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思礼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思礼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思礼位于市城区西约8千米的万羊山脚下,万羊山因形似卧虎,故又名虎头山。唐时因避太宗之讳,呼虎为武,虎头山易名为武山,村似山名,故名武山镇。1943年10月,济源早期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于思礼在英勇就义,为纪念革命烈士于思礼,1944年2月,中共济源县委、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追悼大会,并将武山镇改名为思礼镇。
传唐代,一位县官拨出银两在北官桥南边修了一座桥,被百姓称之为“官桥”。后该桥被毁,百姓捐款重修了一座大桥,取名大官桥。北官桥村村民因皆为大官桥村财主之佃户,又处于官桥村北,故名北官桥。又因人少村小,俗称小官桥。
因处虎岭河、五指河、塌七河汇为湨水处,且村内古有土寨而得名。
因处虎岭河、五指河、塌七河汇为湨水处而得名。
古名长村。传北宋时,因在村南采掘到一大荊根,用做奉仙观(俗称荆樑观)三清大殿大梁,更今名。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修村内关帝庙碑载:“樑以荆名,昭地灵也。贺兰道人曾于村南掘起荆根一节,长数丈,大数十围,施于邑西荆樑观,故名之曰荆王村”。
因村西北有一状若卧牛的黑色巨石,头南尾北,下部深藏地下,上部露在地面,故有石牛之称。
传古时济源城西有两处烧制砖、瓦的村庄,分别为南窑、北窑。明代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济源城西街若干年后;有两支脉迁居南窑、北窑,便以姓氏更名为南姚、北姚。
传明永乐年间,村西山中曾开采冶炼银矿,工匠们就住在此地,那时范姓有一人士在炉阁台旁清廉寺前设酒肆和饭店,生意兴隆。后店家和工匠们定居此地,繁衍生息,村落形成后,村中修建了寺院,于是就形成了现村名。即以范寺为村名。
因处洪涧河之南,旧时与涧北为一保,名涧北南庄,后简为南庄。1982年因与域内其它乡村庄重名,更名为涧南庄。
传八仙中的张果老路过此地,看到这里灾害不断,在村里建立一座五龙庙,并有一张姓老汉看管,从此风调雨顺。人们为了感念张果老,故取名张村。
因处洪涧河北岸,故名。
原名李六庄。1944年革命烈士孔庆华被暗杀于此地,为纪念烈士,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追悼大会并决定将李六庄改为庆华村。
因柴姓先居,且处济源城西,故名柴庄。1982年因重名,更今名。
传清初名为肖家庄。后由于战乱和疾病,肖家人口逐渐减少,后高姓入住。至清末高姓成为村中大户,故更名为高家庄,后简为今名。
传唐宋年间,在村东建一庙,内塑道、佛、儒三教神像,故名三教堂庙,村以庙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