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松港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松港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村境域隶属于劝儒乡擢秀里。

明洪武四年,建筑福宁县城,周长三里。

至清初,随着县城逐渐扩大,东城强抵达桥坑。

头桥、上下街,划入城坊区。

清雍正末年,设东郊信上、中、下三境,县下塘、后墩仍属劝儒乡擢秀里一都一图。

民国25年成立东升、信义、塔旺三保,隶属长溪镇管辖,县下塘、后墩、属罗汉保。

1950年,拆保改乡,拆信义、塔旺保改为东关街,隶属一区管辖。

东关居委会于2004年2月划归松港街道管辖。

2004年10月改为东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东兴社区居委会于2004年11月成立。

2017年根据霞政文〔2017〕107号文件调整东景社区区域范围。

2017年根据霞政文〔2017〕107号文件调整东阳社区区域范围。

2017年根据霞政文〔2017〕107号文件调整东昇社区区域范围。

1949年后属东关人民政府,1955年农业户分出,为东关大队,1958年与居委会合并,属东关大队管委会,1967年,又分开改名东风大队,1984年改为东关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古岭下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古岭下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古岭下生产大队,设立古岭下村民委员会,简称古岭下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赤岸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赤岸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赤岸生产大队,设立赤岸村民委员会,简称赤岸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利埕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利埕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利埕生产大队,设立利埕村民委员会,简称利埕村委会。

1955年合作社时称后岐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城关公社后岐渔业队,1966年改为城郊公社后岐渔业大队,后与后岐农业队分队按自然村成立大队改为青岐大队,1984年改为青岐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后岐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后岐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后岐生产大队,设立后岐村民委员会,简称后岐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竹下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竹下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竹下生产大队,设立竹下村民委员会,简称竹下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佳湖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佳湖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佳湖生产大队,设立佳湖村民委员会,简称佳湖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章家衕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章家衕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章家衕生产大队,设立章家衕村民委员会,简称章家衕村委会。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江边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江边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江边生产大队,设立江边村民委员会,简称江边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