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荔波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荔波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捞村乡现辖4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其中巴平村7个组,力书村5个组,平岩村11个组,群力村14个组。全乡总面积为96多平方公里,除东西两侧居住较远的巴平、力书两村、群力、平岩村上片组之外,大部份村寨都属于中亚热带,温热湿润,一年三熟的农业区,无霜期大于320天,耕地面积2684亩,其中:田2030余亩,土650多亩。全乡完小2所,教学点5个,教师总数28人,中师23人,高中以下5人。

乡内有林场两处,林地面积为743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5.15%,主要以各类杂木为优势树种,活立木储量为2.74万立方米,由于乡境内山峰属岩溶地貌,土坡较少,这是导致属本县森林较少的乡镇之一。林产品以木材、油桐为主,干笋、五倍子、香菇、木耳等有一定产量。乡内有天然草场5.24万亩,可载畜3049头。

在荔波县西北部。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 8 600,其中水、布依等民族占95.3%。辖12村委会。1931年置方村镇及尧瓶乡。1942年置方村乡。1958年先后并入东方红、曙光公社。1961年改建方村公社。1984年改置方村乡。有煤矿。产辣椒。有中小学1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方村,在玉屏镇西北17公里,甲站河与方村河汇合口西北。人口220,有布依、汉、水等民族。海拔820米。明设巡检司。清顺治十六年至乾隆二年(公元1659~1737年)为荔波县治。方村为袄村演变而来,系布依语译音,意为高坡上。设农贸集市。独荔公路经此。
玉屏镇辖水甫、水春、尧排、石灰坳、时来、罗家寨、菜园、和平、建设、繁荣、板吉、板望、坡平、拉岜、拉鱼、福利16个村94个村民小组。城南、城北32个居民小组。

镇境内居住着汉族、布依族、水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97万人,占总人口的80.2%,全镇总面积160多平方公里。

镇辖区内有水春河、水甫石棺墓群、邓恩铭故居、永济泉、古榕、樟江田园风光带、水扒民族村寨等景区(点),观光游客络绎不绝,深受游客青睐。

全镇水域约23万立方米(其中:山塘约为3万立方米),稻田有效灌溉面积6923.88亩,从北部至南部水系十分发达,樟江河流经水甫、水春、时来、罗家寨、板望、坡平、和平、菜园、建设、繁荣、板吉、拉鱼、福利等13个行政村区域。

玉屏镇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密集。

朝阳镇地处荔波樟江沿河两岸,位于县中部偏西,距县城约9公里,距小七孔风景区约23公里。北与水利水族乡相邻,东与玉屏镇永康乡、翁昂乡接壤,南与瑶山乡共界,西与播尧乡、驾欧乡毗连。地理坐标为北纬25度21分—25度24分,东经107度18分—107度49分之间,海拔高度400—410米,全镇辖花高、交朝、拉扶、八烂、田洞、花堤、拉香、岜马、板麦、洞莪、山江、洪江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含2个林场。总面积166.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万亩,其中田7156.14亩,土1583.92亩,人均耕地为0.91亩。全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313天左右。土壤以红壤为主,另有黄壤石灰土分布,土层深厚,肥力较强,是1年3熟农业气候区。林地面积6.9万亩,荒山草场近7500亩,载畜量为1.5万头(匹),有发展畜牧潜力。2001年底,全镇总人口1.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万人,非农业人口608人,总户数2908户,其中农业户数2534户,非农业户数374户。
茂兰镇全镇12个村民委员会,共75个村民小组。2000年共有2010余户,906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8634人,非农业人口428人,少数民族7996人,占总人口的88.2%,其中:以布依族居多。工农业总产值425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490万元,农业产值76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8500万元,原煤产量14.3万吨;大牲畜年末存栏4600头匹,猪3700头。粮食总产量398.2吨,农业人均占有粮394公斤,财政收入12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9元。

