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林州市区东南隅龙头山南侧,是林州千年以上古村之一。北宋宣和元年(1119),徽宗皇帝召见在此修炼的道士张常清并赐其金符,始称“圣符山”。明万历年间,林县知县张崇雅见山势形同龙体,改名“龙头山”,村庄也因山改名。 |
光明社区,取光明、明亮之意。 |
环山社区,因市区龙头山对其呈环抱之势,故名。 |
因有利民街而得名。 |
来历失考,因建村处原为一个沙土岗。 |
新华社区,因其成立时辖区内有新华书店,故名。 |
新兴,取新成立的,处在生长或发展期的意思。 |
原名西诸翟,因村庄背靠诸山、前临翟河而得名,有东、西两村,因其所处位置在西,故名。20世纪50年代初期,改为西街,具体原因不详。 |
原名“叠坡”,据“李氏墓碑”记载,明初晋人李桢第五子李慧,从上庄迁到翟阳河北岸狼人东坡下定居。建当地地形东、南低,西、北高,起伏不平,故取名“叠坡”,后人不知其意,把“叠坡”写成“迭坡”,沿用至今。 |
原名诸翟村,因北靠“诸山”,前临“翟阳河”得名。建村时间不详。因村西也有一诸翟村,此村在东,故称“东诸翟”。解放战争时期,形势紧张经常开会。工作队员大多没文化,点名时“诸翟”两字难认且别口,常把东、西诸翟喊作东街、西街,日久成习。解放后,便沿用“东街”作为村名,沿用至今。 |
据田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田氏先祖从县北下陶村迁此定居,见这里留有元末兵营旧址,又位于西街村南,便定村名为“南营”,沿用至今。 |
原名“井尔堰”,据杨氏墓碑记载,明万历年间(1573),先祖自壶关县白家庄迁此垦荒造田,其中最大的一块地达120亩(即1.2顷),便将村名定为“顷二堰”。民国年间,人们在村中寺院内打成一活水井,遂改村名为“井尔堰”。20世纪50年代,许多农户在家院中打起旱井,“井尔堰”又改称“井院村”,沿用至今。 |
据《徐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先人徐小五携母由山西晋庄徐家后村迁此,因见当地有道深沟,便称村庄为“深沟村”,沿用至今。 |
据尚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晋人尚氏兄弟二人,迁居此地,因当时此地蒿草茂密,故名“蒿园”,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