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礼元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礼元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根据闻政函[2018]54号,2018年将王家园村村民委员会、西古赵村村民委员会、礼元街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兰德村村民委员会。
阜本义为土山,因村地处风凰垣丘陵之下而得名。
相传明时,因村行姓人家多而得名。
古时村南沟底有泉,泉水时隐时显,称为昙泉,因泉水名而得村名。
因古时赵姓人家先居此地得名古赵,后分为古赵上院、古赵下院,后以方位称东、西古赵,因该村位置相对偏东,称东古赵。
因居民多姓赵得名赵村,后分为东、西赵,因该村位置偏东称东赵。
因居民多姓赵得名赵村,后分为东、西赵,因该村位置偏西称西赵。
原名魏家院,因魏姓人家在此定居筑院而得名,后改为魏家园。
因古时此地槐树众多成林而得名。
因位于下寨村以北而得名。相传隋末唐初,尉迟恭(字敬德)领兵在下寨村安营扎寨,把寨北面的村子叫北村。
相传隋末唐初,尉迟恭(字敬德)领兵在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
相传古时叫上马康村,原村址在现村址北约二华里旧时换乘马车的地方。因地势低洼,易遭水灾,迁至兰德镇西边的梨树园附近,得名梨园;亦传因唐代太平乐府教坊居此而得名。解放后改为礼元。
原名柏树凹,因地处岭间洼地,柏树众多而得名。村南北西三面被峨眉岭的九个山岭环抱,岭上长有形态奇特的柏树,东面望风凰源,源如风凰卧地,地形为“九风朝阳”之宝地。相传东汉度辽将军、并州刺史裴晔为裴氏家族觅寻风水宝地至此,遂迁族定居,取姓氏裴字,且此处柏林茂盛,而取名裴柏。有裴氏宗祠,是裴晋公(度)故里。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从汉魏开始,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代表人物有政治家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南北朝时期有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马因、裴子野,皆以治史享有盛誉;西晋地图学家裴秀,著《禹贡地域图》18篇,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图学说的专著,被誉为中国制图学之父;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天下无二裴,世人称裴柏村为中华宰相村。
相传村临古驿道,驿道两旁店铺很多,北上客商到此问路天晚住店,以便明天再过村北面地形险要的隘口关,得名问店。1959年该村的文化卫生工作优异,闻名全县,取文化卫生工作的典型之意,改名为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