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松源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松源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01年5月在原第二居民委员会和第三居民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了第三居民委员会和第四居民委员会,2002年8月,庆政法[2002]44号文件批复成立石龙社区,由第三第四居民委员会组成。

从此,松源镇居民委员会管理模式变更为社区管理模式。

原社区办公地点租在濛洲路10号。

2008年9月通过国有资产划拨搬迁到下宅巷6号新办公楼,办公条件极大改善。

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加强。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2002年8月,庆政法[2002]44号文件批复成立咏归社区,由原第二居民委员会组成。

从此,松源镇居民委员会管理模式变更为社区管理模式。

原社区办公地点租北门综合楼(江滨路6号)。

2003年9月搬迁到陵园路8号(原民政局办公用楼)。

办公条件极大改善。

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社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逐步加强。

2002年8月,庆政法[2002]44号文件批复成立新建社区,由原第一居民委员会组成。

从此,松源镇居民委员会管理模式变更为社区管理模式。

原社区办公地点仑山综合楼二楼。

2003年3月,搬迁到新建路95号(香菇市场三楼),2007年10月办公地点搬迁到新建路73号(原城郊税务所办公楼)。

办公条件极大改善。

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社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逐步加强。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2010年8月5日,属东部乡镇桑美台风灾民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小区,情况复杂,影响面广。

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开展活动”的原则,采取社区管理模式而设立。

小区建设使我县建立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置救助体系。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明属桂香坊,清属东偶,民国属城厢镇第1保,1949年称东门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隶松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松源管理区东门生产队,1961年称东门大队,1984年复称东门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驻地东门村。

明属桂香坊,清属东隅,民国属城厢镇第2保,1949年称南门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隶松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松源管理区南门生产队,1961年称南门大队,1984年复称南门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村委会驻地南门村。

民属弦歌坊,清属西隅,民国属城厢镇第3保,1949年称西门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隶松源农业生产队,1961年称西门大队,1984年复称西门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驻地西门村。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明属弦歌坊,清属西偶,民国属城厢镇第4保,1949年称北门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隶松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松源管理区北门生产队,1961年称北门大队,1984年复称北门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驻地北门村。

明属兴贤坊,清属西隅,民国属城厢镇第5、第6保,1949年称城北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隶松源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松源管理区城北生产队,1961年称城北大队,1984年复称城北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驻地城北村。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1949年称上庄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称上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快乐生产队,1961年称快乐大队,1982年按驻地更称上庄大队,1984年复称上庄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乡镇撤扩并(1992年5月)以前隶和山乡,撤扩并以后隶松源镇。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驻地上庄村。

1949年称底村农民协会(行政村),1955年称幸福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幸福生产队,1961年称幸福大队,1984年复称底村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乡镇撤扩并(1992年5月)以前隶和山乡,撤扩并以后隶松源镇。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村委会驻地底村。

原属幸福大队,1984年析置。

设村民委员会。

乡镇撤扩并(1992年5月)以前隶和山乡,撤扩并以后隶松源镇。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1949年隶上庄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隶上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隶快乐生产队,1961年隶快乐大队,1962年称勤俭大队,1982按驻地更称坑西大队。

1984年改称坑西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乡镇撤扩并(1992年5月)以前隶和山乡,撤扩并以后隶松源镇。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驻地坑西村。

1949年统隶五都农民协会(行政村),1956年称五都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五都生产队,1961年按序列析称五一大队,1984年改称五都一村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乡镇撤扩并(1992年5月)以前隶五都乡,撤扩并以后至2004年3月隶屏都镇,2004年3月底行政区域调整划入松源镇。

2011年12月撤镇设街道后属松源街道。

村委会驻地五一村,沿用至今。

1949年统隶五都农民协会(行政村),1961年按序列析称五二大队,1984年改称五都二村行政村。

置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改属屏都镇。

2003年划归松源镇。

2011年撤销松源镇、四山乡建制,成立濛洲、松源、屏都3个街道,属松源街道。

村委会驻地五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