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巍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巍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南诏镇位于东经99°55′~100°25′、北纬24°56′~25°32′之间,南与巍宝山乡相邻,西与五印乡接壤,北与庙街镇毗邻,东与弥渡县相连。南诏镇为巍山县人民政府驻地,距离州人民政府驻地大理市51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695米。

1950年1月,蒙化县(巍山县旧称)人民政府成立后设立文华分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分设群力、为民两镇。1953年合并成立蒙城镇人民政府,1954年更名为巍城镇人民政府,1960年改为巍城镇人民公社,1965年恢复巍城镇人民政府,1969年改为巍城镇革命委员会。1981年又恢复为巍城镇人民政府。1988年复名为文华镇人民政府。2003年5月,区划调整更名为南诏镇人民政府。

全镇辖区面积149.9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789公顷,其中水田1 129公顷、水浇地502公顷、旱地15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58亩。辖日昇、北街、东外、群力4个社区47个居民小组,自由、和平、新村、河西、南山、文笔、开南、鸡碧、系马庄9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镇内有农贸市场、综合市场、城南市场共3个集市。

庙街镇位于巍山坝子中部,东经100°05′~100°17′、北纬25°10′~25°16′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南诏镇相连,西与五印乡、马鞍山乡毗邻,北与大仓镇连接。镇人民政府驻地盟石村委会,距巍山县城8千米,距州府大理市40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56米。

民国元年至11年(1912~1922年),庙街镇为添泽约、南庄约、盟石约和蒙城乡部分地。民国12~20年(1923~1931年),属蒙化县第1区。民国21~28年(1932~1939年),属蒙化县第2区。民国29年(1940年),改设盟石乡和润泽乡。建国后,先分设盟石、润泽2个分区。1950年,分属第2区。1956年,设盟石区,其中部分地划属巍宝区。1958年,先分设营盘、盟石2乡,后合并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61年,分设庙街、营盘、添泽3个小公社。1963年,合并成立庙街区。1970年,改设庙街公社。1984年,复改设为庙街区。1988年3月,改设庙街乡。2000年6月撤乡建镇,成立庙街镇至今。

全镇辖区总面积2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 187.7公顷,其中水田    2 558.7公顷、水浇地614.7公顷、旱地14.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6亩。辖慧明、北桥、盟石、古城、六合、添泽、润泽、新华、新云、营盘、碧清、云鹤12个村民委员会、119个自然村、221个村民小组。镇内有庙街、北桥街、古城街、新桥街4个集市。

大仓镇地处巍山坝子北部,位于东经100°11′~100°15′、北纬25°26′~25°27′之间。东与大理市凤仪镇和弥渡县红岩乡接壤,南与庙街镇相连,西与马鞍山乡毗邻,北与永建镇相接。镇人民政府驻地大仓村委会上厂街,南距县城22千米,北距州府大理市28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50米。

1954年与永建镇合并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为县政府所在地。1961年10月撤销永建回族自治县并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改称大仓公社。1984年改称大仓区,1988改称大仓乡,1996年2月1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

大仓镇总面积174.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 468公顷,其中水田1 653公顷、水浇地611公顷、旱地20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0亩。辖大仓、同兴、幸福、小河、甸中、永福、永进、团结、新胜、小三家10个村委会,下设116个自然村、208个村民小组。

大仓镇,关巍公路从镇旁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大仓镇因明代设卫屯田时在此建仓屯粮而得名。民国时期置为北川镇。1956年—1958年曾为永建回族自治县的县城,1958年11月与巍山彝族自治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历史悠久,自古即为庙街、马鞍山、永建等乡的物资集散中心,驻镇单位有 50多个,集市贸易较为繁荣。镇区中心大仓镇集镇区域面积4.05平方公里,集镇内人口稠密,医疗、金融、供销、邮电、通讯、电力等机构健全。 [2]

