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成立,以办公、行政机构所在地(区域)命名。 1987年1月成立神泉镇北门居委会;1989-2005年改为神泉镇北门管理区;2005年改为神泉镇北门社区居委会,一直沿用至今。 |
1952年设神泉居民委员会。 1983年3月分设南华、北门、城内三个居委会,合并在原神泉“天后宫”内办公。 1992年11月建南华居委会办公楼一栋三层。 1999年9月又设南华、北门二个居委会。 2002年改称南华社区居委会,一直沿用至今。 |
宋代年间有零星渔民在海边搭寮守渔创村。 1949~1985年合并在澳角大队,是一个以渔为主、以农为辅的自然村;1986年后村人口逐渐增多,从澳角乡拆出,称华家村委会;1987年改称华家管理区;1999年改称华家村委会至今。 |
明末创村,罗、曾、张、吴、庄、林、方、许等姓先后来此聚居。 1949年曾办过初、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期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石盘乡政府;1987年改称石盘管理区;1999年改称石盘村委会至今。 |
宋代已有少数渔民在此搭寮居住,明万历年间(1573~1600),卢、庄二姓相继迁入,和睦相处,遂成村落。 1949年曾成立过农会,初、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期间,称为大队,下设渔业队、农业队;1983年区乡制改革,改称乡政府;1986年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芦园村委会至今。 |
溪东村始建于明朝末年,先有谢、张、林、黄姓来此置居;后有罗、陈、方、宋、詹、李、房、丁、邓、高等诸姓相继迁入聚居,成为多姓聚居的村落。 1949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8年改称为大队;1983年改称为乡;1987年改称为溪东管理区;1999年改称为溪东村委会至今。 |
明初,程氏到此创村,随后有许氏、方氏、颜氏陆续到此创居。 1949~1958年曾办过初、高级社;1958~1983年公社化期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桃美乡政府;1987年改称桃美管理区;1999年改称桃美村委会至今。 |
村始建于宋代,初时已有吕、谢等姓在此居住,后逐渐有吴、黄等姓来此聚居。 今有吴、黄、张、纪、陈、宋六姓,以吴姓为主。 1949~1958年成立过初、高级社;1958~1983年公社化期间,改称大队;1983~1986年区乡制改革,改称乡政府,1987年改称横山管理区;1999年改称横山村委会至今。 |
蔗埔村委会由三个自然村(蔗埔村、英世内村和尖埔村)组成,村委会设在蔗埔村。 清康熙十四年(1686)创村。 新中国成立后曾称大蔗埔乡,1958年称为大队;1983~1986年区乡制改革,改称蔗埔乡政府;1987年改称蔗埔管理区;1999年改称蔗埔村委会至今。 |
赤山村委会由赤山、老赤山、拨仔围、石龟埔四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设在赤山村。 明洪武十九年(1387)创村。 1949年各自然村都办过初、高级社;1958~1983年公社化期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赤山乡政府;1987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后改称赤山村委会至今。 |
宋代建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将五个自然村合并成羊角林乡。 1958年公社化期间,改称“羊角林大队”,依然由五个自然村组成;1983年改称角林乡政府;1987年改称角林管理区;1999年改称角林村委会沿用至今。 |
1949-1958年,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的需要,复称鳌头。 1954-1958年合并为三顺村(文昌、鳌头、角林),1958-1983年拆出,鳌头村独立成立大队;1983~1987年区乡制改革,改称鳌头乡政府;1987-1999年改称鳌头管理区;1999年改称鳌头村委会,沿用至今。 |
古时村民多以晒盐为生,虽生活劳苦贫困,但民风淳朴,因而当地人称村为“忙清”,自古迄今流传“忙清忙不富”之民谚。 明初时,邓氏到距今村北侧约300米处的后山头居住,不久,南移至今村址。 后来相继有余、林、周、许、朱、黄、谢、柯、方等姓迁入聚居,大部分聚落于文昌山南侧。 1949~1958年曾办过初、高级社;1958~1983年公社化期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乡;1987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文昌村委会至今。 |
元至大元年(1308)创村。 1949~1958年曾办过初、高级社;1958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金东乡政府;1987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金东村委会至今。 |
宋代时有蔡氏在此创村。 明洪武十三年(1368),陈氏也来此聚居。 1949~1958年曾办过初、高级社;1958年改称大队;1983年改称华埔乡政府;1987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改称华埔村委会至今。 1974年南海围海造田时,由神泉公社分配给华埔村西港盐碱低洼田160亩作为华埔村水田耕作,东至东陇场三孔涵,西至塗上村旱园排水沟,南至西港路排水沟,北至神泉镇虾池,于1985年华埔集体开发为虾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