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宋襄公筑城以拒楚兵,得名襄坞。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南朝梁将陈庆之送北海王元颢至此,魏将邱大千筑城拒之,陈庆之破其城,遂为废墟,只存残墙,后为民居,得名坞墙,俗称坞襄。宋代临南京通亳、颍及江、淮间要道有集市,称坞墙集。 |
明崇祯年间,阎氏自东南2千米阎楼迁此建村,仍取原籍之名,称阎楼。1986年后同音演化为闫楼。 |
唐天宝年间,陈氏三兄弟自山西洪洞县来此地勤奋耕作,拓荒种地,使生活富足,盖了三座楼,分前楼、中楼和后楼,俗称陈楼。 |
明成化年间,郑氏自郑老家迁此建楼居住,故名郑楼。 |
明万历年间,段氏临归德府通亳州要道开设客店,后渐成村落,人称段家店,后简称为段店。 |
明洪武年间,赵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赵家庄,后因村大人多改称大赵庄。另有一说,据《赵氏家谱》记载:清顺治年间,赵氏由腰赵楼迁此建村,始名赵庄,后发展较大,改称大赵庄。 |
明洪武七年(1374)牛氏自济源经商至此落户,始名牛家庄,亦名牛庄户。清康熙十五年(1676)牛氏返回山东老家,曹氏自李口集西南4.5千米曹楼迁此,仍称牛庄。 |
旧名皮家庄,亦称皮庄户。明代杨氏居地,更名为杨家楼。后因村大改名为大杨庄。 |
清康熙年间,邬氏自马牧集西北邬园迁此建村,故名邬庄。 |
清康熙年间,桑氏自沙土集西桑庄迁此建村居住,得名桑庄。2007年5月经商丘市睢阳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南亳,商汤灭夏后定都于南亳,即指此地。 |
明正统年间,李氏在此建村开油坊,故名李油坊。 |
清雍正年间,谢氏自谢祠堂迁此建村,因地临坞墙集沟(现名芦河)故名谢沟,又名谢沟沿。 |
清康熙年间,谢氏自谢祠堂迁此建村,取名谢庄。乾隆年间,袁氏又从外地迁入,为望族,遂改为谢袁庄。 |
清乾隆年间,宋氏自城内迁此建村居住,故名宋庄。 |
明洪武年间,澹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盖楼居住,故名澹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