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嵩明县小街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嵩明县小街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0-1956年属嘉玲镇、小街区嘉玲镇、正义乡。

1956年11月,今小街社区辖区分设小街、鸡街两个高级社,1958年10月改称管理区,属小街(胜利)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改设小街、鸡街、陈家村3个生产大队,属正义公社。

1963年2月撤销上述三个大队,合设正义(小)公社,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改设正义大队,属正义公社。

1984年4月改为小街镇,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为小街办事处。

2000年10月改为小街村民委员会,2011年7月,改为小街社区,属小街镇。

1950年7月至1958年10月,先后属小街区、嘉玲镇、小街乡、东马乡、本营乡、正义(小街)乡。

1958年10月成立李官管理区,辖李官、毕福、匡前、匡后、大月子本、小月子本,6个自然村(辖境自此与今同,隶属胜利(小街)公社。

1961年7月,分设李官、匡前、大月子本三个生产大队。

1963年3月3个大队合并成立李官人民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改称前进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公社。

1984年3月改称李官乡人民政府。

1988年1月,成立李官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9月改立李官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

1950年~1958年,先后属小街区秀松乡,本营乡,本营管理区。

1958年10月,大桥、兔街、乃卜村、董官营,4村合设大桥管理区。

1961年7月,改为大桥大队。

1963年1月,秧田与大桥两个大队合并为本营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5月,改为大桥大队。

1984年改称大桥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十月,改称大桥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1月,改为大桥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

1951年7月建立秧田乡,辖秧田上、下村、黄土田、石坝、白谷村、得子村、小药灵山7个自然村。

辖境与今同。

1956年建立秧田管理区,划入大甸心、小甸心,共辖9个自然村。

1961年1月,成立秧田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小街)公社。

大、小甸心划出。

1963年1月,秧田大队与大桥大队合并成立本营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成立秧田生产大队,辖区同前,属正义公社。

1984年,改称秧田乡,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称秧田办事处,属小街乡。

2001年4月,改称秧田村委会,属小街镇。

1950年为阿古龙行政村,属嘉玲镇。

1951年5月,与甸丰合设龙海乡,隶小街区。

1958年9月更名龙海管理区,隶属小街(胜利)公社。

1961年7月,设阿古龙大村生产大队,阿古龙小村大队,甸丰大队(隶属秧田管理区),属正义(小街)公社。

1963年2月,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龙海公社,下设生产队,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撤龙海公社,改设阿古龙(红旗)大队,隶属正义公社。

1984年,改设阿古龙乡,隶小街区。

1987年10月撤乡改设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0月改设阿古龙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至今未变。

1950年,成立下坝行政村,辖福海、新村、下坝3个自然村,属复兴(杨桥)乡。

1950年7月,与龙街合并秀水乡(又称王四坝乡),属杨桥区。

1957年,建立王四坝高级社。

1958年,王四坝高级社改为福海管理区,辖福海、新村、下坝,隶属小街区。

1961年,改为福海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小街)人民公社。

1963年3月,改福海人民公社,隶属小街区。

1984年,福海生产大队改为福海乡,辖福海、下坝、兴村(原新村)3个自然村。

1987年撤销小乡,改为福海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改为福海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

1950年1月,成立来招行政村。

1952年7月,与阿古龙合设龙海乡,属小街区。

1956年11月改为来招高级社。

1958年10月改为来招管理区。

1961年7月改为甸尾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公社。

1963年3月,撤销大队,改设甸丰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改为甸丰生产大队,隶属小街公社。

1984年3月改为甸丰乡,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为甸丰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1月改为甸丰村民委员会,属小街镇。

1950~1957年,先后属小街区积云乡、东马乡。

1958年10月成立积德。

汪官两个管理区,辖积德、汪官、古城、何家4个自然村划归嵩阳公社管理。

1961年下半年,积德。

汪官管理区划归正义公社(小街)管理,合并成立积德大队。

1966年10月更名为“新风大队”。

1984年3月,区乡政治体制改革,改名为“积德回族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为“积德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1月,改为“积德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管理。