".。

立化位于荔波县东南部,与广西环江县毗邻,县南下通道经济的主要门户,誉称次南门。镇境内有火车直达金城江柳州等地,镇境辖4个行政村,34个村民组,32个自然寨,总人口3670余人,总面积9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62亩,人均0.7亩,田面积2054亩,人均0.6亩,可开发非耕地资源70000多亩,人均22亩。木材积储量6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6%,煤炭储量达1.45亿吨,已探明有特大型白云石、铅锌、砷、硫铁等矿产。立化是目前全县主要的煤炭集散地,煤炭是目前镇域主要经济支柱。
甲良镇位于荔波县西北部、东南与本县方村、播尧两乡相连,西北与独山县接壤,东北与三都县毗邻,独—荔公路、荔—麻公路、甲—塘公路贯穿全镇,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人口2.2万人。全镇辖20个村,一个居委会,162个村民组,156个自然寨。基中:七星、丙外、金华、甲新、板培五个水族村占25%,五个水族村中唯一的板培村每年农历九月逢亥属相猪,作为隆重过端节日。全镇总面积为192余平方公里,地势总趋势西高东低、西部属中岩溶低中山地,东部属中低河谷土地平均海拔780米,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一年两熟农业区,年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大于1300毫米,小季作物生长期雨量大于4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年总辐射量大于85千卡1平方厘米,无霜期大于280天,年均初霜期十一月下旬、中霜期二月下旬。
佳荣镇位于荔波县东北部樟江河的上游,东接黔东南州从江县加勉乡,西连本县瑶麓瑶族乡、茂兰镇,南与广西环江县驯乐乡接壤,北邻三都县九阡镇及黔东南州榕江县水尾乡和从江县的光辉乡,是两省区、三地州、五县、八乡镇的结合部。

全镇地域面积362多平方公里,辖新寨、坤地、拉吾、威岩、接祥、拉亮、拉滩、水碰、高里、拉屯、拉学、岜鲜、地牙、拉毛、拉埃、拉谭、水维、拉易、大土、甲料等20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全镇2000年总农业户数:3420余户,1.48万人,非农业人口300余人,工农业总产值799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676万元,农业总产值1317万元,财政收入84.01万元,粮食总产量4354吨,人均吃粮294公斤,人均纯收入635元。全镇耕地面积11745.52亩,其中田:9135多亩,土:2610多亩。

全镇森林覆盖率为64%,草场面积为17.6万亩,人口密度为41.6人/平方公里,镇所在地海拔高690米,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

全镇有水、布依、苗、瑶、侗、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39万人,占总人口的92%。".。

小七孔镇位于荔波县西南部,东与朝阳和瑶山瑶族乡毗邻,南与广西接壤,西临独山县麻尾镇,北与播尧乡相连,区域面积110.7平方公里,是广西、贵州两省三县七乡镇的结合部,辖联山、拉欧、绿林、新街4个行政村,47个自然寨,62个村民组,2215户8390人,少数民族占98%以上,主要包括布依族,水族,瑶族,苗族等,其中布依族占全镇总人口的85%,是典型的布依乡镇。
水尧水族乡辖六个行政村,32个自然寨,46个村民小组。2001年共有1510余户,708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6820多人,非农业人口250多人,少数民族6840多人,占总人口数的96.4%,其中:水族5616人,占总人口数的79.3%,布依族863人,占总人口数的12.2%,瑶族270多人,占总人口数的3.9%,其他少数民族89人,占总人口数的1.3%;工农业总产值497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300万元,农业产值672万元,粮食总产量2482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364公斤,财政收入6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0元。

2001年,全乡共有9所校点,其中:初级职业中学1所,村级完小4所,乡中心小学1所,村初小1所,教学点2个;在职校教职工75人;小学在校生990余人,初中在校生370余人;共有教学班33个。2001年,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4个,民间骨科草医医院1个,民间诊疗点1个,乡卫生院医生5个,村医务人员4个。

