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社区位于五通桥区东大门,距城区10公里,213国道,金山河、茫溪河穿境而过,由五座桥连接而成(平桥、旧大桥、新大桥、泥巴桥、白塔子大桥),地处三县交界处(井研县、犍为县、五通桥区),金山寺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8个居民小组,住户2590户,常住人口6812人,外来务工人员1020人。 近年来金山寺社区始终以“百镇建设”为契机,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硬化泥巴桥道路200米、平整硬化川主庙临河道路、新建公厕2个、绿化改造等项目工程,城镇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 |
红星村地处五通桥区金山镇境内距县(区)城13公里,福员面积4.96平方公里,红星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528 户、户籍人口 1640 人、农村居民1300 人、城市居民 300 人。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
红星村主要收入是以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收入,主导产业种养殖业:种植以柑橘为主,养殖以渔业为主。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目前正致力于打造红星村“花海”旅游项目。 |
金山镇苦竹嘴村距乐山市区40公里,距五通桥区20公里,距金山场镇10公里,与井研县王村镇、五通桥区新云乡交界,与金山镇石燕子村、碾子湾村相邻,地貌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形,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全村共划分为12个村民小组,共计700户、2018人。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和种养业,土地流转种柑橘120亩,种李子树30亩、种蔬菜30亩、仲藕120余亩。苦笋与水稻为本村一大特色产业,成片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及成规模种植苦笋,由于远离城镇,环境极佳,污染极少,所生产农产品可做到无添加、无污染。 |
此地有一岩石形似燕子,故名。民国时期至解放后1951年初,属犍为县管辖;1951年至1954年为五通桥市金燕乡双燕村;1955年为第九联乡双燕村;1956年至1958年9月为金山乡辖地;1958年为金山公社金星大队;1962年7月为金燕公社金星大队;1982年1月改金星大队为石燕子大队;1984年4月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为金燕乡石燕子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金燕乡并入金山镇,石燕子村为金山镇管辖至今。 石燕子村距五通桥区13公里,与苦竹嘴村、金家滩村、陈家寺村、碾子湾村交界,幅员2.7平方公里,477户,人口1500人,8个生产小组,人均纯收入12000元。该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和花木、蔬菜种植为主,目前石燕子村有黄花种植面积120余亩。 |
碾子湾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山名为名。1951年至1955年为五通桥市金燕乡辖地。 1956年至1958年9月为金山乡辖地。 1958年10月至1962年6月为金山人民公社长远大队。 1962年至1981年为金燕公社长远大队。 1982年更名为碾子湾大队。 1984年改为碾子湾村。 1992年金燕乡并入金山镇,为金山镇碾子湾村村民委员会沿至今。 碾子湾村位于金山镇版图的中东部区域,东与井研接壤,南与新房子村相邻,西与石燕子村相邻,北与苦竹嘴村隔河相望,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南北河流环绕,村组道路相通。全村412户1320人。该村经济收入以种(养)植(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养殖有一定规模,其中有小龙虾养殖40余亩。 |
昔时,境内新建了一座石桥,故名。民国时期为犍为县金山乡辖地。 1951年至1955年为五通桥市新胜乡辖地。 1956年至1958年9月为金山乡辖地。 1958年为金山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 1984年金山公社改金山乡,东方红大队改新桥村。 1987年金山乡并入金山镇,为金山镇新桥村村民委员会沿至今。 新桥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金山镇管辖,地处金山镇东部,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0户,总人口1180人。该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 |
早前白姓人家较多。民国时期至1951年9月,白家磅村境先后属犍为县第四、第八区金山乡辖地;1951年10月为五通桥市区顺河乡辖地;1953年4月,爱国乡与顺河乡合并为工农乡,为工农乡辖地;1955年建立联乡,为第十联乡辖工农乡;1956年建大乡,为辉山乡辖地;1958年,为金山公社红旗大队;1962年置顺河公社,为顺河公社红旗大队;1982年乐山市进行地名标准化命名更名,红旗大队更名为白家磅大队;1984年3月,顺河公社更名为盐林公社,同年4月,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为盐林乡白家磅村;1992年,盐林乡并入金山镇,更名为白家磅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白家磅村位于金山镇东部,其管辖范围东至敖家镇水井村,南至盐井沱村,西至星光村、石牛村,北至新桥村、新民村,幅员面积3.52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16户,总人口1532人。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柑橘种植为主。 |
盐井沱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此地名为名。解放前,隶属犍为县大坡乡;1958年为金山公社丰收大队;1959年,为金辉公社丰收大队;1962年建立顺河公社,为顺河公社丰收大队;1981年3月,丰收大队改为盐井沱大队;1984年3月顺河公社改为盐林公社同年4月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 为盐林乡盐井沱村;1992年9月盐林乡并入金山镇,盐井沱村属金山镇管辖至今。 金山镇盐井沱村距乐山市区35公里,距五通桥区20公里,距金山场镇9公里,与犍为县敖家、寿保镇交界,地貌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形,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共划分为10个村民小组,共计432户,1455人。全村主要收入靠传统的种养殖业,有一个规模养鸭场,农户收入靠,柑橘、养猪、苦笋、家禽、外出务工等。 |
此地生长有许多柏木,多而成林,故名。1949年至1951年9月先后属犍为县第四、第八区金山乡管辖;1951年10月属五通桥市第四区管辖;1956年属金山乡管辖;1958年为金山公社和平大队;1962年为顺河公社和平大队;1982年,和平大队改为柏木林大队;1984年3月,顺河公社更名为盐林公社;同年4月,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柏木林村为盐林乡管辖;1992年9月,盐林乡并入金山镇,更名为金山镇柏木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金山镇柏木林村距乐山市区30公里,距五通桥区10公里,与辉山交界,与金玉村、增产村、皂角村相邻。地貌以丘陵为主,幅员面积幅员面积2,15平方公里,全村共划分10个村民小组,共计345户,户籍人口1049人,耕地面积1035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 |
皂角村位于五通桥区金山镇东南面,东与新桥村接壤,西边增产村,南接石牛村,北与金家滩村相邻,距五通桥区13公里,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482户,人口1489人,其中农业人口1282人。该村主要收入是以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收入,主导产业种养殖业:种植以苦笋、柑橘为主,畜禽养殖和渔业为主。 |
金家滩村位于金山镇版图的东南部区域,东与社区相邻,南与杨柳镇接壤,西与增产村毗邻,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村组道路相通与邻村相接,全村总户数888户1968人。金家滩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种养殖,特色产业为水产养殖,主要养殖甲鱼、小龙虾等水产,其中形成规模的甲鱼25亩,小龙虾40亩,莲藕种植60余亩,有集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百福家庭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