大仓镇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民国时期曾有“北川镇”之称,明朝时期为戍军、垦田屯粮之所,因修建粮仓而得名“大仓”。1996年2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十五”期间,被巍山县委、政府确定为巍山北部区域经济中心。1995年4月,大仓集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多年来,大仓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省、州、县各级大力支持下,进行了集镇规划修编,实施商住新区开发,改造三大市场,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4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3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永建镇地处巍山坝子北部,位于东经100゜53~100゜11′15″、北纬25゜27′30″~25゜31′30″之间。东与大理市凤仪镇相邻,南与大仓镇相连,北与大理市太邑乡接壤,西与紫金乡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永瑞村委会,北距州府所在地下关28.5千米,南距县城24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60米。

唐初“六诏”兴起,永建属蒙巂诏。元宪宗七年,元派兵在大围埂、小围埂、回辉登驻屯,最早形成回族村落。明初,是明朝军事重地。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领导滇西各民族从永建地区揭竿起义,建立大理政权。民国时期,设永济乡。1956年11月13日,在巍山北部成立永建回族自治县,在南部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镇地属永建回族自治县。1959年,巍山、永建合并为巍山县,永建镇地属巍山县。1972年从大仓公社划出永建公社,1982年设管委会,1984年改称永建区公所,1985年改称永建乡,2000年撤乡设镇。

全镇总面积204.6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 921.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 498.13公顷(其中水田1 096公顷、水浇地402.3公顷),旱地54.2公顷。辖永瑞、永胜、永平、小围埂、永利、西山、永乐、红河源、永和、永安10个村委会,137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镇内集市有河底街、红河源街和西山街。

宝山乡位于东经99°55′~100°25′、北纬24°56′~25°32′之间,地处巍山县南部,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南涧县毗邻,西北面与县内青华乡、南诏镇相连。乡人民政府驻地建设村委会三角坪,距离县城6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650米。

1949年前沿袭巍宝旧制隶属于蒙化县,1946年称巍宝乡。1956年更名为巍宝区(一区),1958年改为巍宝公社,1963年公社改区,1970年区改公社。1983年划出群力大队、东外大队,公社改区。1988年改为巍宝乡。2003年3月前乡人民政府驻地在南诏镇,辖14个村委会。2003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将所辖的鸡碧、系马庄、自由、和平、新村、文笔、河西、南山8个村委会划归文华镇(今南诏镇),并更名为巍宝山乡。2006年3月,行政办公区整体搬迁至建设村委会三角坪。

全乡辖区总面积152.5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643.33公顷,其中水田236.66公顷、水浇地568.6公顷、旱地838.0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81亩。辖建设、龙潭、安乐、大箐、合作、中和6个村委员会,40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

马鞍山乡位于东经99゜57′~100゜10′、北纬25゜13′~15′之间。地处巍山县西北部,东与大仓、庙街两镇毗邻,南和五印乡相连,西同漾濞县隔江相望,北与紫金乡、永建镇接壤。乡人民政府驻地三胜村委会,距离县城40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2 190米。

1950年1月蒙化县(今巍山县)人民政府成立后,马鞍山乡地先属卫西乡,后属第3区,1954年属第8区。1956年成立马鞍山管理区,1970年设马鞍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马鞍山区公所。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马鞍山乡,驻地红旗村委会田口村,1997年,乡政府驻地迁到三胜村委会。2005年12月,原庙街镇辖五里巷村委会并入马鞍山乡。1998年,马鞍山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全乡辖区总面积247.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698公顷,其中水田245公顷、水浇地636公顷、旱地81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55亩。辖三胜、红旗、青云、河南、三鹤、五里巷6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79个村民小组。乡内有漾林街、田口街、青云街、三鹤街4个集市。

紫金乡位于东经100°3′~100°7′、北纬25°25′~25°30′之间,东与永建镇接壤,南与马鞍山乡毗连,西与漾濞县瓦厂乡隔江相望,北与大理市太邑彝族乡交界。乡人民政府驻紫金村委会金沙坪,距县城72千米,距州府下关61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83米。

