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绥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绥江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中城镇地处云南省东北角,金沙江下游南岸,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全境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48%,竹、茶、魔芋等绿色食品资源丰富;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广阔;滇文化、巴蜀文化及湖广滇川带来的荆楚文化交融一体,“金江奇石”艺术凝聚自然与人文之精华,是中国藏石界一株奇葩。

一、位置面积

中城镇地处县城北部,是县城驻地,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45.97平方公里,最大纵距16公里,最大横距18公里。东连新滩镇,南接板栗乡,西南与南岸镇接壤,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屏山县为邻。镇政府位于金沙江边,距宜宾市100公里,距成都市442公里,距昆明市636公里,距昭通市255公里。

二、行政区划

中城镇于1988年撤区设镇,2006年与田坝镇合并成立新的中城镇,辖大沙、农业、后坝、凤池、回望、华峰、田坝、良姜、绍廷、铜厂、中村11个村委会和兴汶、金江、凤凰三个社区居委会,316个村民小组,107个居民小组。有机关站所办27个,中学3所,小学35所。

三、人口民族

2004年全镇人口21018户74172人,其中:农业户13477户54740人,劳动力249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

四、地理气候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925米(绍廷莲花山),最低海拔310米。全境山多坝少,山区面积占83%,江边河谷坝区占17%。水系有主要河流金沙江,从南岸镇胜利村入境,流程22公里于华峰村出境入新滩镇。其余有大汶溪、小汶溪、奔溪等溪流域,随山形走势由南向北从不同地段注入金沙江。中城境域属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干雨季节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常绿,冬无严寒,夏少酷热,无霜期时间长。全境平均气温在17度—18度之间,年降雨量在677—1038毫米之间,年总日照在866—1050小时上下。

五、土地资源

全镇有耕地68254亩,其中水田21739亩,旱地46515亩,农业人口人均占地1.24亩。有林地18.9万亩,其中:公益林12万亩,占63%,商品林5.8万亩,占31%。全镇土壤分5个土类,10个亚类,8个土属,23个土种。耕地中紫色土壤占48.8%,黄色土壤占24.8%,水稻土壤占17.6%,其他土壤占8.8%,广泛适宜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

"一、历吏沿革

南岸镇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比较热闹繁华的中心集镇,其发展经历过三次大起大落。从公元1267年开始,南岸设立马湖府至行政区域变更,马湖府迁往四川屏山后导致了南岸镇的第一次衰落。但由于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长江航运起始点,加上开阔平坦的地势,南岸在清朝又建起一条街道,有烟馆、茶馆、酒店、油坊等设施,设有乡公所、监狱等机构,建有万寿寺、五通寺、之鱼庙,南岸在二十世纪初又繁荣起来,成为周围较大区域的中心,三十年代的一场大火元气尽伤,南岸镇第二次衰落。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域划定,南岸仅为一区所辖的村,在商业流通国营化、生产生活公社化,破四旧、捣寺庙中,使南岸作为农村地区中心集镇的作用丧失殆尽,设施所剩无几,集镇又一次败落下来。1988年机构改革,撤区设镇,重划行政界限,于2月新设南岸镇,体制改革后,南岸镇在云南的东北角再次崛起。

二、社会经济条件

南岸镇1988年撤区设镇后,辖南岸、团结、互助、胜利四个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有机关站所办37个,中学1所,小学19所,2005年全镇人口3991户1594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

南岸镇属典型的农业镇,农业经济在全镇占主导地位,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魔芋、芭蕉芋等,主要经济林果有柑桔、香蕉、核桃、猕猴桃、桂圆、蚕桑、桐枧、小叶苦丁茶等。有丰富的建材资源,如沙、石、页岩、圆林石等。

全镇国土面积84.18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21736亩,其中水田345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9%,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4亩。全年总播种面积5254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965亩,粮食总产量3934吨。主要粮食作物:水稻3018亩,产量857吨;小麦8700亩,产量894吨;玉米14572亩,产量1360吨。全年种植油菜2500亩,产量156吨;蔬菜5600亩,产量7250吨;主要经济作物:花生950亩,产量19吨。年产魔芋157吨;茶叶6吨;生漆1吨,棕片3吨,水果100吨。全年采伐木材1034立方米,竹材670万根。年内出栏生猪15026头,羊1204只,大牲畜553只,禽蛋79吨。全镇通公路村3个,通电村4个,通自来水村4个,电视覆盖率98%。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70个,从业人员350人,创税利62万元。

新滩镇位于绥江县东北部,面积87.1平方公里。东与会仪镇相邻,南与板栗乡相连,西与中城镇接壤,北与四川屏山县隔江相望,距绥江县城17公里,距水富县城47公里,距四川宜宾市83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辖石龙、鲢鱼、新滩、银厂、石溪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5754户,23780人。人均纯收入1390元。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溪流切割强烈,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分布不均。最高海拔1967米,最低280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全镇拥有油桃、藤梨、李子、葡萄、柑橘等各类经济林果5300余亩,其中“九龙油桃”名扬各界,年产近56万公斤,创收近160余万元;拥有佛光寺、南海飞来、彝文石刻等历史文物古迹;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煤炭、玄武石、页岩、建筑沙石等矿产资源,现有大小企业439家。