在荔波县西北部。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 5 300,其中水、布依等民族占92.5%。辖7村委会。1932年置水利、水丰2乡。1942年改设水利乡。1953年析设水利、水丰乡。1958年先后并入超美、黎明2公社。1961年析建水利公社。1984年改置水利水族乡。多林木,有熊山原始林区。产辣椒。有小学9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水利,在玉屏镇西北11公里,马鞍山东麓。人口近200,均为水族。海拔890米。“水利”系水语译音,布依族称粒里,意为水族居住的好地方。独荔公路经此。
翁昂乡1998年以来,其行政区域和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纳仍辖巴乐、拉内、巴陇、尧桥、洞常5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42年自然寨。2001年全乡有1050余户,4320余人,劳力2950余人;少数民族人口4230余人,占97.9%,其中:布依族3600余人,占83.2%,瑶族97人,占2.2%,水族15人,占1.3%,壮族524人,占12.1%,汉族90人,占2%。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80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560万元,粮食产量为2327吨,人均吃粮537公斤,人均产肉量33.5公斤,人均纯收入699

翁昂乡行政区域面积157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人,有2/3的面积属国家自然保护区。乡所在海拔高度825米,年降雨量1350毫米,年均气温16.4摄氏度,耕地面积75807亩,其中:水田4763亩,旱地71044亩。

瑶麓乡是一个瑶族聚居最集中乡,位于荔波县东部,距荔波县城38公里,西部和东部与茂兰共界,北与佳荣镇紧邻,辖1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辖区内居住的全部是瑶族。全乡有茂佳公路贯穿全乡,2001年已达到村村通。全村实现村村通电,1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照明。2001年底,闭路电视覆盖全乡13个村民小组,瑶麓村欧家组率先实现电话安装入户使用。2001年全乡教师总人数15人,中师学历15人,大专学历1人,在校生人数160余人,适龄儿童160余人,普及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升学率达100%。

全乡林业面积16400亩,森林覆盖率为36.2%,主要为喀斯特地貌野生杂木,活立木储量16.37万立方米,人均120立方米。全乡在成片草场6522亩,可利用面积4596亩,可供畜牧用地1.94万亩,可栽畜量为1300米单位。

自瑶麓瑶族人在瑶麓定居至今一直保留洞葬习俗,在黔南州一带,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保留这一古老习俗的人文旅游景点,2001年已有中外游客共200余人到此参观旅游。

塘乡辖新街、老场、木朝、三合、懂朋、尧所、计才、板寨、久安、洞腊10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全乡总面积201平方公里,有耕地7570多亩,其中:水田5610多亩,旱地1960多亩,人均纯收入570元,农民人均产粮310公斤。

洞塘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350毫米左右,气候温热,适宜植被生长,乡境内岩山石及森林约占120平方公里,有灌木林及草坡约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板寨村、三合村、木朝村等部分林区被保护处划为喀斯特森林保护区。

全乡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林产品:木材、竹、五倍、干笋、板粟、酸梅等,其中:泡竹、酸梅是洞塘乡具有代表性的林产品,现已开始规模种植。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主要分布在尧所村、久安村和洞腊村,几年来,逐渐零星开采。

播尧乡是在一九九一撤销原甲良区公所后,由原甲良区的播尧乡、觉巩乡、地莪乡三乡合并组成。乡辖19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共有4430余户,1.8万人,聚居着汉、布依、苗、水、侗、壮等多民族同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98%以上。

播尧乡土地属深丘地貌,相对高差100~200米,90%以上的地面海拔在700~1300米之间。播尧乡属高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气候温热,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灾害性天气少。本乡年平均最低温度8.8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6.3摄氏度。全年中,7月份最热,1月份最低,年无霜期长达285天,年降雨量1150~1300mm,其中80%集中在4~9月,年相对温度为70%。播尧乡因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黄豆、高梁、油菜、辣椒、烤烟等农作物,又可以开发种植松木、杉木、麻竹、大板粟等,植物生长茂盛。

播尧乡的矿产、非耕地资源十分丰富,据省、州有关专家探明,矿产资源有煤、硫、铁、铅、锌、钼等;非耕地资源十万余亩,现开发种植的松木、麻竹、大板粟、花椒、金银花达五万余亩。

播尧乡交通便利,东面有新修的玉播公路,全长28.5公里,经地莪直达县城,南面经觉巩至小七孔景区仅有14公里,西面至独山麻尾30公里即可上贵新高等级公路,北面到甲良21公里接独荔公路,区位优势突出。

播尧乡集贸市场历史悠久,交易量大,现市场面积为4.24万平方米,是我县乡级最大的市场之一。市场建设规范,物资丰富,琳琅满目,十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