1988年前,紫金乡隶属马鞍山区。1988年实行区改乡区划体制改革,马鞍山区更名为马鞍山乡,将原属马鞍山区的紫金、民建、新建、新合4个乡更名为村委会,并将4个村委会从马鞍山区划出后组建成立紫金乡。

全乡辖区面积171.6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146.67公顷,其中水田186.6公顷、水浇地154.9公顷、旱地805.1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36亩。辖紫金、民建、新建、新合4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乡内有新合、紫金、白马塘、岩鸡场、洱海村5个集市。

五印乡地处巍山县西部,东与庙街镇、南诏镇毗邻,南与青华乡、牛街乡接壤,西以漾濞江为界与昌宁县珠街乡隔江相望,北与漾濞县鸡街乡、马鞍山乡一河相通,是巍山县最大的山区乡。乡政府驻地鼠街村委会青树营,距县城39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620米。

五印乡辖区原属鼠街乡和龙街乡。鼠街乡:1950年代,鼠街乡先设五印分区人民政府,后属2区;1954年,五印、青华合并成立第7区,名印江区;1958年,先分设五印、龙街、鸡鸣、爱国4个公社,后改设龙街、五印、牛街和新街4个公社;1963年合并成立五印区,1970年改名五印公社,1984年恢复为五印区;1988年3月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分设鼠街、龙街和牛街3个乡。龙街乡:1950~1954年,龙街乡先后属五印区、第2区、第7区和印江区;1958年从印江区分出成立龙街乡;1961年改设龙街公社;1963年合并成立五印区,属五印区;1970年属五印公社;1984年属五印区;1988年3月区乡体制改革,从五印区分出成立龙街乡;2005年12月,鼠街乡和龙街乡合并成立五印乡。

全乡辖区面积440.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749.33公顷,其中水田552.53公顷亩、水浇地1 103.73亩、旱地1 093.07亩,人均耕地面积1.59亩。辖鼠街、白乃、岩子脚、新民、龙街、蒙新、新街、白池8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175个村民小组。全乡有龙街、新街、鼠街、岩子脚等4个集市。

牛街乡地处巍山县西南部,大理、保山、临沧三州(市)和巍山、昌宁、凤庆三县结合部,东临青华乡,北接五印乡,西、南与昌宁县珠街乡和凤庆县鲁史镇、诗礼乡、新华乡隔黑惠江相望。乡人民政府驻地牛街村委会,距县城62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1 725米。

1956年前,牛街乡分属凤庆县和巍山县,其中,属巍山的部分在1950~1954年间先后属五印区、第二区、第七区和印江区;1958年,从印江区分离出来成立鸡鸣乡,后改牛街公社;1963年又合并属五印区,先后属五印公社和五印区。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从五印区分离出来,成立牛街乡。

全乡辖区面积16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 189公顷,其中水田177公顷、水浇地80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57亩。辖区4个村委会、93个村民小组。

青华乡位于巍山县南部,地处巍山、南涧、凤庆三县交界,位于东经100゜05′~100゜15′、北纬24゜56′~25゜20′之间,东与巍宝山乡接壤,南和南涧县乐秋、碧溪乡毗邻,西与牛街乡相连,并与凤庆县隔江相望,北与五印乡相接。乡人民政府驻地西窑村委会,距县城47千米,行政中心所在地海拔2 100米。

1950年初,成立西窑分区人民政府,后与碧溪、浪沧分区(今属南涧县)合并成立第七区。1954年属印江区。1958年,青华分设新山、青华2个人民公社。1984年设青华区。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青华乡。

全乡辖区总面积249.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 126.67公顷,其中水田236公顷、水浇地712公顷、旱地1 178.67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94亩。全乡辖民强、民胜、新山、箐民、五星、青和、银厂、西窑、中窑和漾江10个村民委员会,135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

乡内有西窑街、民胜街、大坪地街3个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