建镇以来,新滩镇历届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镇各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锐意进取,使山河面貌进一步发生了可喜变化,使新滩年年更新。面对向家坝电站建设机遇,新滩镇既面临前所未有的移民搬迁的艰巨挑战,又面临千载难逢的使新滩从根本上改天换地的重大机遇。站在改变新滩历史的分水岭上,新滩镇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全镇人民,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围绕“统筹移民搬迁,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矿产资源,建好浪漫滨城”的经济发展思路,走以竹兴镇、以矿兴镇、以水兴镇、以城兴镇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奋进,搞好新城建设,完成搬迁任务,强化水利交通基础,加快竹支柱培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力争用5年乃至20年的努力,把新滩建成浪漫滨城、景秀水岸、打造成绥江的花园口。

"一、基本情况

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向家坝电站库区第一镇,是绥江县的东大门,东与水富县向家坝镇接壤,南与水富县太平乡相连,西与本县新滩镇毗邻,北与四川省屏山县相隔于金沙江,距向家坝坝址27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全镇辖会仪村、和平村、黄坪村、三渡村4个村民委员会,30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6279户24671人,其中农业户5746户23872人,占96.8%,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125人。行政区域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69亩,其中水田13630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5人。通讯方便,交通便捷,水源丰富,有丰富的砂石、页岩、青石、煤矿资源。有近60万立方米的峰顶山水库,旅游资源潜力大。境内有会太路、绥水路会仪段2条柏油路,有三黄路、大茶路2条乡村公路。

二、经济状况

工农业总产值421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60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3068元,从业人员数11665人,一产业8691人,二产业946人,三产业2028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608万元。工业企业总产值(现行价)1602万元。

三、工作思路

以移民工作为中心,以新集镇建设为龙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坚持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竹畜强镇、旅游兴镇、以城带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库区绿色经济带,建设湖滨生态旅游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树立移民工作就是抓好经济工作的思想,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培植休闲经济。

四、新集镇功能定位

会仪新集镇选址在和平村箭头山,属三面环水的岛居新镇。确定了“以人为本,以水为主,依山而建,山水结合,集旅游、休闲、商贸为一体的人居环境最佳的湖滨生态园林集镇”的功能定位。

五、产业发展思路

提出了“壮大竹产业、发展果蔬业、做强畜牧业、培植旅游业、开发矿产业”,夯实五大产业基础,培植五大支柱产业、确保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五年目标

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0年实现1亿4千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突破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收150元,到2010年达到2000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板栗乡位于绥江县城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十五公里;东与水富县太平乡接壤,西与永善县细沙乡相连,南邻盐津县普洱镇,北与中城镇毗邻;境内最低海拔北面双河石门子400m,最高海拔是南部罗坪境内绥江、永善、盐津三县交界赴大宝顶2054.3m.才日对高差1654.3m;国土总面积227.92平方公里,总耕地53162•6亩,林地249774•5亩,未利用土地2988I•8亩,板栗乡是绥江县森休覆盖率最大的乡(镇)。东西最大横距17.5km,南北最大纵距23.5km;地形狭长,从东南到西北略呈长方形,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境内海拔高度400m一2054.3m湘对高差 1654.3m,地形是立体型的高二半山区,乡域内地形复杂、山峦起伏、群山屹立、山高谷深、沟等纵横、岩悬急流、溪流切割强烈。主要河流有:板栗河全长42km、关口老林溪河长8km、清水小沟河长10km和朱家河长12km等8条水资源。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吼雨热同季,具有阴天多、日照少、雨量大、气候湿润的特点,是喜阴作物的生长发育的最适宜于生态环境。年平均气温14•2度、年积温为4515度、年均降雨 156天、年降雨量为1156mm、年日照为2138小时、日照百分为率48•8、无霜期为238天、风雨暴日为45天、干湿度为0•82。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石灰石、石英沙等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得天独厚,林中珍稀植物有含笑、红豆杉、哄桐、香桂等,罗汉挞""群众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2005年底全乡辖双河、板栗、中坝、中岭、清水、桂花、关口、罗坪8个村,135个村民小组和I个居民小组,5507户21664人,其中农业人口5044户21005人,男性公民H060、女性公民9945,农村总劳动力9352人。2005年全乡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871I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897亩,占82%。全年粮食总产量4123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195公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908I亩,产量I972吨;水稻播种面积5726亩,产量998吨;小麦播种面积8102亩,产量533吨;杂粮播种面积1229亩,产量62吨;薯类播种面积9I46亩,产量46I呻;豆类播种面积3040亩,产量H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