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李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李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清代中叶,有李氏迁此落户,人口繁衍,形成村庄,故名李庄。
已有200年历史。清咸丰5年,黄河水涨,寨墙倒塌,房屋土地淹没,生活困苦,得名苦庄。
清咸丰5年(1855),黄河于铜瓦厢决口,村民逃难,迁到沙岗上,靠黄河大堤南坡而居,形成村庄。又因村民习惯种植竹子,岗西形成大片竹林,故名竹岗村。
原在黄河大堤北0.5公里处,东靠贯孟堤,1933年黄河在附近决口后,村址南迁到大堤根,此村位于黄河大堤与贯孟堤接头处,形似鹅脖湾的弯度,故取名鹅湾,后改为俄湾。2017年搬迁至李庄新区。
咸丰五年黄河决口,堤南河滩遭灭,群众遭灾受苦,清政府在此筑一高台,将钱粮放于台上救灾,那时铜币制钱500为一贯,成村后得名贯台。2015年整体搬迁至李庄新区。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钢瓦厢决口前,全村有20余户居民,为海、杨、李三姓,黄河决口后,辛寨难民迁来居住,村子扩大,因海姓多,得名海庄至今。
原名郭庄,因薛姓多,为区别黄陵公社郭庄,故于1950年命名薛郭庄。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口,水淹没了原来的村庄。村民西迁,居住两片,形成两个村庄。居住在土丘上的曹姓为曹圪垯,张姓为张圪垯。村庄发展,连在一起,合称张曹村。
清道光年间,黄河决口,村庄被淹,村民西迁分别成立三个村。位于南边,以曹姓命名为南曹圪垱,后简称为南曹。
清咸丰年间(1855),黄河在附近决口,村子被淹,水后村民重建家园,村址稍向西迁移,得名“新庄”,后演变为“辛庄”,村庄遂渐扩大,分为南北两部分,在南边,故名前辛庄。2017年搬迁至李庄新区。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辛庄集附近决口,辛庄集西迁,建立新村,分南北两部分居住,在北,故名。
明末朱姓在此建村筑寨,故名。
明末移民在此建村,因位于大堤以南,黄河以北,在大堤拐弯处,故名堤湾。
明代末年,常姓在此建村,筑护村寨,故名“常寨”。
村后有一大堤,故取名后堤。后又因常姓人氏居住此地,故改名常堤,又因人口增多,分为两个村,居西,取名常西村。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