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族谱》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魏氏先祖从任村迁此立村。因当地有一天然石岩,岩顶石板突出外伸,下能避雨,石面平滑纹理清晰,故名″石板岩”村。 |
据清道光十年(1774),石氏由任村石贯迁此建村,因村边有一块地,约三亩,故名。 |
位于石板岩东南8千米处的露水河南岸,古时这里荒无人烟,山间长有许多名叫″贤麻”的草本植物,清朝雍正年间,马氏从邻近的石板崭迁此定居后,起村名叫″贤麻沟”。 |
因姓高的人家房屋建在石台上,因此起名高家台村。 |
清朝年间,有一户姓尹的居民迁移至此,此地地势最高,而且偏东方向,故取名东垴。 |
据公元1522年,申氏从李家岗迁此建村,因位置向阳,故名“朝阳”,沿用至今。 |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被西魏官兵一路追杀逃到大峡谷西侧的太行山上。当走到今日桃花洞村时,封山大雪阻断了西去之路。高欢无奈,只好就地安营,住进了一个洞穴之中。一夜昏睡之中忽做一梦,梦见他问一白发老者何日才能路开通行,老者答曰:″桃花开放日,即是行军时。″第11日凌晨,一只野鹊在洞口不远处一棵山桃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树枝上的积雪纷纷落地,桃树枝上随即露出了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高欢闻讯走出洞外,果见满山桃花竞相开放,当即传令拔营西去。从此以后,人们便将高欢住过的这个洞穴称作″桃花洞″。后来,这里形成了一个山村,这便是今日的桃花洞村。 |
据王氏家谱记载,公元1648年,王氏在此建村,因地势高而平坦,故名。 |
明末清初年间,因郭姓民众在此居住多,故而得名郭家庄村。 |
具体建村时间不详,因位于马鞍山上,故名马鞍垴村。 |
据申氏家谱记载,公元720年,申氏在此建村,因地处露水河西岸,且地势平坦,故名。 |
据此村建于一条沟壑之上,因沟壑形同漏斗一样,故名。 |
村名和一座古寺有关。相传在很早以前,当地有座寺院,寺内和尚武功高强,常做扶贫济困打抱不平之事。老百姓感谢他们,便常到寺院帮忙干活。有一天,寺院长老见来干活的人很多,便想留他们吃顿午饭,可又发愁无米下锅。正在作难之时,忽听门外响起了一阵″呜呜呜”的声音,这响声和风车扇谷子声音一模一样。长老出去一看,只见寺外石壁间,流出了许多金灿灿的小米……。人们感到神奇,便取″风车扇谷”之意,称这座寺院叫″车谷寺”。有人认为这是佛在显灵,便在寺内增立了十几尊石佛。并将寺院改称″车佛寺”,寺院所在的山沟也叫成了″车佛沟”。明、清以来,此地逐渐形成了6个村庄,对外统称″车佛沟”村,沿用至今。 |
因位于高垴顶上,故名“大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