1950年4月,成立扯哈乡,辖哈前、哈后、杨旗村、扯米庄和毕福村5个村;马旗屯上下2个村划属东马乡,先后隶属嘉玲镇、小街区。

1953年11月,扯哈乡撤销,并入东马乡。

1958年4月,成立哈前高级生产合作社,辖6个自然村(与今同)。

1959年11月,改设哈前管理区,辖区不变。

1961年2月,哈前管理区撤销,建立哈前、扯米、马上三个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小街)公社。

1963年1月,撤销三个生产大队,合并为哈前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5月,撤销公社,改为大队,隶属小街公社。

1984年2月,机构体制改革,改为哈前乡,隶属小街区。

辖区不变。

1987年12月,改为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8月,村级体制改革,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辖区不变,隶属小街镇。

1950~1958年8月,先后隶属小街区积云乡、东马乡。

1958年9月,成立东屯管理区,辖东屯、大铺,隶属胜利(正义)人民公社。

1961年1月,撤销东屯管理区,分为东屯、大铺两个生产大队。

1963年,调整公社规模,成立东屯公社,下辖东屯、大铺2个自然村8个生产队,隶属小街区。

1966年,东屯公社改为东屯大队(辖区未变),隶属正义(小街)公社。

1984年4月,改设东屯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为东屯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0月,改为东屯村民委员会,辖东屯、大铺2个自然村,隶属小街镇。

1950年,清水塘、本纳克、新村、福寿、小铺含设青龙乡,属嘉玲镇。

;本纳、新村、福寿、小铺划归本纳乡。

1951年5月改设本纳乡,隶小街区。

1958年设本纳克管辖区,1961年更名本纳克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小街)公社。

1963年撤销大队成胜利公社(驻地汉人村),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更名五星大队,属新春邑公社管理。

1971年,改归正义(小街)公社领导。

1982年更名本纳克生产大队。

1984年改称为本纳克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撤乡改称为本纳克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0月,改为本纳克村民委员会,属小街镇。

1950年7月,成立墩白乡,属小街区。

1956年10月,成立高级社,汉人、紫鱼村为汉人高级社,白子、墩子为白子高级社。

1958年10月,改为,汉人、白子两个管理区(生产大队),属小街(胜利)公社。

1963年3月成立墩白人民公社,辖墩白和本纳8个自然村,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撤销墩白公社,分设墩白生产大队和五星(本纳克)生产大队,墩白大队划属新春邑公社。

1971年撤销新春邑公社,墩白大队划归小街公社管辖。

1984年3月区,乡体制改革,将墩白生产大队改为墩白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撤销小乡,改称墩白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10月改为墩白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

1950年成立保旺行政村,隶属嘉玲镇。

1952年成立保旺(小)乡隶属小街区。

1954年,保旺与五条沟合设胜利乡。

1958年成立保旺管理区,隶属胜利(小街)公社。

1961年成立保旺生产大队。

1963年撤销大队,缩小公社规模,成立保旺人民公社。

1966年改设保旺生产大队。

1978年成立保旺生产大队。

1987年成立保旺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1999年改设保旺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至今不变。

1950年属小街区胜利乡。

1951年5月,成为五条沟乡,辖五条沟、积足矣、阿革乡3个自然村,辖境与今同,隶属小街区。

1953年,与矣得谷、保旺等村合设胜利大乡。

1956年11月成立五条沟高级社。

1958年10月改设五条沟管理区。

1961年分设五条沟、积足矣2个生产大队,隶属胜利人民公社。

1963年3月设立7月五条沟人民公社,隶属小街区。

1966年7月改设五条沟生产大队,隶属正义(小街)公社。

1984年3月五条沟乡,隶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五条沟办事处,隶属小街乡。

2000年5月更名五条沟村民委员会,隶属小街镇。

1950~1957年,属小街区胜利乡。

1958年10月,设矣得谷管理区,辖6个自然村(与今相同),属胜利人民公社。

1961年7月,改称矣得谷生产大队。

1963年3月,改称矣得谷人民公社,属小街区。

1966年5月,改称烽火生产大队(文化大革命开始)。

1982年9月,改称矣得谷生产大队。

1984年3月,设矣得谷乡,属小街区。

1987年12月,改称矣得谷办事处,属小街乡。

2000年5月,改称矣得谷村民委员会,属小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