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原獐山乡名。境内有山形如獐,或云以曾有獐出没的山而得名。 |
寓意和谐居住的地方。 |
以辖区境内的新桥头自然村得名。 |
据清光绪《唐栖志》载,明初仁和人平显字仲微曾居此。此人“博学多文,风流蕴藉,诗文皆有典则,书法深稳可尚,癖嗜松。洪武间官广西藤县令。寻降主薄,谪戍云南。故居在北关外之横里。地有仲墅、洛山,水名十二里漾。”所著《松雨轩集》中有诗云:“万顷水云横里北,百年邱陇洛山阳。”又云:“水竹空思仲墅村。”又该志杂记篇“仲墅”载:“今其傍,村曰平宅,聚族而居。皆平姓。”村名盖以此而得。 |
以寺得名。普宁寺兴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7-942),曾称普宁院及大普宁禅寺,寓“佛光普照天下安宁”。 |
村名是沿用1966年命名的东风大队之名。 |
以境内奉口自然村得名。据清《唐栖志》载:“奉口之名最古,唐宋文人皆有题咏,实为钱塘至湖州之要道,非若今之僻处镇西北隅,为舟车不常过之地也。”,“咸丰庚申以前,有丁奉碑在奉口对面山北小涧内,横作小桥,以通行路,碑字为‘汉前将军丁奉之碑’,俯扑涧中,惟‘军丁奉之’四字探手可按。奉口,或以丁奉墓得名,亦未可知”。 |
以辖区境内的洛阳桥自然村得名。 |
以辖区境内的渔公桥自然村得名。 |
以驻地旧有九龙庵得名。村中有9条河,曲折贯通,宛如9条巨龙。河中央有大池,池水长年清澈见底。传说池由9条龙常年看守,天上王母娘娘每天带着仙人来到池中洗澡嬉戏。 |
以辖区境内的栅庄桥自然村得名。 |
沿用解放初葛墩乡名。据《唐栖志》载:“葛墩为晋时葛稚川(洪)飞升之处,有葛仙祠……祠侧有葛仙桥,葛仙墓”。 |
沿用东塘乡名。东塘以位于古官塘河之东得名。 |
以境内三白潭得名。“三白潭”村之名,以境内三白潭得名。当地流传两则动人的传说。一说,南海金鹤北迁途中,肚痛欲产,寻寻觅觅,见此处林木茂盛,百花竞开,宛如一片柔软的锦绣地毯,就一连下了三个蛋,变成了三个潭。又有一说,古时此地原是一片良田,百姓丰衣足食。有年大旱,田地龟裂,庄稼枯焦,玉帝却降旨不准下雨。东海小白龙同情民间疾苦,违旨降雨,被玉帝就地斩为三截,龙尸落下之处就是头白、二白、三白三潭,龙头重,头白深;龙身长,二白长;龙尾落地时狠命一搅,就成了最大的三白潭。 |
以解放初永泰乡得名,寓意“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