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称法里。 民国称新鲁镇。 1948年设鲁山市。 1949年设鲁山县一区。 1955年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1年复称城关镇。 1988年改置鲁阳镇。 2006年拆分鲁阳镇为露峰等4个街道,属鲁山县。 |
清代名法里。 民国称时新鲁镇。 1948年设鲁山市。 1949年设鲁山县一区。 1955年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1年复称城关镇。 1988年改置鲁阳镇。 2006年拆分鲁阳镇为琴台等4个街道,属鲁山县。 |
清代名法里。 民国时称新鲁镇。 1948年设鲁山市。 1949年设鲁山县一区。 1955年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1年改称城关镇。 1988年改置鲁阳镇。 2006年拆分鲁阳镇为鲁阳等4个街道,属鲁山县。 |
清代名法里。 民国时称新鲁镇。 1948年置鲁山市。 1949年置鲁山县一区。 1955年置城关镇。 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 1981年公社废,称城关镇。 1988年改称鲁阳镇。 2006年拆分鲁阳镇为汇源街道等4个街道,属鲁山县。 |
明嘉靖年间属庆云乡。 清嘉庆年间分属庆里和盈里。 1912年为西区、四区、下汤镇。 1949年称下汤区(七区)。 1958年区废,成立下汤公社。 1961年公社改为区。 1969年复设下汤公社。 1983年改乡,属鲁山县。 1989年改置下汤镇。 |
明嘉靖年间属琴台乡。 清嘉庆年间属宁里。 1943年属鲁北乡。 1949年属鲁山县第二区(三街区)。 1956年设梁洼中心乡。 1958年属辛集公社。 1961年分属辛集区梁洼公社及鹁鸽吴公社。 1969年梁洼、鹁鸽吴公社并成立梁洼公社,直属县。 1983年改设梁洼乡,属鲁山县。 1986年改置梁洼镇。 |
明嘉靖年间属大宁乡。 清嘉庆年间分属简里和遵里。 1932年属汝州第十区。 1945年为张官营镇,属鲁山县。 1947年属叶县。 1948年为三区,复属鲁山县。 1949年改称第九区。 1950年称张官营区。 1958年区废,为张官营公社。 1961年公社改区。 1969年为张官营公社。 1983年改设张官营乡,属鲁山县。 1989年改置张官营镇。 |
明嘉靖年间属大宁乡。 清嘉庆年间分属易里与遵里。 民国末为张良镇。 1947年划归鲁南县。 1949年鲁南县废,设鲁山县第三区。 1956年区废,分设2个中心乡。 1958年中心乡废,置张良公社。 1961年复张良区。 1969年区废,复张良公社。 1983年改设张良乡,属鲁山县。 1986年改置张良镇。 |
明嘉靖年间年属庆云乡。 清嘉庆年间属盈里。 1943年属鲁西乡。 1948年属伊鲁嵩县。 1949年属鲁山县。 1958年属赵村公社。 1961年分属赵村区二郎庙、大庄公社。 1969年两公社合并为二郎庙公社,直属鲁山县。 1983年底改设二郎庙乡。 2000年撤乡置尧山镇。 |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属庆云乡太平保。 清嘉庆元年(1796)属盈里。 1943年属四维乡。 1949年属第四区(瓦屋)。 1956年设瓦屋区。 1958年成立瓦屋公社。 1961年公社改为区。 1969年瓦屋、马老庄公社并,仍名瓦屋公社,直属县。 1983年改设瓦屋乡,属鲁山县。 2014年改置瓦屋镇。 |
明嘉靖年间属庆云乡。 清嘉庆年间属盈里。 1912年先后为五区、赵村镇、鲁西乡。 1947年属伊鲁嵩县赵村区。 1949年称赵村区。 1958年成立赵村公社。 1961年改区。 1969年复设公社。 1983年改设赵村乡,属鲁山县。 2014年改置赵村镇。 |
明嘉靖年间属庆云乡。 清嘉庆年间属盈里。 1943年属下汤镇。 1949年属第七区(下汤区)。 1958年属下汤公社。 1969年成立四棵树公社,直属县。 1983年设立四棵树乡,属鲁山县。 |
清道光《鲁山县志》曰:“团城山有大团城小团城”,故名。 |
明嘉靖年间属大宁乡。 清嘉庆年间属阜里。 民国末属鲁南乡。 1949年属沙南县三区,后为鲁山县六区。 1956年属瀼河区,设交口、熊背2乡。 1958年属瀼河公社。 1961年属瀼河区。 1969年成立熊背公社,直属县。 1983年改设熊背乡,属鲁山县。 |
明嘉靖年间属大宁乡。 清嘉庆年间除石佛寺、马圪垱、余流属物里外,余属阜里。 民国末属鲁南乡。 1949年属沙南县三区,后仍为鲁山县六区。 1956年区废,设婆娑、瀼河2中心乡。 1958年中心乡废,成立瀼河公社。 1961年改称瀼河区。 1969年属瀼河公社,后2公社并为熊背公社。 1983年改设瀼河乡,属鲁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