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李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李原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李氏家谱》载:元代山东高唐人李原,为避兵乱迁此定居,以讳名村,初称李原。明成化年间有集市,清咸丰年间筑寨,名李原寨,演称今名。
先祖系李原集李氏分支,清咸丰年间建两个习武场,俗称兵营。此处在北,故名。
清顺治十三年(1656)魏氏自小洪河南岸和乐村(今大胡庄)迁此,魏中孝率众在河上修桥一座,故名。
明洪武末年苏氏从鹿邑县城内迁此建村,故名。
明嘉靖年间刘氏自太康县刘老家迁此定居,以种田养猪为业,常售猪崽,人称“小猪刘”,又演为“小朱刘”,简称今名。
明洪武年间阎氏自山西五里庄迁此,南靠涡河渡口。以撑船摆渡为生,故名。清康熙年间为南北交通要道,形成集市,亦称阎口集。
明永乐年间,姚氏从太康县迁此建村,盖土楼一座,故名。
明代,方氏自太康县大蔡庄迁此建村。
明洪武年间尹氏迁此。
北宋,彭氏自太康县城东北大彭庄迁此,并于村东南隅建白衣奶奶庙,初名彭庙。太宗时有村民北迁建村,以其在前,更名前彭庙,简称今名。
据《郑氏族谱》载:明永乐四年(1406)郑德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初名郑庄,清乾隆年间筑寨,而得名。
明代,赵氏迁此,初名赵庄,后盖楼房,更名赵楼。1981年改今名。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侯氏从山西泌源县朗壁村迁此定居,后盖楼层一座,故名。
明成化年间刘氏从刘六寨(古村名,现已废,约在李原集西南3千米处)分出,因在关帝庙东侧,故名。
初为张氏建村,名张鸹张。明洪武年间鲁氏从山东迁来,人丁兴旺,为村中望族,故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