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罗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4]

罗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4]

原彭畬、管禄底村解放初均属南院乡,1956年属毛洋乡。

1958年分别建立彭畬、管禄底生产队,属罗阳公社毛洋大队;1959年2月起属罗阳公社毛洋管理区。

1961年9月起改为彭畬、管禄底生产大队,属毛洋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彭畬、管禄底村,属南院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彭畬、管禄底村均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彭畬、管禄底村与漈坪岗村的可陶垟、大山尾、田垅3个自然村合并组建三联村,属南院乡。

2011年4月南院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初为碑牌村,属里光乡;1952年属碑牌乡。

1958年建立碑牌生产队,属罗阳公社碑牌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罗阳公社碑牌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碑牌生产大队,属碑牌公社。

1984年5月改为碑排行政村,属碑排乡。

2004年碑排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1992年重新认定为革命老区,碑排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原苏山、北山2村解放初均属仙稔乡,1952年属大岗乡,1956年属碑牌乡。

1958年分别建立粗山、北山生产队,属罗阳公社碑牌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罗阳公社碑牌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粗山、北山生产大队,属碑牌公社。

1984年5月改为粗山、北山行政村,属碑排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粗山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粗山村恢复苏山之名,与北山村合并组建为苏北村,属碑排乡。

2011年4月碑排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

原恩坑、板岱头、桥头垟(1984年5月前作“桥头洋”)3村解放初均属里光乡;1952年起属碑牌乡。

1958年分别建立恩坑、板岱头、桥头洋生产队,属罗阳公社碑牌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罗阳公社碑牌管理区。

1961年9月起分别为恩坑、板岱头、桥头洋生产大队,属新建的碑牌公社。

1984年5月改为恩坑、板岱头、桥头垟行政村,属碑排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恩坑、板岱头、桥头垟3村均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恩坑、板岱头、桥头垟3村合并组建恩岱垟村,属碑排乡。

2011年4月碑排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原马子坑、联山2村解放初属里光乡,952年属碑牌乡。

1958年分别建立马子坑、联山生产队,属罗阳公社碑牌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罗阳公社碑牌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马子坑、联山生产大队,属碑牌公社。

1984年5月改为马子坑、联山行政村,属碑排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马子坑、联山2村均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马子坑、联山2村合并,组建马联村,属碑排乡。

2011年4月碑排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瑞岭村解放初属洲滨乡;1952年属双洋乡,1956年属洲岭乡。

1958年建立瑞岭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洲岭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瑞岭生产大队,属洲岭公社。

1984年5月改为瑞岭行政村,属洲岭乡。

2011年4月洲岭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上舟垟村解放初为上舟洋村,属洲滨乡;1952年属双洋乡,1956年属洲岭乡。

1958年建立上舟洋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洲岭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上舟洋生产大队,属洲岭公社。

1984年改为上舟垟行政村,属洲岭乡。

原上庄村、三条华2村解放初属洲滨乡;1952年属双洋乡,1956年属洲岭乡。

1958年分别建立上庄、三条华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洲岭管理区。

1961年9月起分别为上庄、三条华生产大队,属洲岭公社。

1984年5月改为上庄、三条华行政村,属洲岭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上庄、三条华2村均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初为周塆、葛藤坪、洋深、洋尾、梨坪等村庄,均属洲滨乡;1952年起属洲岭乡。

1958年分别建立周塆、葛藤坪、洋深、洋尾、梨坪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洲岭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周塆、葛藤坪、洋深、洋尾、梨坪生产大队,属新建的洲岭公社。

1984年5月分别改为周塆、葛藤坪、垟深、垟尾、梨坪行政村,属洲岭乡。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梨坪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葛藤坪、周塆、垟深、垟尾、梨坪5村合并组建洲滨村,属洲岭乡。

2011年4月洲岭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

原下舟垟、前埕2村解放初属洲滨乡,1952年起属洲岭乡。

1958年建立下舟垟、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洲岭管理区;1961年9月改为下舟垟生产大队,属洲岭公社;1981年从下舟垟生产大队析建前埕生产大队。

1984年改为下舟垟村、前埕行政村,属洲岭乡。

2004年下舟垟村、前埕2村合并组建华荣村,属洲岭乡。

2011年4月洲岭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原横溪底、溪头、长坑3村解放初属洲滨乡;1952年属双洋乡,1956年起属洲岭乡。

1958年分别建立横溪底、溪头、长坑生产队,属大安公社洲岭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洲岭管理区;1961年9月起分别改为横溪底、长坑、长坑头生产大队,均属洲岭公社。

1984年5月分别改建为横溪底、溪头、长坑行政村。

1992年重新认定革命老区,原溪头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村。

2004年原横溪底、溪头、长坑3村合并组建为龙华村,属洲岭乡。

2011年4月洲岭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原门楼底、旺坑2村解放初属洪村乡;1952年属下洪乡。

1958年原门楼底村建立洪一生产队,旺坑村与凤垟、下庄合并建立旺坑生产队,均属大安公社下洪大队;1959年2月起均属罗阳公社碑牌管理区。

1961年9月起分别为洪一、旺坑生产大队,属新建的下洪公社。

1981年10月洪一生产大队更名门楼底大队。

1984年5月两大队分别改为门楼底、旺坑行政村,属下洪乡。

2004年原门楼底、旺坑2村合并组建新的门楼底村,属下洪乡。

2011年4月下洪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初属洪村乡,1951年属上洪乡,1956年属下洪乡。

1958年建立贝谷生产队,属大安公社下洪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下洪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贝谷生产大队,属下洪公社。

1984年5月改为贝谷行政村,属下洪乡。

2011年4月下洪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初属洪村乡,1951年属上洪乡,1956年属下洪乡。

1958年11月建立大溪源生产队,属大安公社下洪生产大队;1959年2月起属大安公社下洪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大溪源生产大队,属下洪公社。

1984年5月改为大溪源行政村,属下洪乡。

2011年4月下洪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解放初属洪村乡,1952年属下洪乡。

1958年建立洪西生产队,属大安公社下洪生产大队;1959年2月生产大队起属大安公社下洪管理区。

1961年9月起为洪西生产大队,属下洪公社。

1981年10月更名道观后生产大队。

1984年5月改为道观后行政村,属下洪乡。

2011年4月下洪乡撤销,并入罗阳镇。

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