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马白镇境域属进桑县。 东汉时期,属进乘县。 蜀汉时期,属兴古郡。 唐朝时期,为南诏的通海都督辖地。 宋朝时期,属大理国的最宁府矣尼迦部。 元朝初期,属南路总管府阿万户府舍资千户。 明朝时期,属云南布政使八寨长官司,元、明时期,均属龙氏土司领地。 清康熙六年(1667年),属开化府。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平厅自开化府移衙至马白。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马关县中心区,是县总团局驻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一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称马文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称安平镇。 1950年,为一区。 1952年,从一区析出城区4里置城关镇,仍称一区。 1958年,区改公社,当年又划出山车、马额、下坝、鱼塘、兴隆、大寨(盐塘)6大队成立山车公社。 划出南捞、塘房、那往、漫铳、小麻栗坡5大队成立南捞公社。 1973年,又析出坡脚、马房、中寨(马夹冲)、小马固4大队和山车公社的嘎迪、牛场坝置坡脚公社。 1981年,恢复城关镇。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安平镇划归马白区,改马白镇。 |
明朝时期,八寨镇境域为阿雅城。 清朝时期,为永平里。 民国时期,属马关县三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马关县西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二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扩大乡镇时称廉喜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玉城镇。 1950年,为四区。 1969年1月,区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2月,区改镇,原小乡镇改办事处。 2006年,浪桥乡并入八寨镇。 |
民国十九年(1930年),仁和镇境域为马关县中心区辖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一区辖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扩大乡镇时改称永仁乡。 1950年,为马关四区。 1969年,改称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区改镇。 |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厂镇境域为马关县中区辖地。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扩大乡镇时区改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二区,同年改称德化乡。 1950年,属仁和区。 1969年,从仁和区析出木厂、杨茂松、堡堡寨、大坝、老王寨、付家寨、马西、博车、水尾、底麻10大队置木厂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同时从大坝乡分出湖广寨等村另立湖广寨乡,马西成立彝族乡,杨茂松成立布依族乡。 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区改镇。 |
民国十九年(1930年)前,夹寒箐镇境域与都龙合称南区,区公所驻都龙。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南区改称四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都龙划归麻栗坡督办署,夹寒箐为第六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仁和并称永仁乡,仁和为正乡,夹寒箐为副乡。 1950年,属第五区。 1969年,区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从水碓房乡分出通寺等村另成立通寺乡,从牛马榔乡分出么龙等村男成立么龙乡由原9乡增加为11乡。 1988年,区改镇。 |
1949年,设小坝子镇。 1952年6月,改为第六行政村。 1955年7月,改区。 1959年3月前,属河口县。 1959年,划归马关县,称特别区。 1969年,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区改镇。 |
民国二年(1913年),都龙镇境域属马关南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马关六区58乡镇中的第六区,辖夹寒箐、南温河、马安山。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麻栗坡特别区督办。 1950年2月,属马关南区,同年4月,属麻栗坡县。 1958年9月,属马关县,为马关县第六区公所,同年10月,更名马关都龙(火星)公社,又称跃进军第11团。 1965年9月,改马关都龙区。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2月,区改镇。 |
1949年前,为麻栗坡督办署特别区,金厂镇境域属都龙辖区。 1950年,为麻栗坡市第六区所辖行政村。 1953年,为乡。 1958年,与都龙同时划归马关县,为都龙公社所辖管理区。 1961年,为大队。 1963年,改公社。 1969年,为大队。 1974年1月,从都龙公社析出金厂、中寨、老寨3大队置金厂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区改镇,3乡改办事处。 |
明朝时期,坡脚镇境域为洪衣关。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马关县中心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马兴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复兴乡。 1950年,为行政村。 1952年,属马白区。 1959年,为管理区。 1963年,改小公社。 1965年,为大队。 1973年,从马白公社划出坡脚、马房、马夹冲、小马固,又从山车公社划出嘎迪、牛场坝合并成立坡脚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区改乡。 2006年,撤乡并镇,原山车乡和坡脚乡合并为坡脚镇。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南捞乡境域属仁华乡(马安山)。 1950年,改行政村。 1953年,为乡。 1959年,为管理区。 1960年2月,划归麻栗坡县。 1961年,划回马关县,改大队,属马白区。 1963年,改小公社。 1969年9月,从马白区析出南捞、漫铳、那往、塘房、小麻栗坡5大队置南捞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区。 1988年2月,区改乡。 |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栗树乡境域为马关县第三区辖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区改乡,第三区改为大腻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名靖西乡。 1950年,与八寨合并为第三区,区驻八寨。 1959年,为公社。 1961年,仍为公社,属八寨区。 1965年,从八寨区划出单独成立区。 1969年,区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区改乡。 |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篾厂乡境域为马关县属地。 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西区改名二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从二区析出今大栗树、浪桥两个地区置三区,原二区改名四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扩大乡镇时,从四区析出篾厂、古林等两地和八寨区的马主置马吉乡,乡公所驻篾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改马吉乡为南屏乡。 1950年6月,改行政村,属八寨区,称第十村,驻大吉厂。 1953年7月,改乡。 1958年10月,改管理区。 1960年11月,为大队。 1963年5月,改小公社,公社驻地迁往篾厂南1千米处粑粑厂村,仍称篾厂公社。 1969年7月,从八划出篾厂、靛坡、岩头、大吉厂、大丫口、桂皮山、老门寨、大新寨8个小公社合并为篾厂公社。 1984年6月,改管理区。 1988年9月,区改乡。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前,古林箐乡境域属八察区,同年下半年,从八寨区析出古林箐、篾厂、马主等置马吉乡,乡公所驻篾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马吉乡改名南屏乡,古林箐属南屏乡。 1950年,复属八寨区。 1961年5月,古林箐公社并入健康农场,成立健康农场古林箐分场。 1962年9月,健康农场划为州属企业,健康农场古林分场的生产队恢复为小公社属八寨区。 1965年9月,八寨区划出古林等、卡上、攀枝花新发寨、普园、团结6小公社成立古林等区。 1969年1月,区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区,从普园乡分出博甲等村另成立博甲乡。 1988年2月,区改乡,乡下设行政村公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