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咸安区官埠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咸安区官埠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在三国时期,两岸就有人定居。因这里是官员上船去汉口、京城的地方,被称为官埠。元朝,街道形成雏形,被称为官埠街。1606年,在4条主街铺上青蛮条石,同时在街中心河道上架起一座桥,被称为官埠桥。
以张公庙街命名。张公庙街因此地原有一座张公庙,后依庙形成街道,故名。
1938年10月29日,日军第27师团侵战咸宁。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并在咸宁县县城西北郊区湖汊遗留一座废旧军用飞机场,场地开阔,杂草丛生,无作它用。当时,从湖南长沙县五美乡逃荒至此地灾民较多,在这个旧飞机场周边定居,形成村落。又因地势低洼,一片湖泽,故取名湖场。
渡船屋位于斧头湖的一个湖汊,北是一片湿地,湖水隔断咸宁县七都进城道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胡姓人荡船渡行人过河,在南边筑一大堤方便行人上岸,在堤边建有荡船人住的屋。人们便称之为渡船屋胡家。后来渡船屋人口增多,仍称渡船屋胡家。村名以渡船屋命名。
小泉村因境内居民点小泉王而得名。小泉王因村北侧有一常年涌水的小泉而得名。
官埠以境内的石拱廊桥而得名。三国时期,官埠就有人定居,元朝时期形成官埠街的雏形。1605年朝廷官员巡视此地时,发现官埠河阻隔了东西两街,交通很不便利。1606年,朝廷官员拨出银两,并号召商铺老板及地方百姓筹措资金,购买石木料,在官埠河东街、西街交汇处建起了石拱廊桥,并在东街、西街、河街、横街、街面铺上青蛮条石。因这里是官员上船去汉口、京城及商船停靠的埠头,故称官埠。村以桥为名。
泉湖村因境内泉水湖而得名,泉水湖又因南岸梓山有一泓清泉流到湖中而得名。
因岭上尽是石头,大小如鸡蛋一般,故名。
雨坛垴是全村最高的地垴,曾在此设坛祈雨,并设下一个祈雨坛。村名以居民点名称命名。
张公庙村以张公庙为名。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张飞带兵打仗路过此地,爱护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当地人为感激张飞恩德,集资修建了一座两进三重的寺庙,故名张飞庙,后改名为张公庙,在此庙所在地的居民点以此庙名字为名。
辖区河背鄢、河背陈子龙、河背大祠堂3个村庄位于横沟河中游北岸高处。这3个村庄被统称为河背。于是村以河背为名。
紫潭村因境内紫潭嘴而得名。紫潭嘴以山嘴处潭水呈紫色而得名。