡所辖。 2004年南营乡并入新华乡。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
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 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金塔乡十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18区南营乡、石关乡。 1956年撤区并乡属南营乡石关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新华公社。 1961年区划调整时属南营公社,命名为石关大队。 1983年社改乡时设石关村民委员会,隶属南营乡所辖。 2004年南营乡并入新华乡,属新华乡所辖。 2018年3月13日,撤销新华乡设立新华镇,属新华镇所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