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龙曲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龙曲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宋代时期村西北有水渠,弯弯曲曲好似一条龙,村民以“渠”“曲”的谐音定位龙曲。因村分为龙曲东、龙曲西、龙曲南、龙曲北四个村庄。因村在龙曲东边,故取村名龙曲东。
宋代时期村西北有水渠,弯弯曲曲好似一条龙,村民以“渠”“曲”的谐音定位龙曲。因村分为龙曲东、龙曲西、龙曲南、龙曲北四个村庄。因村在龙曲的西边,故取村名龙曲西。
宋代时期村西北有水渠,弯弯曲曲好似一条龙,村民以“渠”“曲”的谐音定位龙曲。因村分为龙曲东、龙曲西、龙曲南、龙曲北四个村庄,因村在龙曲北的南边,故取村名龙曲南。
龙皇阁大学王十朋隐居在太康大吉岗东北十里,在此地建18所楼,取村名楼王村。后又在楼王村东1里建一书馆,因王氏六世孙长子东坡在此读书,此地并以东坡为名,因临铁底河,故更名为河坡。
据《郑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郑氏占籍汴梁散居太康,后筑寨护村,故取村名郑寨。
明洪武元年(1368)杨姓村民迁此建村定居,后建一座牌坊,故取村名牌坊杨。
清乾隆十二年(1747)有一名进士,从太康县城南段楼移居在此,后更名为段庄。
明天顺元年(1357)李姓村民迁此定居,因转楼乡东南角有老学李,取名幼学李。
原名郭马庄。宋代末年来祖张山搬迁此地,建村命名西张村。张山去世后,村民为纪念始祖,故改村名为张山。
明洪武元年(1368)付氏来祖迁此建村定居,不久发迹,连盖几栋高楼,取名付楼。
这里居住的霍姓是霍去病的后代。西汉武帝大太子吉广死后埋葬于此,况且此地有一高岗,村民为纪念太子吉广的大恩无私,因村位于大吉岗西的东边,故取村名大吉岗东。
这里居住的霍姓是霍去病的后代。西汉武帝大太子吉广死后埋葬于此,况且此地有一高岗,村民为纪念太子吉广的大恩无私,因村位于大吉岗西边。故取村名大吉岗西。
明洪武元年(1368)冯氏迁此定居,因村原是一片洼地,且村民皆姓冯,故取村名冯洼。
明洪武元年(1368)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名张庄。后分为南楚张,北楚张两个村。后在续家谱时,合并称楚张。
清雍正元年(1723)丁姓来祖几经迁徒至太康北45公里沙岗,此地原有东、西、北三个大沙岗(北岗尚存),此村落在三岗之间,来此居住者皆姓丁,故取村名沙窝丁,后演化为丁庄。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